APP下载

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问题初探

2018-06-27陈志为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8年9期
关键词:自主学习高中数学培养

陈志为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于高中数学的改革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到了高中阶段,学生都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自学能力,因此,在我们的教学中要运用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在其中进行合理的引导,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本文从自主学习的定义、自主学习的必要性和特点出发,探讨了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提出突破学生数学学习的思维障碍、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以期能够为现阶段的教学改革建言献策.

【关键词】高中数学;自主学习;培养

一、引 言

高中阶段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是基于学生的成长规律,并充分考虑数学这门学科的课程特点,从实际出发的.随着年龄的增长,高中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也在不断提高,自我意识也在不断提升,这时就需要一个平台或者机会让其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同时随着认知能力和自主思维能力的迅速提高,高中阶段的许多晦涩难懂的数学知识点才能得到比较好的掌握.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教学方法的转变,以更适应学生的接受习惯,并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自主学习的概念及特点

(一)自主学习的概念

字面上来看,自主学习的定义是指学生在学习中比较少地依靠教师和其他同学,学习的动力来源于自身对于知识的探索欲望,它是与机械学习、被动学习相对立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得学习变成了一个自我驱动和探索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注重问题意识的培养,使得学生在学习理念形成的重要时期可以养成良好的习惯,鼓励学生主动破解学习中的难题.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方式也在发生着不断地改革和进步,从西方引进的素质教育在潜移默化地使我们自己的教学发生着改变,也使我们的教学模式从传统的较为死板的方式和风格向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变,填鸭式的教育也在慢慢被摒弃.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索和转化知识的能力,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学习,找寻到提高成绩后的快乐.

(二)自主学习的特点

自主学习是学生进行自我理解、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发展起来的.在特点上它主要有:主观能动性、独立性、异步性.

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是建立充分的主观能动性,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自己的主观想法,在一个自由的空间范围内,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过去消极怠工到主动应对,通过这样一系列探索的过程挖掘自己的潜能,从而培养自己学习过程中的责任感.

2.高中数学自主学习在特点上具有独立性,因此,如果在课堂中一味听教师讲课,进行知识和理论的被动接收,那么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也是片面的和没有真正理解的,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死”在教材中.虽然很多概念学生能够通过死记硬背记住,但是当遇到实际问题时还是无法得到真正的解决,造成学生自信心受损,无法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得到真正的提高.因此,加强和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的同时,教师应该适当满足和引导学生做一个小小的独立研究,即使问题的答案和结论是完全清楚的,但也要自我总结和思索,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

3.异步学习是学生学习能力差异的体现,学生可能由于学习基础的不同等差异造成了对于新问题的理解能力和程度也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适当地进行分层教学,然后再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有差异性、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三、开展自主学习的必要性

高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形成阶段.在这一阶段,大部分人都已经有了自己的发展目标和学习方法,同时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更强.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于创新性人才的培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创造能力和开拓精神,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第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成为学习中的主人,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第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其长远发展,在适用性上具有普遍的广泛性.具备一定基础的学生积累相当的自学能力和经验后,再将这一能力有效扩展,能够使其发展空间更加广阔.

四、开展高中阶段自主学习的应对策略

(一)打破数学学习固有的思维障碍

初中生从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过渡到紧张的高中阶段,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学生自己有一个良好的适应能力.从数学学习的角度来看,高中阶段的学习与初中阶段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差别,无论是从知识的理解上还是理论的认知中,都在潜移默化地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在这种情况下,高中数学教学中如果只注重知识的一味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很容易导致走僵化的传统教学中的老路,阻碍学生思维能力的进步,脱离对于数学概念的准确认知,从而影响学生对高中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种思维上的障碍严重削弱了高中数学的教育和教学功能,影响了学生自主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首先要突破传统思维观念的束缚.

(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在教学领域中,有这样的名言,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同时,实践也证明了只有当学生有良好的学习情绪时,他们的知识获取程度和理解能力才能得到有效和显著的提高.因此,我们必须从创新的视角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打破一直以来学生在数学思维上的障碍,充分激发其学习兴趣,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方式,将被动变为主动接受,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其间,需要教师从明确的教学目的出发,不断正确引导学生的兴趣.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进入数学的正式学习前,通过讲解国内外一些数学家的故事引领其走进数学领域,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通过这些实例,又可以激发他们树立远大理想抱负,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在潜移默化中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也是十分重要的.数学的学习活动是一个艰苦的思维过程,需要各方面要素协同发挥作用,从兴趣、情感、意志等因素出发才能获得较高的效率.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正确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建立,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不断探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在学习中,学生作为主体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因此,他们的积极参与也是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根本保障.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鼓励学生探索各种新知识,养成不断克服和解决新问题的信心.教师不仅要按照自己的思维和教学计划进行教学,也要让学生突破常规,将其创造性思维得到更近一步的发展,不受约束,从而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分层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实行分层教学模式,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正是分层教学理论的应有之义.该理论遵从个体特点,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極性为目的,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应有的知识,从而得到共同的发展.因此,按照一般的教学经验,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水平可将其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学生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制订教学计划,提出适用于每个特点学生的教学方法,实现分层备课、分层教学、分层实践,兼顾每名学生,实现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创新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效率.同时,要教会学生好好利用教学资源,真正学会如何寻找其他所需要的知识,并如何使用这些知识,丰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策略.

【参考文献】

[1]黄云昭.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探讨[J].中国培训,2017(7):309.

[2]高夫立.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究[J].科教导刊,2015(1):116-117.

[3]杜素丽.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分析[J].学周刊,2015(7):39.

[4]董学发.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浅析[J].教育技术,2013(12):56-58.

猜你喜欢

自主学习高中数学培养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