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美术教育的人文化实践

2018-05-26马云波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生活实践美术教育

马云波

摘要:美术教育的人文性,就是在美术教育中渗透各种健康而积极的人文元素,使美术教学课堂变得更加丰富有内涵。这也就要求教师要具备多元化的人文素养,用人文的眼光审视学生,用人文的关怀教导学生,用人文的情感评价学生。

关键词:美术教育;人文化;生活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3-0210-02

1.美术教育的性质与作用

美术是泛指一定平面或空间内,具有可视性的艺术形式。它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既是人文的一种载体,又是人文的一种表现类型。因此,美术是人类多种文化现象的一种综合表现,具有传达思想与情感的重要性。

在国家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中,美术具有培养学生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参与文化传承与交流,发展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的作用。

2.美术教学容易出现的误区

美术既不是单一的技巧学习,也不是抽象的知识传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该特别注意将美术的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溶入丰富的人文素材在教学中,这样才能达到美术的教学目标,而不是单纯的为画画而画画,为艺术而艺术,这样就很容易走向美术教育的误区。导致因单纯的注重模仿而脱离生活;因追求技巧上的速成而缺乏内涵;因刻板的传达知识模式而限制思想。为此美术教育应该在人文关怀下进行。

3.美术教育人文化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每个人的精神世界都应该有三大支柱,即科学的(真)人文的(善)艺术的(美)。无论是哪一个支柱都离不开生活,美术的人文化就是要在教育活动中使学生获得真善美的追求,它不仅与其它的人文艺术形式是分不开的,而且更不能脱离生活独立存在。因此在美术教育活动中一定要注意:

3.1 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就是要在教育活动过程中,让学生从生活中去获取可图可画、可雕可刻、可捏可塑的丰富的素材。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学生迫切的渴求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 引导学生感悟生活:美术的创作是对生活中所获取的素材进行再思考和领悟的过程。这种领悟来源于对事物的了解和情感的触动,是美术教育中必不可缺的生命力所在,也是引发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基本前提。

3.3 引导学生表现生活:美术是生活的重塑和再现,在学生"胸中有物,心中有情"的情况下,通过良好的教学技巧,使学生将看到的和感知到的通过不同的手法展现出来,对心中的人事物景进行思考和领悟,从而达到有的放矢的表现。

3.4 引导学生超越生活:美术是源于生活而超越生活的艺术形式,在物的感知与情的触动下,学生很容易并产生联想和想象,并将心中所想有效的溶入到学习中和创作实践活动中,从而使艺术作品的思想内涵得到提升,不仅赋予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而且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

"大凡景语,皆是情语。"表情达意是任何艺术形式的灵魂,也是教学与实践的难点,正所谓"泪眼描将易,愁肠写出难。"由此可见,要想描物绘景容易,要想以物传神就很难了。对于小学美术教育而言,如何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使美术教育活动立足于生活,溶入更多人文性的因素是目前小学美术教育的重点和难点。

4.如何在小学美术中追求人文化实践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追求人文化的实践,不仅要求教师要有较硬的专业知识,更要求教师要有较为全面的人文素养,还要求教师有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

4.1 渗透学科知识:作为本身就具有人文性的学科,美术不是一个单一存在的形式,老师也不是一个只会操作的画工,它需要与其它的人文性学科紧密的联系,从中获得丰富的人文素养,在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中,拥有丰富的艺术创作营养,古人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书画不分家的精彩描述。在数不胜数的文学作品中,有着可供取材和融入美术教学的元素,如我国的诗词曲赋中,就有许多意境优美的句子,很多画家在对意境的领悟中,将想到的画面进行表现,创作出了许多富有诗意化的名作。如:"听取蛙声一片。""踏花归来马蹄香""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等,这种人文化的迁移和内化在其他的学科也有同样的体现。如果我们能将美术的教育与其他的学科知识相结合,那么不仅有助于学科教学之间的和谐统一,更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综合提升。

4.2 结合生活实践:小学生的学习是立足于形象思维为基础的。因此只有抽象性的了解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将抽象性的理解和形象性的观察结合在一起才能更加有效的进行教学。美术本来就是通过具象的"形"来表现抽象的"情"传达意会的"境",从而产生思想交流与文化传承的形式。如:《美丽的春天》这一课题,如果只是单纯的凭老师讲解春天有多美,学生是很难从抽象的语言中得到情感体验的,如果我们能运用栩栩如生的图片,加之《春天来了》、《春》等语文科中相关课文优美语言的引导和触动,就会将学生的抽象性思维与形象思维完整的结合在一起,不仅融入了其他学科的内容,使知识的学习得到延伸和拓展,而且使学生更为具体的感受到春天的美景,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学的效果并显得更加突出。但是这样还远远不够,美术的教育是要结合具体的事物,将物体的特征表现的更加清楚,如果我们能带领同学们走出教室,到校园里田野间去触摸春天,感受春天,在这一过程中老师结合自然知识和科普知识对事物的特征进行讲解,这样学生会得到更为准确的信息和知识,从而使学生在美术实践操作过程中做到胸中有物。

4.3 引发情感共鸣:任何艺术形态的最终目的都不是只局限于表面的物象,而是通过物象来表达和传递思想感情,如在以上的《美丽的春天》这一课题中,如果只局限于对景物的简单刻画,那就未免会导致缺乏生命力和思想内涵,在教学引导中,如果能引导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再创造能力,将昆虫和鸟类或人们劳作的场景等融入其中,画面就会充满生机和趣味,良好的将人文情感与自然景物相结合。再如:《和妈妈在一起》这一课题,只有形象的图片素材是不够的,如果我们能通过以"母爱"为主题的使人感動的影片去触发学生心中的情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由此及彼的想到和妈妈在一起的温暖感人的场景,并将这种场景展现出来,让学生在美术实践过程中,有内容有情感的自愿表达所思所见,加之"感恩母爱"教学实践活动的延伸,更好的促进了学生的人文思考、人文倾诉和人文表达能力。

5.总之

美术的人文化,就是要教师在美术的教学中,用人文的眼光去看待和了解学生,用人文的思路去设计和组织教学,用人文的心态去评价和激励学生。

猜你喜欢

生活实践美术教育
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学生人文精神在高职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
谈高校美术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的美术教育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
语文教学重视生活实践的 “五个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