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SPOC的生成性学习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

2018-05-14钟丽霞胡钦太胡小勇

中国电化教育 2018年5期
关键词:实证研究模式

钟丽霞 胡钦太 胡小勇

摘要:SPOC学习资源存在着开发忽视学习者主体地位,应用未能重视动态发展,引入生成学习理论可解决资源建设和应用的单向性和静态性问题。该文在综述SPOC学习资源现状、生成性学习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了面向SPOCN“弹性预设一使用激发一生成创造一评价反思”生成性学习资源开发与应用模式,形成利用多媒体创设交互式资源、基于自带数字设备的实时交流反馈、基于任务驱动的问题探究、立体化的发展性评价和反思总结等策略,并将该模式应用于“教育传播学”SPOC课程,实践验证了该模式能促进SPOC优质学习资源的动态生成,使得学习者在知识、技能和态度方面均有所提高。

关键词:SPOC生成性学习资源;模式;实证研究

一、前言

小型限制性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Course,简称SPOC)跳出了复制传统课堂的模式,创造性地使用更为灵活和有效的方式,既关注学习者在网络平台中自主学习实现知识传递的过程,又注重课堂内师生间的探究、交流方式,生成具有价值的资源以促进知识内化,赋予学习者完整深入的学习体验。生成学习是学习者在原有认知结构基础上,与学习资源、环境、师生等因素相互作用,主动建构信息意义的过程,它注重资源的动态生成和学习目标实现。当前已有学者关注SPOC混合学习模式和策略的应用、生成学习在传统课堂中的应用,但关于如何将混合学习理论和生成学习理论迁移应用于SPOC学习资源开发与应用中,仍缺乏实践方法和经验。因此本研究从生成性学习视角切入,探究SPOC生成性资源开发与应用模式,以期解决SPOC学习资源建设存在的問题,为SPOC资源建设提供参照。

二、SPOC生成性学习资源研究述评

SPOC资源不仅有MOOC资源的专业化、微型化、人性化、优质化等优点,而且具有限制性、个性化、交互性强等特点。SPOC学习资源有三种开发方式:第一,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佛大学等将edX等平台的MOOC材料作为SPOC的学习资源;第二,麻省理工大学波士顿分校、清华大学等学校课程的SPOC学习资源是将现有MOOC资源改造重构;第三,根据SPOC课程需求,自主建设学习资源。纵观目前SPOC学习资源建设和应用现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开发较为依赖现有MOOC资源,然而现有的MOOC资源有限,难以满足高校不同学科课程的学习需求;SPOC资源开发团队仍是以教师为主导,忽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和作用;SPOC资源应用缺乏动态性,拘泥于预设的教学目标,忽视教学动态发展的过程性、学习资源应用的开放性、学习者学习的个性化。

“互联网+”时代,学习资源强调动态生成、持续进化和开放建设,因此SPOC学习资源建设应该关注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发挥学习者主观能动性,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形成和发展。如何向阳提出的网络信息资源利用与再生一般模型,有助于学习者从资源利用者向资源利用者和建设者双重角色的转化。不同理论指导的生成性学习资源建设和应用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依托edx平台开展SPOC学习,学习者利用Wiki分享学习笔记、发布拓展资源,通过协作探究形成过程性资源。王星等人基于交互层次理论将学习资源分为原生资源、动态资源和再生资源,形成以资源应用为中心的资源生成机制。杨现民等人从教学流程、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设计在线课程资源生成模型,提出“评价”“补充”“设问”“建构”等途径促进生成性学习资源创生。

综上所述,SPOC生成性学习资源是SPOC学习的产物。生成是相对于预设而言,预设性学习资源是SPOC生成性资源的基础,预设学习资源是学生需要加工的材料,能促进学生动态学习以及产生新资源。生成的新资源则成为后面学习的预设性学习资源,学习资源在预设、生成、再预设、再生成的过程中动态有效的循环利用。开发和应用SPOC生成性学习资源时,一方面要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资源创生团队。学习者不仅可以对预设性资源进行组织、编码,实现知识的增长,还可以将知识进行迁移、整合、建构、应用,创生出新的知识和资源。教师是SPOC学习中的组织者、引导者、监督者,促使学习者积极参与学习,与学习者共同创生新的资源。另一方面要分析SPOC生成学习的深刻内涵,结合混合学习环境提供的技术支持动态生成与应用SPOC学习资源。

三、构建面向SPOC的生成性学习资源开发与应用模式

学者们提出了对生成学习过程的各自描述。维特罗克将生成学习分为“注意和选择性知觉一主动建构意义一建构完成和意义生成”四阶段,叶澜将课程生成教学过程分为开发原始资源、生成新问题生长元、形成方案型资源、生成出新的开放性问题四个部分。通过梳理生成学习过程,结合SPOC、混合学习的内涵,本研究构建面向SPOC的生成性资源开发与应用模式(如下页图1所示),分为四个部分:SPOC预设性学习资源开发一线上使用SPOC预设资源一线下探究生成新的资源一生成新的开放性问题。

(一)分析需求弹性设定,开发预设学习资源

SPOC课程根据学习需求不断调整目标,注重线上与线下资源的延伸与补充,从情境创设、资源类型、媒体呈现和交互方式等方面设计与开发SPOC预设学习资源。

1.需求分析,设定学习目标。提升学习资源实用性是将其与特定的学习者需求相捆绑,赋予资源有意义的结构内涵。因此,预设资源开发要立足SPOC学习特点、分析学习需求,弹性预设学习目标,以满足不同学习需求,为学习群体制定资源。

2.情境设计,创设学习氛围。具体设计方法包括联系生活实际,借助故事情景、问题创设和游戏活动等,以创设目的性强、趣味性多、实践性高的学习情境,营造SPOC学习氛围,调动学习积极性。

3.多维呈现,激发学习兴趣。开发微视频、自我测试、电子书籍、学生作品等学习资源为自主学习、协作探究提供支持。预设资源的来源多样化、形式多样化、资料开放性为资源质量提供保障。从学习者角度分析预设性学习资源,海量的资源等于没有资源,因此在开发预设资源时要提供适量的优质预设资源,才能有效支持学习。

4.深入交互,深化学习认知。交互性是在学习者与资源交互过程中支持教与学相互作用的特点,SPOC资源交互为个性化学习提供支持。SPOC资源交互设计在内容方面,从浅到深逐级递增呈现,满足不同学习者需求。其次,创设活动以增加学习者与资源之间的交互,如视频学习资源中插入相关问题、提供在线练习、开展主题讨论等。最后,提供多维评价促进学习认知。

(二)使用线上预设资源,产生线下探究问题

学习者利用平台的微视频、在线测试、调查问卷等资源,掌握相关知识。师生基于预设学习问题进行研讨,表达个人见解与困惑,从而激发深度思考。同时学生利用互联网、数字图书馆、社交媒体等搜索、加工、获得与学习主题相关的学习资源。线上自主学习的疑惑、探究交流的困惑、质疑为线下深入探究和学习提供新的问题,能够促进知识建构和SPOC生成性资源产生。同时,教师应该给予有效的引导、反馈和监督,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使用预设学习资源、获得关联性学习资源,促使学生能够实现有效地学习。

(三)激发创生新的资源,评价筛选优化生成

线上学习产生的问题是课堂学习的起点,通过引导、启发、合作解决问题,实现学习深化。线下课程中融合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构建基于自带数字设备(Bring Your Own Device,简称BYOD)的实时交流反馈机制、开展基于任务的问题探究活动和形成立体化的发展性评价方式,动态创生出新资源实现深入探究。

1.基于BYOD实时交流反馈机制。BYOD将生活和课堂情景整合、虚拟课堂與传统课堂整合、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混合,能更好地实现混合式学习。课堂学习中,学生利用手机实现快速评价,将课堂的话语权和主动权还给学生,评价结果更具公信力,更能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因此利用BYOD实时反馈能促使学生个性化的可持续成长。

2.基于任务驱动的问题探究。线上自主学习、问题深化讨论和学生提问等活动生成新的学习问题,将其延伸至课堂作为学习任务,学生自主学习、协作探究去分析、解决问题,深化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同时生成显性和隐形的学习资源,将其转化生成新的学习资源促进学习。

3.形成立体化的发展性评价。师生间的交流评价能促进预设资源、学生作品不断改进提升,采用多主体、多层次、多方式评价促进资源生成与优化。SPOC学习资源随着动态变化、螺旋上升的学习过程不断更新迭代,从资源建设者和使用者角度持续评价资源开发、使用方式和应用效果。

(四)回顾反馈引发新思,促进资源更新迭代

首先,线上反思交流促进学习者知识建构,通过获得反馈来提升自身思维层次。其次,学习者可以根据教师、同伴给予的反馈建议修改和完善作品,这不仅帮助学习者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且为SPOC学习资源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再次,课后学习中学习者利用线上学习平台交流讨论,经过思维的碰撞生成新的学习问题,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奠定基础。最后,通过SPOC学习平台上的实时记录、课堂学习表现做形成性评价,通过线上学习测试和线下考试做总结性评价,实现多途径评价资源效果。SPOC学习资源开发、应用、生成的评价反馈,为SPOC学习不断更新迭代提供的支持。

四、面向SPOC的生成性学习资源开发案例

“教育传播学”是教育技术学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理论水平、创新精神与应用能力,重视研究性学习、网络探究学习、协作学习等现代教育理念的应用,但是目前仍然主要采用传统理论讲授的方式,教学资源缺乏交互性,教学过程存在忽视学生个体学习的差异性、师生交流不够充分的问题,培养目标上忽视学生创造新资源的能力,导致学习效果差。本研究选取华南师范大学2015级教育技术学专业45名学生作为实践对象,开展SPOC生成性学习资源建设与应用实践。

(一)教学团队开发“教育传播学”SPOC预设学习资源

“教育传播学”SPOC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教育传播学理论知识,制作出较高水平的微视频;掌握自主学习、协作探究等学习方法,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态度。教学团队以“自建为主,改造为辅”的方式建设立体化“教育传播学”SPOC学习资源,如图2所示。教学资源按照不同的学习难度分层设置不同内容和问题,以满足学习者差异化的学习需求。学习资源不仅有自建的交互式微视频、课前小测,还包括“教育传播学”精品资源共享课中的优质资源。同时设置“问题深化”模块将线上线下学习内容连接,促使师生深入探究问题。本案例学习资源的交互性体现在与平台界面操作交互,与交互式微视频资源、课前测试题、调查问卷等交互,与老师、同伴讨论交流解决难度较高的预设性问题等。

(二)学习者使用“教育传播学”SPOC预设学习资源

“教育传播学”预设资源应用于三个层面:第一,进行自主学习,学习者自主选择资源学习和思考;第二,与老师、同伴探究交流疑惑、解决问题;第三,用问题连接线上线下学习。学习者线上学习提出开放性问题,为课堂探究打下基础,也为促进学习者知识建构和动态生成SPOC学习资源提供支持。探究互动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形成学习小组,各小组成员以问题和任务为导向进行协作探究、解决问题、分享资源,不断生成完善建构的资源内容,进而实现知识深度建构。同时,小组之间对于各自生成的资源中的问题进行协商讨论、相互补充完善,组间交流形成新内容,参与互动的学习者再对于新生成的知识和内容进行学习,提高自身知识结构,深化学习认知。

(三)师生共同创生“教育传播学”SPOC生成性资源

猜你喜欢

实证研究模式
中国在新农村建设中金融支持的实证研究
简述翻译研究中实证研究法的应用
玉雕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实证研究
温州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及能力分析
高端饭店业产学研模式研究
永续债券探析
认知语言视角下英语词汇多义习得的实证研究
实证分析会计信息对股价的影响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