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述翻译研究中实证研究法的应用

2016-11-03朱崇高

科技视界 2016年18期
关键词:翻译研究实证研究

朱崇高

【摘 要】如图里所说,实证研究方法的引入是翻译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它为“探究那些影响、制约翻译过程、译本和翻译功能的诸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提供了可能性”。翻译研究中的实证性从一开始就有:对翻译问题的认识最早源于对翻译具体现象和实例的分析,也就是说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本文立足于实证研究法的定义,以自然性研究与实验研究方法为切入点,阐述实证研究法的内涵,并得出实证研究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的相关结论。

【关键词】翻译研究;实证研究;实验研究方法

1 实证研究法的概念

在论述实证研究法概念之前,应当厘清一组概念,即翻译研究的两种基本形式-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理论研究就是通过对概念的定义、阐释和说明来建立理论框架或理论体系,加深人们对某一研究对象的认识或理解;实证研究是通过实验、观察收集数据和事实论据对理论假设证实、证伪或提出新假设的过程。

实证研究的基本过程是,研究者通过观察、勘察等途径获得研究对象自然情景中的研究数据,然后通过归纳、统计和概括提出理论假设;或首先提出理论假设,通过实验等方法获得经验数据,最后对假设进行证实或证伪。

在此基础上,实证的概念主要体现在验证假设的方法“观察、实验”上。即:翻译实证研究不只是分析文本、描述翻译现象,更是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概括“总结制约译者翻译行为的经验变量和翻译规范,阐释和说明这些变量间内在关系的规律性”,最后建立关于翻译现象、翻译行为的解释性和预测性原理和规则。

一般来说,翻译的实证研究对象主要是翻译过程、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思维过程、翻译能力、翻译专业技能。从本体论、认识论的角度来讲,实证主义主张事物的本质规律是独立于研究者之外而存在的,研究者通过使用客观工具和方法实现对研究对象本质的认识和理解,得出与客观现实具有一对一关系的研究结论,也就是说,研究结果是唯一的,可以被研究者反复测试和验证。基于这个基础,我们得出结论:翻译实证研究应该基于“后实证主义”,即,研究对象是多维、复杂的,其规律性既客观存在,又具有不确定性因素,研究者须通过多种实证途径逐步实现对翻译本质、过程、价值等方面的客观理解。

因此探究翻译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减少研究结论中的主观成分、不断接近真理的过程。

2 实证研究法的研究设计

关于实证研究,威廉姆斯、切斯特曼将其分为自然性研究和实验研究两类。所谓自然性研究,是指研究者在现实生活中和自然情境中对某种现象或过程进行观察,在此过程中研究者没有对该现象或过程作任何干扰,只是研究对象显现的特征作了记录。所谓实验研究,是通过“干扰、控制事物的自然秩序”将研究对象的某些个别特征与其他特征区别开来专门研究的过程,试验中须设定和控制实验条件,以便与其他条件下得出的结论进行对比。

2.1 自然性研究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

其主要特点是,研究情景的自然真实性,同时自然性研究中研究者的洞察能力、定性、定量分析能力、理论素养等是至关重要的。在自然性研究中,主要讨论最常用的一种方法——观察法。观察法是研究者或以“观望者”的身份、或以亲历其中通过“视、听”获取研究数据的过程。

一般情况下,在确定观察对象后,课题、论题已经确立,研究重点也已经明确,这时研究者会采用结构式观察,按照一定程序和观察提纲制定记录表格实施观察。

例:王淼在“从翻译美学看简爱两中译本的审美再现”一文中,采用观察与描述的方式,以刘宓庆的翻译美学理论为主要理论框架,从形式系统和非形式系统的各个层次而出发,对简爱的两个中译本的审美再现进行探讨,揭示译本在美学角度的优点和不足,从翻译美学角度提出不同见解或尝试展现新的翻译,丰富文学翻译的研究方法,推动翻译美学的发展。

当然,翻译研究不只停留在文本的“观察对比”上,对译者认知心理过程的观察也是自然性研究的主要内容。另外,观察并非一次性的,研究者只有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长期、反复的观察,才能从事物显现的众多现象中收集到有用和可用的数据。

2.2 实验研究方法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

实验研究方法就是有计划、有目的地对理论假设中的变量和某些实验条件进行控制和操纵,通过对另一变量变化的观察来探究两种变量间的因果关系中,从而对假设进行证实、证伪的过程。其主要特点是人为干预和操纵、研究结果可反复测试。

实验研究方法的三组基本要素如下:

1)自变量和因变量;2) 前测和后测;3)实验组和控制组。

其实验逻辑为,通过实验验证假设命题的过程。实验研究方法的常见类型主要有实验室实验、实地实验、前实验与准实验:

实验设计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例:邓志辉在“译者选词决策过程的影响因素分析—一项认知心理学视角的翻译过程实证研究”一文中采取翻译过程的认知心理研究视角,通过定性研究与量化问卷的定量研究相结合,探讨了六名被试者在以分句为单位的英译汉过程中对三个对象词进行目的译词选择时,影响其决策的各种因素及影响程度。具体内容如下:

1)研究假设

本研究始于对一个本研究始于对一个较具普遍意义之翻译现象的观察,即:在进行单字翻译时,通常会有多个目的语译词进入译者的选择视野,但因种种因素的影响,各词的获选可能性大不相同,并最终导致了某个特定译词当选。基于这些基础,作者做出假设。

2)研究设计

本部分将收集分别来自研究过程中的信息。并对其进行数据判断与分析,包括盖然性判断与有声思维信息的判断,以及对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最终得出相应结论。

3)实验操作

本研究的受试为6名学历背景相似,英汉双语流利的非职业译员。被试翻译时需按“刻度盘”标准对各备选项进行判断,并同时尽可能向研究者口头陈述所有思维活动,对全过程录音。被试每完成一句翻译,立即进行问卷调查。

4)研究结论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译者在进行单字的翻译过程中,其对译词的选择过程自始至终都与文体、语义、语境等因素紧密相联,这些因素与其他更具个性化的因素( 如性格、个体经验等) 一起,影响了译者的最终决策。

3 结论

著名学者姜秋霞、杨平曾说过:“翻译研究中的实证性从一开始就有,对翻译问题的认识最早源于对翻译具体现象和实例的分析,也就是说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在过去的20年中,实证研究已发展成为西方翻译研究的前沿性研究。在中国,这种研究模式也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翻译研究者的重视。

其之所以受到重视的原因,最主要在于它能为翻译研究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参照规范。能够弥补我们过传统译学中的缺陷和不足。不过实证研究也存在弊端,其参与实验的对象的主观性太强,往往容易导致研究结论向主观性方向偏离,这是值得我们反思与完善之处。

【参考文献】

[1]姜秋霞,杨平.翻译研究理论方法的哲学范式——翻译学方法论之一[J].中国翻译,2004,6:10-13.

[2]姜秋霞,杨平.翻译研究理论方法的哲学范式——翻译学方法论之二[J].中国翻译,2005,1:23-28.

[3]江天骥,段秀芳.可证伪性、可批评性和科学方法.世界哲学[J].2007,2:24-31.

[4]王淼.从翻译美学看《简爱》两中译本的审美再现[D].山东大学,2014.

[5]邓志辉.译者选词决策过程的影响因素分析——一项认知心理学视角的翻译过程实证研究[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1,05:71-76.

[责任编辑:王伟平]

猜你喜欢

翻译研究实证研究
及物性系统分析《未选择的路》及其汉译本
关于对跨境电商店铺名的研究
玉雕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实证研究
温州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及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