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新时期民族声乐的回顾及反思

2018-05-14张艳

北方音乐 2018年10期
关键词:回顾民族声乐反思

张艳

【摘要】新时期的民族声乐虽然属于民族声乐中的一支,但是它与传统民族声乐在风格、曲式等方面有着显著不同。审视新时期民族声乐的发展历程,正视新时期民族声乐的成就和不足,把握发展机遇,推动新时期民族声乐可持续发展,是新时期民族声乐发展中必须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文章回顾了新时期民族声乐的发展历程,就民族声乐的问题和困惑进行了反思,然后为民族声乐多元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民族声乐;回顾;反思

【中图分类号】J633.2 【文献标识码】A

所谓新时期民族声乐,指在传统民族声乐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与其有着密切关联但在声乐样式上又与传统民族声乐有着明显区别的民族声乐。本文所说的新时期民族声乐指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创作上做出积极探索的民族声乐。新时期民族声乐的出现,促使民族声乐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时代。回顾新时期民族声乐的发展历程,在探索的基礎上拓宽其发展路径,是新时期民族声乐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根本,本文关于新时期民族声乐的回顾和反思也因此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新时期民族声乐的发展历程

我国民族声乐发展历史悠久,但是众所周知,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中国民族声乐发展速度相当缓慢。20世纪80年代之后,中国打开了改革开放的大门,民族声乐也步入活跃和繁荣期。民族声乐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创作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此外,借鉴了外来声乐唱法尤其是美声唱法的民族声乐,在演唱声音的认识、技巧发挥上,给人带来了焕然一新的感觉。新时期民族声乐主要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其中,20世纪80年代为第一个发展阶段,这一时期为民族声乐的复苏期。这一时期,民族声乐在创作思想上多以20世纪50年代的抒情歌曲为模板,更关注民族声乐的抒情性。不过从整体来看,这一时期的民族声乐作品在内容、情感方面,都与之前的作品有显著的不同。如20世纪50年代的民族声乐作品文学色彩浓郁,而这一时期的民族声乐作品多聚焦于生活,整体内容和情感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更近。即便是许多民族声乐新作使用了原始的民族素材,但是作品的思维和作曲技法都带有新时代的气息,以陈晓光作词、施光南作曲的《希望的田野上》这首歌曲为例,这首歌的歌词自然朴实,曲调优美,整首歌充满乡土趣味,但是歌曲也糅合了南北朝民歌的风格特点,在歌词中又融入了希望与未来,作品也因此而充满了时代气息。

新时期民族声乐的第二个发展阶段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这一时期,军旅歌曲和主旋律作品的兴起,标志着民族声乐创作繁荣时期的到来。其实,这一时期的民族声乐之所以能发展繁荣,更多的是因为流行音乐的兴起,在发展上选择了转型。如本着开放理念,许多民族声乐艺术工作者将目光聚焦于社会热点和社会转型中出现的问题上,尝试着从平民视角去探索、表达时代精神,描绘改革开放的蓝图,《走进新时代》《春天的故事》等大气磅礴的民族声乐作品顺势而生。加上港澳回归、50周年国庆庆典等重大活动的举办,使得歌颂主旋律成为民族声乐创作的主流,这种创作视角也奠定了民族声乐在中国声乐体系中的主流地位。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一时期的民族声乐作品,在发声、唱法等方面借鉴了美声唱法,它逐渐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唱法,即现代民族唱法,这种方法又称民族新唱法。民族新唱法音色明亮,风格多样,它出现后,极大了丰富了民族声乐的内涵。

二、民族声乐的问题和困惑

(一)水平提高,但是后续乏力

回顾新时期民族声乐的发展历程可知,中国新时期民族声乐的发展,是人类文明文化发展的必然。从社会政治、经济的角度来看,新时期民族声乐之所以不断发展进步,很大的原因是因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相对宽松,多元文化共生的局面逐渐形成。在多元文华思潮影响下,当代作曲家总结民族声乐长期以来的创作经验和教训,抓住机遇,将目光投放向更加宽广的社会生活,在民族声乐创作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这才有了新时期民族声乐的发展和进步。可以说,新时期民族声乐整体水平的提高和进步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西洋音乐和流行音乐的兴起,也给民族声乐带来了严重的冲击,民族声乐的听众不断流失,加上民族声乐创作模式僵化,在审美心理和需求方面越来越脱离社会,所以,民族声乐发展乏力。

(二)批判精神不足,衰退趋势明显

文化发展需要创新,民族声乐也不例外。不可否认,新时期民族声乐的发展,就是民族声乐全盘接受西方文化熏陶和改造的过程,这本身就有民族声乐自我反思、创新的成分在里面。可以说,20世纪末的民族声乐还是颇具创新意识和批判精神的。但是,目前民族声乐已经步入了缺少自我认同和批判精神的死胡同,如民族声乐在创作和演唱方面早已被并入西洋声乐体系中,民族化探索日益被边缘化。民族是根,但是音乐体系和价值观却以西洋音乐为标准,这注定民族声乐在认同上会非常混乱。另一方面,对西洋音乐的借鉴和抄袭,必然会使民族声乐失去自我,丧失批判精神。如何在突破发展桎梏的同时,避免被全盘西化,是民族声乐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三)三种唱法限制了发展空间

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是声乐的三种唱法。三种唱法的划分,在早期给民族声乐发展带来了积极的作用,如以民族唱法为旗帜,许多媒体举办了声势浩大的民族唱法歌唱比赛,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族声乐的发展。但是,如今,在三种唱法界限依旧分明的情况下,民族唱法与其他两种唱法被割裂开来,许多声乐艺术工作者在实践中都淡化、放弃了相互学习的意识,民族声乐的风格和形态日渐僵化;另一方面,观众的欣赏水平和需求不断提高,单一的声乐唱法根本无法满足大众的欣赏习惯,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民族声乐的发展,使得其发展空间日渐萎缩。

三、民族声乐多元化发展道路

(一)坚持“以我为主”、“和而不同”的发展原则

传统文化是民族声乐的根,离开了传统文化,民族声乐就会枯竭、死亡。不过,民族声乐创作和实践也不能局限于民间声乐发展和保护的初级层面。民族声乐在发展中必须坚持“以我为主”的发展原则,从宏观层面进行民族声乐创作和研究,从民间音乐中汲取营养,挖掘民族文化遗产,总结民间唱法,形成丰富的民族声乐体系,将民族唱法发扬光大。与此同时,民族声乐还要在坚持民族性的基础上,认识到民族声乐的可变性、事物发展的多样性,本着“和而不同”的原则,从其他声乐艺术中汲取营养,将“守本”与“知变”完美结合起来,突破发展障碍,走出发展困境。

(二)重视民族声乐理论建设

所有的学科都要以理论建设为基础,中国民族声乐要想长远发展,也要重视和加强民族声乐理论建设。我国现代民族声乐虽然已经走过了八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但是,其理论建设却不尽如人意。如许多重要的工具书包括《中国音乐词典》《中国大百科全书》等至今都没有关于新时期民族声乐的概念的阐述,从中可见新时期民族声乐理论建设的滞后性。针对这种情况,专业的声乐院校、学者要立足于成功经验,提炼现代民族声乐理论,从理论视角明确现代民族声乐的本质特征、民族属性,完善民族声乐理论框架,以避免民族声乐发展和实践的盲目性。

综上所述,新时期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要尊循事物发展规律,加强民族声乐理论建设,积极探索民族声乐多元化发展路径,以促使民族声乐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娟娟.新时期民族声乐的回顾与反思[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4(02):108-112.

[2]李珊.中国民族声乐的多元化改革与发展[J].艺术教育,2014(08):113-115.

[3]达古拉.新时期民族声乐发展机遇与挑战[J].戏剧之家,2014(18):108.

[4]孟新洋.我国民族声乐多元化发展的思考[J].音乐创作,2011(01):110-113.

猜你喜欢

回顾民族声乐反思
城市可持续交通行为研究述评
贴近实践贴近学生创新方法
多元文化格局中的民族声乐教育
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与方法
探究我国音乐发展的“多元化”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