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晚清钢琴普及概况

2018-05-14张凯

北方音乐 2018年10期

【摘要】鸦片战争以后,现代钢琴开始影响我国,晚清宫廷、教堂和教会学校成为最初的教学场所和园地。新式学堂与部分富裕家庭的购买不断增多,专业乐队和西洋专业人士来华演出以及日籍钢琴教师和音乐专业留学生的推广,使学习和演奏钢琴的人数不断增加。专业琴行的出现,更是加快了钢琴在华的普及,不过,由于钢琴整体艺术处于萌芽期,此时的钢琴普及依然十分有限。

【关键词】晚晴钢琴;西洋乐队;教会学校;新式学堂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现代钢琴真正在中國社会上传播并产生影响是在1840年之后,教堂的开设以及教会学校和新式学堂的兴办,为钢琴传播与普及提供了最初的园地。除部分教育场所外,钢琴在部分富裕家庭中以及晚晴宫廷中仍有少量的存在,学习和演奏钢琴的人数不断增多。西洋专业乐队与西方专业音乐人士的来华演出,虽屈指可数,但对钢琴普及与传播贡献很大。不过,钢琴艺术在中国的萌生,还是推迟至民国初期。简单的说,晚晴钢琴音乐还未进入起步阶段,一直处于朦胧的萌芽阶段,钢琴音乐的发展方向还是一片渺茫。

一、钢琴教学场所

外国人在中国的传教活动和商业活动,使钢琴走进了中国人的生活,西方的学校教育模式通过教堂唱诗班、教会学校以及晚晴学堂乐歌活动传播中国,并逐渐推广与普及。尤其是在传教士活动下的一系列教会音乐活动,对钢琴在华的传播与普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虽然大多数教会学校及新式学堂比较重视音乐教育,但是钢琴或风琴的设备远未普及,加上音乐教师缺乏,又没有合适的音乐教材,因此音乐教育还没有走上正规的发展道路,这一时期的钢琴音乐还停留在为教堂或学堂乐歌伴奏的附庸地位”。[1]

(一)教堂与教会学校

晚晴社会即使设备最差的教会学校也有好几架钢琴,尤其是在东部沿海一带的大中型城市都开设了教堂,传教士每至星期日都会到此参加礼拜仪式,演唱圣诗并带有钢琴伴奏。所以,教堂成为我国近代史上最早的钢琴教育场所。同时,为了传教需要各地创办教会学校不断增多,招收中国教徒培训钢琴演奏、传授钢琴技艺成为传教士的重要活动之一。为此,钢琴教学与普及逐渐增多,其影响也在不断扩大,而传教士便成为最初的教育者。

目前所知,最早提供钢琴教学的教会学校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一带,如圣玛利亚女校(1881年)刚开始只有钢琴一架、风琴两架,后来学校设法购置钢琴和风琴,所需钢琴设备才得以补充,《中国近代学制史料》中记载,由于教学设施的逐步改善,受到当时学人的关注,学习钢琴人数也在不断增加,最多的时候达到120人,上海中西云塾(1892,林乐知、海淑德创办)、天津中西女学(1907),就设有六七间钢琴教室。在外国人创办的教堂及教会学校内,能够拥有钢琴是最基本的条件,也是最主要的教学单位,以便开设钢琴课程,为喜爱钢琴的孩子课外选学,为钢琴艺术在中国的传播和普及产生特殊的影响和意义。

(二)新式学堂活动

新式学堂的乐歌活动,主要是由清政府在各地兴办,其活动也主要围绕西洋乐器的教学和乐歌演唱活动,与此同时,钢琴伴随着新式学堂乐歌活动的兴办逐渐走进中国的音乐课堂。以此为萌芽,迅速在全国各地蔓延,为钢琴艺术在中国的发展提供最初的基地。此时,虽然中国钢琴艺术的基本理念尚未形成,钢琴艺术的本质也没有发生变化,但中国接受钢琴教育的受众在数量上得以扩展,为乐歌授课所需的乐器也在逐渐增多,有效地促进了钢琴的普及程度。

一些有条件的新式学堂效仿国外,将音乐课作为正式课程而设立。初期很难解决音乐教育资源的问题,主要依靠聘请外籍教习、鼓励国人出国留学、从国外购买乐器、编著教材等。日本留学回国人员大都在本地学校任教,还有聘请外国教习以及我国自己培养的音乐人才和音乐爱好者,如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的李叔同、上海务本女学堂的吴馨、天津严氏女塾的严修、南洋公学附属小学的沈心工等,以上新式学堂都开设了音乐课,更多地聘请日籍教员或留学生,钢琴作为必备乐器,在新式学堂音乐教育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社会演出活动

进入晚晴,“西洋音乐演奏团体及个人逐渐增多,而随之专业演出场地逐渐在华落户,以提供来华洋人演出需求,也为西洋在华侨民提供娱乐欣赏之地。这时上海成为西洋艺术表演的中心舞台,几乎所有来华的西洋音乐家和团体,都会在上海举办音乐会”。[2]相对于专业团体及个人的演出活动,在华西洋人士的小型家庭式小聚会、宴会等活动更是频繁不断。还有一些新式学堂的音乐演出活动,越来越多地登上了历史舞台,钢琴自然成为所有娱乐活动必不可少的首选乐器。

1874年,英国著名女钢琴家亚拉白可大在上海大戏院举办了专场演出, 4月7日(同治13年2月21日)《申报》报道:英国著名女乐至上海演戏略:泰西戏场之事与中国迥异。……,上海有新至英国当今弹琴上最著名之妇女称为亚拉白可大者,其来中国盖为绕历世界籍广游览起见,于所历之处偶施其技辄嫌所得不及英国百中之一,聊以赀补游费而已。闻于忌日在上海西人戏院开张演技数日,值此春光明媚盍往游观因叙其崖略云。2010年11月4日至5日,在华侨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召开的“首届中英音乐关系讨论会”上,来自英国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Simon McVeigh(西蒙·麦克维)教授,第一次在我国公开对“亚拉白可大”进行详细介绍,准确翻译为阿拉贝拉·戈达德女士,并提供了很多重要的研究资料。[2]意大利钢琴家梅·帕器(Mario paci)的个人钢琴演奏会于1904年在上海德侨俱乐部举行。赫德乐队是我国音乐史上最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四人乐队,在他的精心安排下,具有了一定的规模,成为私人招待访客的重要娱乐工具,经常举办舞会、宴会、私人音乐会、游园会等娱乐活动。新式学堂内学习音乐的学生都会尝试参加不同场合的音乐演出。如天津北洋女子师范学堂,在某学期毕业典礼上,就安排其学员参与文艺演出。

三、宫廷与家庭使用

晚清钢琴在中国的传播渠道趋于多样化,宫廷及富庶家庭陈列与演奏开始增多,尤其是王公贵族及上海、北京等中东部沿海大城市的富豪家庭以购买和演奏钢琴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在上海、广州、杭州、宁波等沿海城市出现了大量的销售小提琴、钢琴、风琴的琴行,以此为外国侨民、教堂以及中国上层家庭提供需求。晚晴的报刊机构及出版业迅速兴起,一跃成为西方文化的宣传阵地,创刊时间最长、影响面极广的《申报》和《点石斋画报》中刊登了大量的关于钢琴的广告。《申报》仅1872年至1900年间刊登的广告中就有40家拍卖钢琴的商行。

钢琴进入中国主要通过海上通道,一是从日本传入,一是直接从欧洲进口,如英国,谋得利(moutrie)琴行是在中国出现的最早、最大的琴行,大约时间为1850年,为英国商人创办,而且市场良好,销售额很高。19世纪末期,琴行开始从日本购制钢琴所需木材,从英国运进各种钢琴部件,在上海闸北开办钢琴厂,使上海成为中国钢琴艺术的重要发源地,也为中国近代钢琴制造业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奠基作用。

从1580年第一架键盘乐器由葡萄牙传入我国后,键盘乐器开始走入中国人的视线,元明时期古钢琴及古钢琴音乐主要流传于宫廷之中,学习的人很少,普及程度非常有限。意大利人利玛窦就曾在1601年向明神宗黄帝进献过一台古钢琴,同时允许其指导宫廷太监学习钢琴演奏。清康熙帝曾跟传教士徐日升学习过西洋乐器,后世普遍认为他是学习并演奏古钢琴的第一位中国皇帝。光绪皇帝不仅喜欢演奏钢琴,且抚弄自如,历史上有很多关于溥仪学习钢琴演奏的内容,技巧娴熟,能要走一定数量的作品。

随着基督受众的增加以及受教堂礼拜的影响,民众对钢琴这一外来乐器的认识度逐渐提高,熏陶培养了早期的钢琴爱好者,一些传教士家庭很多都购买了钢琴。“1907年苏路熙陪同丈夫(苏威廉)一同赴山西,接任李提摩太继任山西大学堂西学书斋的总教习。在山西期间,家中经常聚集一些西方友人并举办音乐活动,而且家中有一架用火車运往山西的钢琴”。[2]还有些家庭甚至购置钢琴作家庭陈列装饰之用。著名音乐家、教育家李叔同的家里就摆设一架钢琴,常常自娱自乐和用于教学。“值得一特的是,1895年(光绪21年),福州针对残疾人所设的盲童学校有设置修理风琴和钢琴的专业。从社会学角度来看,盲童们以修理风琴和钢琴作为一种谋生手段,这恰恰说明了当时风琴和钢琴在福州城中的普及已经具备一定规模,社会的需求催生了这一职业”。[3]

四、结语

钢琴这门乐器的传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为中国音乐体系注入新的血液,成为了近代中国音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以上不难看出,晚晴钢琴在华传播和普及十分有限,其中所受影响因素诸多,总结来看有以下几点:其一,满清王朝的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文明与世界文明缺乏交流,同时,为了维护本民族的文化尊严,在抗击入侵者的同时,驱赶传教士,本能地排斥外来文化,使中国社会在近代未能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其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进一步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强化了其自给性和封闭性,无论在制造上还是在消费上都大大限制了钢琴的传播;其三,钢琴自传入之日起,就受中国传统文化道德观的影响,直至晚晴时期一直没有被国人真正接受,很难在中国得到传播和普及,其实质就在封建的世界观和文化观没有彻底瓦解,西洋音乐尚缺乏深厚的社会基础和文化土壤;其四,中西不同的历史文化、心理特征、思维方式以及审美情趣对音乐审美观的产生很大影响,如中国传统音乐作品无论民间的、宗教的、文人的还是宫廷都属于单音音乐,音乐作品大多是单声思维,讲求连贯性、和谐性和统一性,而西方音乐具有结构严谨、句法完整、逻辑性强的多声思维的特点;最后,受传教士自身的局限性,当时只从欧洲带来了几架古钢琴,并没有传入相应的钢琴制造工艺和维修技术,这就极大地限制了钢琴在中国的传播。

参考文献

[1]曹冠玉.论中国早期钢琴教育的几种模式[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04).

[2]曹国梁.晚晴英国音乐在华传播[D].厦门:厦门大学, 2011.

[3]张娟.明清时期西方键盘乐器在中国船舶管窥[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6.

作者简介:张凯(1976—),男,山东省菏泽人,中级职称,研究方向:钢琴演奏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