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文化格局中的民族声乐教育

2016-11-09胡水静

戏剧之家 2016年20期
关键词:民族声乐问题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各国之间的音乐文化交流更加紧密,逐渐形成了多元文化的音乐格局。多元文化格局的出现给世界各国民族声乐的发展提供了发展契机,但是同时也给我国传统民族声乐带来了挑战。因此,如何在多元文化格局下提高民族声乐教育水平,是当前我国声乐教学中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本文就多元文化格局下发展民族声乐的意义进行了简要分析,概述了当前我国民族声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多元文化格局下的民族声乐教育策略进行了具体探讨。

【关键词】多元文化格局;民族声乐;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0-0178-02

多元文化格局的出现加快了世界各民族声乐的融合,给传统民族声乐既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发展机遇。民族声乐教育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在多元文化格局下,我们应该坚持保留我国的传统文化精髓,并在此基础上转变正确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改革教育机制,促进民族声乐教育的快速发展。本文就多元文化格局下我国民族声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了简要分析。

一、多元文化格局下发展民族声乐教育的意义

多元文化格局给世界的民族声乐融合提供了更好的契机,能够促进世界音乐文化的相互交流。民族声乐教育一直是音乐文化中的主流,在多元文化格局下发展民族声乐教育,不仅能够将本国民族声乐的唱法向世界传递,还能够吸收外国的民族声乐唱法,实现我国民族声乐与国外民族声乐的融合。[1]当然,要做到这点还需要我们在进行民族声乐教育过程中,能够充分借鉴外国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并进行民族声乐教育改革,对各国音乐文化秉持尊重和欣赏的角度进行多元文化格局下民族声乐教育,促进本国民族声乐教育的发展,加快本国民族声乐教育与世界接轨的步伐,扩大本国民族声乐教育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二、当前我国民族声乐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有待完善。从当前我国各音乐院校的民族声乐教育情况来看,虽然我国大部分音乐院校均设置了民族声乐教育课程,但就总体来说,这些课程的设置仍然有待完善。传统的音乐院校对于民族声乐教育的课程设置范围较为广泛,这样的课程安排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过于全面反而会导致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限制。从民族声乐教育的角度来看,虽然我国各音乐院校在民族声乐教育中安排了一些基础课程,但是这些课程多数与基本的音乐课程为主,并没有突出民族声乐的民族性。我们在音乐院校的课程安排中可以发现,对于传统乐器内容以及传统的民族声乐内容,各院校的课程安排较少,因此也就导致学生对传统民族声乐的了解较为不足。[2]很多院校的民族声乐教育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传统民歌唱腔或者让学生简单了解本民族的基本声乐知识,但是对于民族声乐的系统知识如社会知识、历史知识以及人文知识等,学生了解得少之又少。民族声乐教育是我国的传统声乐教育,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加强对民族声乐系统知识的理解来提高对民族声乐的掌握,仅仅依靠基本唱腔来进行民族声乐教育,只能够使学生掌握民族声乐教育的“形式”,而不能够掌握到民族声乐教育的“内在”。

(二)过于看重美声唱法。我国民族声乐教育经过了较长时间的发展,一直以来,我国民族声乐教育均是依靠国内各民族的融合而逐渐得到发展和形成,具有本国民族的特色。但是,自从“五四运动”开始,我国民族声乐教育开始融入了西方的声乐特征。民族声乐教育在传承过程中开始侧重于西方的美声唱法,这种融合的民族声乐教育一直延伸到现在,导致目前我国民族声乐教育出现了过于看重美声唱腔,内在不足而形式严重的情况,这对于促进我国的民族声乐教育十分不利。目前我国民族声乐教育的发展较为滞后,尤其在优秀的民族声乐人才的培养方面,大部分学生学习效率较低,学习中只知道民族声乐理论知识,实践能力较差,因此严重限制了我国民族声乐教育的长远发展。[3]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不少人开始对我国民族声乐教育出现了认识上的偏差,他们开始认为,所谓民族声乐教育就是美声音乐,只有融合了西方美声的民族声乐才是真正的民族声乐教育,对西方美声唱法存在盲目崇拜的现象,没有正确认识到西方美声唱法的缺点和优势。当然,也有不少在教学中会让学生先学习基本的美声唱法,之后再进行民族声乐教育,即让学生将美声唱法运用于民族声乐作品中。这种教学方式虽然看起来比较具有教学意义,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但是,从民族性角度来看,这种教学模式严重忽略了民族声乐教育的民族性,学生只能够进行形式化的民族声乐演唱,而不能够掌握民族特色文化,也无法培养自己的个性风格。

(三)人才培养模式不够科学。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的民族声乐唱腔均有差异,民族声乐文化也有着明显的区别。要培养优秀的民族声乐人才,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突出个人特色和民族特色。然而,从当前我国民族声乐的教学方式和教学体系来看,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个人风格特色和民族风格特色关注度并不高,因此导致人才培养缺乏特色。[4]我国的传统教育模式较为单一,这一点在民族声乐教育中也一样。这种教育方式下培养出的人才属于规模化和规范化人才,即学生都属于规范、标准的人才,创新意识不足,个人风格不突出,因此容易限制学生的长远发展。这主要与我国在民族声乐中的评价方法和教学方法有关。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单一,对学生的个人风格关注度不高,因此导致学生的创新意识较差,创新思维能力较弱。[5]此外,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标准一般集中在学生的美声发音方面,对学生的创新意识、个人风格的养成以及学生对民族声乐的掌握等重视程度不够,容易限制学生的发展。

三、多元文化格局下民族声乐教育策略

(一)转变民族声乐教师的教学观念。多元文化格局下给民族声乐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在新的文化发展形势下提高我国的民族声乐教育水平,首先需要转变民族声乐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民族声乐教师对民族声乐教育的认识,树立教师正确的民族价值观和音乐文化价值观。民族声乐教师应该认识到,多元文化格局下,我国的民族声乐应该要与国际上其他民族声乐进行交流和融合,吸取其他民族的民族声乐精髓和优点,改良本民族声乐中的不足之处,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宣传本民族的音乐文化。[6]具体来说就是要求民族声乐在教学中做到两个方面:第一,要求民族声乐教师能够树立学生正确的音乐文化价值观,让学生明白多元文化格局下应该要尊重各国的民族声乐文化,以公平公正的眼光看待其他民族的音乐文化,并积极找寻其他国家民族声乐方面的闪光点,将其吸收为自己的知识;第二,民族声乐教师要让学生对本国的民族声乐文化进行系统的了解,要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让学生积极继承和宣扬本国的民族声乐文化。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要将中国传统的民族声乐文化融入教学中,并将这部分教学作为基本教学和重要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艺术,增强学生对传统民族声乐文化的认识。

(二)创新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多元文化格局下要提高我国民族声乐教育水平,还需要各音乐学院从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两方面着手。从课程设置上来分析,民族声乐教育的课程设置决定了教师的教学侧重点,也决定了学生对民族声乐教育的认知程度。[7]虽然我们经常强调现代社会音乐文化发展的多元化,但是在适应多元化音乐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坚持音乐发展的民族化,要让学生培养多元文化意识,更要让学生培养民族文化意识。因此,从这方面来说,我国民族声乐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应该要更加重视民族性课程设置。此外,从教学模式上来看,要提高我国的民族声乐教育水平还需要教师能够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教学,不仅能够拓宽自己的视野,增强对民族声乐文化的认识,还能够通过不断实践来提高自己的民族声乐掌握能力,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提高民族声乐教师的综合素质。多元文化格局下,我国对于民族声乐教育水平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要提升我国的民族声乐水平,需要各院校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民族声乐教师的专业素质。多元文化格局下民族声乐教师需要具备的专业素养包括民族文化素养、多元文化素养以及民族声乐教育的专业素养等。其中,民族文化素养指的是民族声乐教师对本国民族声乐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具有较强的理论造诣,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联系融会贯通[8];多元文化素养指的是民族声乐教师在教学中要能够认识到当前文化格局下,加强与世界声乐文化相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专业素养指的是教师需要具备较强的音乐表现能力和教学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和个人风格的养成。

四、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民族声乐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有:课程设置有待完善、过于看重美声唱法、人才培养模式不够科学。多元文化格局下要提高民族声乐教育水平,需要转变民族声乐教师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提高民族声乐教师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颖.融合与实践——刍议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背景下的高等音乐院校民族声乐教学[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2,(2):122-126.

[2]令狐青.高校民族声乐教育对多元文化的吸收及其自身演进[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11):106-108.

[3]王志昕.简析多元文化视野下的中国声乐教育现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5):13-15.

[4]温梅琴.文化视野下高师声乐教学中民族素养培养的必要性[J].音乐时空,2014,(14):138-139.

[5]李抒丹.新时期文化视域下高等民族声乐教育教学的多元化——探索高等音乐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改革研究与实践[J].艺术研究,2015,(1):144-147.

[6]严秀英,张乐,高渴欣.民族教育在我国“多元一体”文化格局行程中的作用——基于朝鲜族青少年民族文化心理发展的特点[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5,(1):18-22+93.

[7]李舒丹.论新时期文化视域下我国民族声乐的民族性与国际性[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5,(2):121-124.

[8]张海英.从原生态音乐看我国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J].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03-104+107.

作者简介:

胡水静(1974-),汉族,江西南昌人,硕士学位,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族声乐教育,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猜你喜欢

民族声乐问题
民族声乐教学中男高音歌唱的技术训练与能力扩展
论民族声乐的科学训练
探究我国音乐发展的“多元化”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