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预习落地是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关键

2018-05-14冯辉龙

课外语文·上 2018年6期
关键词:思维发展问题意识

【摘要】学生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和提高思维品质,而语文课前预习是学习过程的重要一环,必须引导学生在课

前“裸读”中发现问题,形成语文学习问题单,让预习真正落地。在此基础上,教师以学定教,通过课堂多方互动,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升。

【关键词】预习落地;问题意识;思维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项内容,而思维发展与提升并不只是依靠课堂教师的启发诱导和课后练习与巩固来实现,而必须激励学生课前“裸读”,去发现阅读中不甚理解或不能理解的问题,逐步养成良好预习习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培养他们思维能力。“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明确提出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性。当然,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一项长期的工程。目前,大多课堂采用师问生答教学模式,大都是按照教师预设的问题在进行,学生终究处于被动接受和应对的一方,并非学生自己“有疑而问”,存疑求解。如果学生自己在课前预习时能发现问题,且迫切知其所以然,学生语文学习动力被引燃了,课堂效率一定会更高。那么,如何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呢?这就要求把思维训练的平台往前移,课前预习做实做好,不浮于表面。

实际教学中,大多教师也有布置学生课前预习,作为学生也知晓新课前必须先预习,可是学生的预习流于形式,真正深入文本者却寥寥无几。究其原因:一是有的教师认为课文反正要教读,只是先让学生通过工具书,先扫除阅读障碍即可;二是有的教师要求学生带着课后思考与练习去预习,本着解决问题方向而去,让学生在课外“赶”掉一点儿理应在课内学习过程中掌握的知识;三是有的教师口头说说而已,没有预习指导、没有明确预习任务,更多学生只是应付了事。那么,如何能真正从战略高度来认识和对待预习工作?叶圣陶曾说:“学生在预习的阶段,固然不能弄得完全头头是道,可是教他们预习的初意本来不要求弄得完全头头是道,最要紧的还在让他们自己动天君,得到理解,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正相吻合,便有独创成功的快感。”从中可以看出,叶老早就发现,学生在预习时并不一定挖掘出高、深的问题,只要让学生动了“天君”也就达到目的,并为课堂集中讨论或向教师讨教有了资本,也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最为关键的一步。

当然,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能力并形成习惯,而能力和习惯的养成,不能靠教师的讲解,必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要靠学生运用才智去实践,“运用其心力,尝试去了解”的阶段,就是预习,它与“养成读书习惯”关系极大。所以,叶圣陶认为预习是“练习阅读最主要的阶段”,也是养成良好读书习惯的重要抓手。引領学生认真预习,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这一问题,福建省语文前辈、语文专家陈日亮老师早就提出语文教材的独特性在于它是以可读性的材料为教例,学生在预习中要么都懂,要么都不懂,它不能全知,但也不是全不知。也就是把问题归为三类:(1)有所不知;(2)有所质疑;(3)有所领悟。它们都是疑问,都有思索的痕迹。但其中是有区别的,“有所不知”就在于课堂教师的启发;“有所质疑”可以在预习时由学生提出,形成学习问题单;“有所领悟”则是学生预习时的成果,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那么如何显现?如何区分?教师心里有个大概,也将成为备课时需思考的问题。“有所质疑”通过“语文学习问题单”的收集(亦可小组先筛选共同的问题),让教师知道学生有什么存疑,并分出主问题,教学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这也是“买方市场”形成的关键点。作为教师,既要有责任担当,又要有自备“本钱”,不然“买方”就无法满足。那么,“语文学习问题单”如何设定呢?

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本人认为课前预习要多下功夫,通过设计“语文学习问题单”(见表1),本语文学习问题单需课前分发给学生,作为预习必须完成的一项作业。其中有的“疑难字词”必须通过查阅工具书自行解决。当然,有些疑难字词无法理解的也可带入课堂合作解决。“发现问题”一项是指一些浅层性的问题,由学生自行解决或学习小组解决,有代表性的问题可以与大家分享。困惑问题则是深层性的问题,有的学生可以发现,却不能解决,一般是对文章主题的理解或拓展延伸的问题,这个则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进行解决,这也是“买方”最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教师,就可围绕学生困惑问题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各个击破,最后达成学习目标。

现以部编教材七年级下册语文《驿路梨花》为例,可以看出学生通过认真预习,在教师的引领下,所提出的问题还是有质量的,并且问题呈现出由易到难的层递性。当然,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重复交叉的现象,此时,教师要及时收集学生的“语文学习问题单”进行筛选,发现有主问题能整理出“语文学习问题单”(如表1)。有时也可由学习小组长进行收集整理,以减轻教师的工作量。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发现的问题也可带入课堂,课堂上再由提出问题的学生自己指定同学来回答问题,学生互问互答,这样能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至于被选入教师所列的问题单的学生,心情格外高兴,有“沾沾自喜”之感,课堂参与度更高,也是一种正面的激励方式。至于学生困惑问题应该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抓手。在此,教师不急于告知结果,让学生学习探究中解决,无力解决时再由学生向教师提出。要让每个学生在自由、平等的课堂学习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体验学习语文的快乐,培养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

总之,爱因斯坦曾说过,“发现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语文学习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以问题为主轴,更多是让学生通过扎实的预习发现问题,善于发现问题,形成良好的学

表1 语文学习问题单

课题 驿路梨花 课型 问题发现与展示解决课

时间 2017年4月20日 课型 讲读课

疑难字词

(自行解决) 驿(yì) 瓣(bàn) 蔑(miè) 撵(niǎn)

麂(jǐ) 蕈(xùn) 葺(qì)

发现问题

(自行解决或小组解决) 1.本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同学、××同学)

2.文章写了哪些人?(××同学、××同学)

3.这些人和小茅屋都有过什么故事?(××同学、××同学)

4.他们为什么要做这些事?(××同学、××同学)

困惑问题

(提交课堂合作解决) 1.文中多次写到梨花,所指的含义相同吗?(××同学、××同学)

2.文章几次描写梨花各有何作用?(××同学、××同学)

3.用“驿路梨花”做标题有什么妙处?(××同学、××同学)

习习惯,以此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思维能力。然后,通过课堂师生、生生等多元对话互动、反馈、课堂评价方式,进一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顾黄初.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讲话[M].北京:开明出版社,1994.

附 注

本文系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初中语文冯辉龙名师工作室省级专项课题的部分研究成果(课题名称:农村初中生语文题意识培养的策略;课题批准号:MJKT2016--131)。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思维发展问题意识
数学教学中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研究
在读说教学中提高学生思维发展
初中英语阅读活动的分析与重构
重视听心算训练,促进思维发展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恰当处理“教”“学”关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探究小学品德课与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结合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