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智能”理论下大学英语教学多元评估模式的构建

2018-05-14刘佳

新课程研究·中旬 2018年6期
关键词:大班教学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

摘 要: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能作为一种独立的认知因素,对二语习得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基于“多元智能”理论,试图在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个案研究的基础上,构建结合终结性评估及形成性评估手段的多元评估模式,以期该模式能解决大学英语大班教学背景下教学评估中所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多元评估;大学英语;大班教学

作者简介:刘佳,澳门城市大学在读博士,遵义医学院外语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育。(广东 珠海 519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遵义医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立项课题“多元评估模式在大学英语大班教学中的应用——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个案研究”(编号:2014XQ03)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17-0123-04

自2004年教育部高教司启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来,教学评估的地位被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近年来,专家学者就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估体系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然而,在大学普遍扩招、实行大班教学的模式下,对如何有效地开展多元评估方面的研究相对匮乏。同时,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及网络平台、克服大班教学的弊端、实现科学高效的教学评估,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基于此,笔者希望运用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设计出一套高效科学的大学英语教学评估体系,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及学习自主性,从而进一步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梳理及研究动态

1.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研究概况。对大班这一概念较为准确的描述应该是“规模过大的班级”或“人数过多的班级”,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普遍将50~60人以上的班级认定为大班。近年来高校连续扩招,根据国家教育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国高校在校生人数将达到四千万人,大班教学模式已成为目前国内大学外语教学的普遍现状,由此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包括教学活动组织困难及课堂管理难度加大等等。

2.“多元智能”理论及大学英语多元评估体系的构建。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于1983年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人的智能至少包括了个体身上彼此独立又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九种智能,分别为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省智能、自然智能及存在智能。多元智能理论强调人类在各项智能之间表现出其独有的天赋才能,关注智能类型和不同学科学习类型的差异。研究显示,智能作为一项认知因素,与二语习得是密切相关的。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成人二语习得能力的个人差异提供了一个解释框架。加德纳所提出的九种智能中的语言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及自省智能等多种智能都与二语习得有正相关的关系。目前有大量研究针对多元智能理论在课堂上的运用,而将多元智能理论运用于二语习得及外语教学评估方面的研究较少(Ghamrawi,2014)。虽然国内学界对多元评估体系的建立做了很多积极的探索和大量有益的工作,但综合近五年的研究现状来看,很多评估模式流于形式,并未真正将多元智能理论与评估实践联系起来,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都亟待加强。综上所述,在大学外语的课堂教学及教学评估中,引入多元智能的理念,能帮助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偏好及更好地欣赏他们的智力优势。而教学评估的目的在于通过多方面的评估,为学生提供有益的反馈,使学生发展智能优势,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从而真正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学的目的。

二、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大学英语评价现状

根据教务处得到的数据,由于师资及教室等硬件条件所限,目前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大学英语主要采取大班合班教学的方式授课,一个大班大约有80~100名学生。对大学英语教研室教师的访谈及对学生发放调查问卷显示,现行的大学英语评估存在诸多问题,具体参见表1、表2。

表2 学生调查反馈表

[调查问卷问题 结果统计 是否了解多元智能理论? 89%完全不了解 11% 听说过 你认为目前大学英语课程的评估方式能真实体现你的学习水平么? 34%可以体现 56% 不能体现 10%不确定 现有的大学英语课程学习评价方式影响你的学习积极性么? 48% 影响 43%不影响 9% 不确定 是否参与现有的大学英语课程学业评估? 92% 未参与 8% 部分参与 希望参与现有的大学英语课程学业评估么? 71%希望参与 14% 不希望参与 15%不关心 ]

注释:向2015级及2016级大外学生随机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49份。

从以上访谈及问卷调查可以看出,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大学外语评估方式存在以下几点问题:①评估主体单一化。评估的主体主要是教师,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评估,在整个评估过程中,学生基本全程零参与。这样造成了学生对课堂教学积极性不高,参与性不强,只追求在期末考试中过关。②评估方式单一化。 由于教师缺乏多元评估的理论培训及实操经验,同时也由于班级人数众多,限于时间人力物力,评估方式基本上以期末测试为主,平时分主要是考勤及为数不多的听写等作业。注重量化评估,忽视质性评估;注重终结性评估,忽视形成性评估。基本是静态的评估,缺乏对教学整个过程的动态评估。③评估内容单一化。终结性评估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偏重于机械的语言技能,缺乏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的考察。同时,也缺乏对跨文化意识及情感因素等方面重视。因此,无法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真实的学习水平。

综上所述,由于主观及客观原因,遵医医学院珠海校区目前的评估方式违背了多元智能理论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估必须建立在“以人為本”的基础理念上的原则,不利于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无法实现评估对教学的反拨作用。

三、构建大学外语大班教学多元评估体系

基于目前遵医医学院珠海校区大学英语课程评估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结合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现实环境,笔者设计了一套较为科学又具有可操作性的多元评估方案。其核心思想是在尽量不增加教师的工作负担情况下,将终结性评估,形成性评估及行为表现评估相结合,建立起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模式特征相互渗透互为支撑的立体多元评估模式。首先,评估主体多元化。根据加德纳多元评估理念,教育者要认识到学习者在学习风格及学习潜力上的多元性,通过“个人化指引”及“独立学习”的模式鼓励学习者发展学习策略。因此,首先要改变在评估中教师是唯一评估主体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并发掘自身的智能优势,参与评估过程;其次,评估方式多元化。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多种智能与二语习得密切相关,其中考察听说读写译等基础语言技能的终结性测试考察的主要是语言智能及逻辑智能。而涉及视觉空间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省智能在内的其他几种智能的考核方式是缺失的。因此,在评估框架中既要有考查知识点的传统终结性测试,又要引入能体现出其他智能的多样化的形成性评估手段;最后,评估内容也要多元化,既要考查语言技能,同时也要引入对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的考查。

1.终结性评估。为方便统计计分,本方案将总分设置为100分,终结性测试占比60%,除传统的期末考试占比50%外,增设两次期中测试,占比10%。考试内容包括词汇、语法、翻译、写作、听力等基础语言技能。同时,考虑到班级人数众多,为减轻教师负担,提高阅卷效率,考试均采用多媒体语音教室进行机考并引入iTEST 3.0大学外语测试与训练系统,该系统是专注为高校外语教学提供在线测评资源与服务的一站式测试云系统,基于云服务的基础架构和大数据分析的核心理念,支持各类规模、多种模式的考试,支持听、说、读、写、译全题型的智能评分。同时,写作等主观题部分也可结合iWrite 2.0 英语写作教学与评阅系统等智能英语写作批阅系统进行批阅,将机评和人评深度结合。

2.行为表现评估。Smith(2001)指出,多元评估理论解释了人类的多样性同时强调了智能运作过程中文化语境的重要性。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化,慕课及翻转课堂等新兴教学模式兴起,课堂成为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场所,而行为表现评估可以帮助教师对个体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进行有效检验。同时,行为表现评估这一评估方式也考察了学生人际交往智能及内省智能。然而,在学生人数较多的大班课堂,教师不可能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发展,因此,在实施评估的时候,可以将对个体的行为表现评估改变为对小组的评估。在开学伊始就根据班级人数将学生分为相对固定的学习小组(peer groups),每次课堂任务都以小组的形式布置,小组成员自评及互评。具体操作为根据每个单元布置学习任务,通过制定行为评估量表,学习小组,学生自评及小组内互评,量表的制定可以要求学生的参与并根据教学情况随时调整。量表将学生学习结束后要达到的要求用表格的形式罗列出来。例如在完成某项口语任务时,可以将量表分为语音、词汇量、语法、台风等几个测评项目。每个项目可以采用李克特量表的方式评分,也可以采用具体的评价,例如在评价语音时,可以用“发音准确,吐字清晰”来作为“优秀”一档的评价,用“吐字含混不清,多个单词发音错误”来作为“不合格”档的评语。每个任务完成后,教师给出小组得分,学生给出自评分,小组成员间给出互评分。这些分数将被记录并上传到网络,记入学生的电子档案袋中,作为行为表现评估的成绩。本部分的成绩按20%的比例计入期末总成绩。

3. Sakai平台网络自主学习。Sakai是目前在欧美及国内高校广泛使用的开源教学管理软件,是一个课程管理、学习管理以及虚拟学习环境的综合系统。Sakai提供了一个功能强大的教学平台,能够满足教学环境中的各种要求。包括课件发布,在线讨论,在线作业、考试,Wiki,统计等各项功能。基于学校网络中心已建立Sakai网络平台,教师可以将课件,讲义上传到Sakai平台,布置并修改学生作业。学生可以在Sakai平台上提交作业,自主测试,互动讨论,实现网络平台的自主学习,从而满足了多元智能理论倡导的建立在个人化指导及独立学习基础上的学习策略的多样化发展。Sakai平台还可以帮助学生轻松建立电子档案,并帮助教师管理学生的电子档案。教师可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及在线学习情况给出自主学习的分数,分值按20%计入期末总成绩。

四、讨论与展望

20世纪见证了外语教学的方向、方法及技术的巨大革新。传统的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被学生为中心的模式所取代,这一趋势使得教育工作者越来越关注学习者本身对学习进程的影响,并相应地采用各种手段及措施迎合学生不同的兴趣及需要。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强调了关注不同的学习者,因材施教,并且在学习的不同阶段发展及使用不同的智能,切合了外語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向。根据多元评估理论,教学评估不应该从其他教学活动中孤立分离出来,而应该成为学习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应该在学习中进行评估,在评估中进行学习。本项研究试图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整合出一套适合于大班教学的多元评估体系。在实施过程中,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首先,多元评估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跟传统的评估方式相比需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且其操作过程需要设备和物资的支持并会产生一定的费用。因此,该评估体系需要学校的认可和支持。其次,根据前期的调查访谈,发现部分教师及绝大部分学生对于多元智能的理论和多元评估的方法并不熟悉,因此,需要系统性地组织培训教师掌握评估技术和工具,鼓励支持教师制定合理的评估标准,确保评估措施落到实处。要鼓励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发掘智能优势,实现评估方法及内容的多样化。同时,现代教育技术是大班教学环境下多元评估顺利实施的有力保证,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怎样最大限度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及在线教育平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及促进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使多元评估真正落到实处,是未来重要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 Gardner,H. Frames of mind: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M]. New York: Basic Books, 1983.

[2] Ghamrawi, N. Multiple intelligences and ESL teaching and learning: An investigation in KG II classrooms in one private school in Beirut, Lebanon[J]. Journal of Advanced Academics,2014, 25(1):25-46.

[3] Maftoon, P. & Sarem, S. N. The realization of Gardners multiple intelligences(MI) theory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SLA) [J]. Journal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2012,3(6):1233-1241.

[4] Smith, E. Implications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 theory for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J]. Post Script, 2001, 2(1):1-21.

[5] 黃宏才. 小班化教育研究 [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6]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7] 谭杰. 大学英语多元评估体系构建探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8):65-67.

[8] 汪军,严晓球. 近十年来国内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研究综述[J].教育学术月刊,2011,(11):105-106.

[9] 汪冬瑾. 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实证研究[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2,26(9):112-115.

责任编辑 陈 莉

猜你喜欢

大班教学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在学校的应用
中学英语教学中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浅议小组合作在高职英语大班教学中的应用
多元智能理论在新课改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职项目教学分组学习探讨
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英语教学改革的探讨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课在大班教学环境下互动教学模式的建立与实施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Classroom Tea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