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科学课堂教学整合模式研究

2018-05-10肖恙

关键词:科学教学整合心理健康教育

肖恙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竞争的激烈,小学生的心理负担越来越重,如何正视这种现象,在学科教育中解决这一问题,是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难题。文章从以下几点分析了这个问题: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兴趣、大膽的探索、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及时评价、适时引导。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科学教学;整合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竞争的激烈,随之心理负担越来越重,已进入一个“高心理负荷”的时代,甚至连小学生也不能幸免。学生所出现的种种问题,实际上多数是与心理问题相关的,所以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心理教育是很重要的,如果抓好了心理问题,注意把心理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将收到很好的成效,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有的学生所产生的对自己的学习失去信心,在学习中不愿意和他人合作、语言行为中所体现出来的个人主义思想比较严重等问题,其实都是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对学生心理影响而造成的结果。所以我觉得在教学中优化学生心理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认知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心理品质,是很有必要的。作为科学教师,我注意如何充分利用科学学科现有的资源,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的心理能力随着学习过程而得以发展,并形成持久的动力及认真、细致、耐心、踏实的良好性格特征。

一、营造和谐互动的心理氛围和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多向互动的活动,努力在课堂这个特定活动环境中营造和谐的心理氛围,应该是学科渗透的重要环节和基本保证。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融、人际交往、思想共鸣的过程,创设一种师生心理相融、民主交往良好的课堂气氛是促进学生自主创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方式。

教师应建立新型的课堂教学效益和师生交往的观念,重视课堂心理氛围的建设及良好师生关系的培养。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在学习过程中的成功愉悦;尊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理解学生的需要,倾听学生的心声……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新颖、生动、有趣的事实,才能刺激学生的感官、大脑兴奋,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教师要精心选择既与探究问题有紧密联系、能激发学生提出所要探究的问题,同时又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事实(既不是学生已经熟知明白的,又不是离学生认知水平太远、根本看不懂的)。

例如:教学《磁铁》时,在轻松地乐曲声中,我出示一幅美丽的百花图,一只用曲别针夹住的纸蜜蜂向学生提问:“谁能让这只蝴蝶在百花丛中飞舞呢?”学生争先恐后地要求上来表演。我请了两位特别自信的学生上来,结果这两位学生在全班同学的嘻笑中宣告失败。对此,我说:“我来试试,看行不行。”全班同学睁大了眼睛,等待着我的失败。当我把藏在手中的磁铁放在画板后轻轻移动,蜜蜂也随之飞舞,学生十分惊奇,我露出得意的样子问学生:“为什么老师有这样的本领呢?学生们一下子顿悟:”老师,因为你的手里藏着磁铁,是磁铁吸引了蜜蜂身上的曲别针。老师我还能让小鸟飞,让小乌龟爬呢······在宽松和谐、平等民主的课堂环境中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充分发挥创造力、想象力,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2. 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自信是未来人素质中最为重要的,一个人的自信心将决定他能否成才。自信心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是人们出色完成工作和学习任务的巨大动力。一个人如果对所做的事充满自信心,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做,有始有终地去做,并能在做的过程中排除障碍、发挥创造性。

例如有的学生在探究活动时有很多发现,到交流研讨时就是不肯说,怕说错了,会被嘲笑。实际上许多美好的发现都藏在这些不肯说的学生心中。这就需要教师善于创设研讨的民主氛围,给学生提供心理上的安全感,呵护孩子的发现,给予多元化的激励。只要孩子的交流有根有据,教师除了语言激励外,还可以颁发“最佳创意奖”等,保护孩子的研讨热情。

二、将心理教育和科学教学进行整合

1.活用教学内容,挖掘课程资源

我们的教材都是经过精心选择和编制的,其间所包蕴的心理教育内容更是丰厚的广泛的,与学生的心理发展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科学学科特别有助于促进观察与归纳能力的培养,同时它也有助于促进逻辑的与非逻辑的思维品质的结合,形成科学创造思维的品质。科学教学还涉及到现代人的一个重要品质即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的培养。

例如《认识常见的岩石》一课,学生对岩石特征的观察认识肯定会有不同的发现,由于所采用的方法不一或条件未控制好也会导致不同的实验结果,这时就自然而然地提出再次实验的要求。让学生亲历实验的过程了解一次实验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就需要再次的实验,甚至是成千上万次的重复。再次验证,这也是科学素养的一种。

2.整合学科教育目标与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认为,教育目标由三个维度构成:其一是认知领域的目标,由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及智力发展诸目标构成;第二个维度是情意领域的目标,由兴趣、态度价值观、判断力、适应性的发展等目标构成;第三个维度是技能活动领域的目标,由动作技能诸目标构成。新课程标准把教育目标表述为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心理健康教育刚起步的现阶段,可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视为心理教育目标。

在科学教学中,应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和任务不同,确定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教师在备课时,除了明确学科心理教育目标和独特任务,还要突出科学学科的特点,紧密与学科的教学内容相结合。以笔者执教过的一堂心理渗透课《认识常见的岩石》为例:

学科目标

1)学会借助实验工具观察常见的岩石,在观察中发现岩石的基本特征。

2)体会科学是一个探索过程。

3)了解岩石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心理教育目标

1)培养学生在实验中敏锐的观察力。

2)鼓励探究,培养学生研究岩石的兴趣。

3)体验分工合作的重要性。

4)注重師生之间多向互动,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整合目标

1)学会借助实验工具观察岩石并发现岩石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研究的兴趣,体验分工合作的重要性;

2)体会科学是一个探索过程,鼓励探究。

只有做到心中有数,教师才能在课堂上有意识地进行心理渗透教育。

三、善用表扬,及时引导

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时,都特别希望得到教师的反馈,尤其是对他答案的肯定。如果答错了受到冷落,或者得不到教师及时的肯定,都容易损害学生的自尊心,都会直接影响其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失误,要给予足够的宽容,耐心地矫正,抓住学生的闪光点进行表扬。

但是,不恰当的表扬同样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教师应避免做出类似这样的评价。“真聪明”,“真了不起”。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海姆·G·吉诺特博士在其著作《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中提到真正有效的评价应该是有建设性的,描述孩子的努力和成就以及我们的感觉,千万不要评价判断孩子的性格和品行。在运用表扬的时候,要尽量表扬孩子的行为而不表扬孩子的品行。不要对孩子的行为进行价值评价。有益的表扬总是肯定孩子的感受,并且描述孩子所做出的成就。

四、适时评价,养成积极习惯

积极心理学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激发青少年内在的激情,帮助他们发展综合的技能,承担起生活的责任,成为有社会能力和富有同情心、心理健康的成年人。在科学课堂教学中,评价时要强调他们的优点与长处,对于他们出现的点滴进步与努力都要给予鼓励与赞美,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情绪和习惯。

在科学课堂上,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尤其重要,例如倾听的习惯。一旦习惯没有培养好,课堂虽然“热闹非凡”,但学生的获益是极其有限的。因此,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抓住机会,表扬能认真倾听他人观点的小组或学生,强化学生的良好习惯。教师可以在表扬的同时告诉学生“倾听是分享成功的好方法”,让学生由内心接受你的表扬。也可以采用小组评价的方法:认真倾听的小组给予表扬强化,争当“最佳合作小组”,培养集体荣誉感。通过课评的形式,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在教授《认识常见的岩石》时,学生经过10分钟的动手实验,我示意学生停下来时,发现有一小组自觉地把实验材料收拾好。这是一次很好的教育契机。我立刻抓住了这机会:刚才我看到1组的同学做完实验后还顺手将实验材料收拾好。科学家做完实验以后,也不会忘记收拾好实验材料的。谢谢1组的同学给我们树立了这么好的榜样。

总之,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的个性发展中的重要性。教师应该以炽热的情感和丰富的心理学知识打动学生。在日常教学的点滴中融入对学生心理的指导,切实实现学科渗透教育的“濡染整合性”功能。

参考文献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与操作.教育科学出版社.陈家麟.

[2]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郭喜青.

[3]心理辅导的学科渗透论略.中一心理在线.杨曙明.

[4]《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海南出版社.三环出版社.海姆·G·吉诺特.

[5]积极心理学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钱兵.

猜你喜欢

科学教学整合心理健康教育
小组合作在科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给学生带得走的智慧
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探讨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