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优化初中地理科学史教育效果

2018-05-09罗小平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32期
关键词:初中地理

罗小平

【摘要】《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就明确地提出要注意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的培养。为此,本文先结合长期的实践观察分析导致目前中学教师不够重视科学史教育的原因,然后结合具体教学案例提出要从教师重视程度、收集资料和改变教学方式等三方面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科学史教育;初中地理;优化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2-0170-01

科学史教育就是从历史角度梳理人类发展科学所走过的心路历程与前行轨迹,理解科学先贤为了追求真理而付出的不懈努力,感受那种求真务的科学精神,从而更加理解这些科学研究成果为人类文化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并能够通过这些探究历程来启迪后人。

在2011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就明确地提出要注意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的培养。贾明灯也在文章中提到目前科学史教育在国际教育界日益被重视,而我国中学地理教学在地理科学史教育方面比较薄弱,使学生对地理科学发展的历史过程、现状和发展方向知之甚少,对地理科学研究的方法也没有必要的了解,不仅不利于学生对地理课学习的兴趣和地理科学人才的培养,还影响到中学地理课德育和智育目标的实现[1]。因此,在中学进行地理科学史教育不仅是初中地理新课改的要求,也是是世界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和新世纪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地理科学史在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地理教学的趣味性,促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坚强的毅力和不畏艰难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学会批判与质疑,学会团结合作,培养竞争意识,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并最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也是我国最新发布的中学生核心素养中培养科学素养的重要载体[2]。

但是在现有的初中地理教学中科学史的教学体现得还很不够,很多教师基本都不在课堂上介绍讲解这些地理科学史,甚至觉得课本上这些介绍科学研究历程的材料是多余的。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应试教育的思想根深蒂固,不少教师认为这些地理科学史介绍纯属浪费时间和精力,因为考试基本不会考;2.教师本身科学史素养的缺失,对于一些地理科学史的了解还不够,同时又局限于教材的简单介绍,不能主动去收集更多相关材料,不能讲出除了教材外的素材和认识;3.对科学史教育功能认识不到位,没有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高度来系统认识;4.教学方式不当,缺乏趣味性和故事性,难以吸引学生兴趣。

如何在初中地理课程中加强科学史教育呢?结合个人在多年的实际教学中的一点做法和取得的经验,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提高教师对于地理科学史教育的重视程度。一方面,我们初中地理教师必须认识到在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到了在日常课堂中必须进行地理相关科学史的教育,虽然在传统的笔试考试当中基本不作为考查内容,但是这是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另外一方面,我们初中地理教师还应该认识到很多科学史都是有趣的故事,能够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让学生对学习地理更有兴趣,同时能够潜移默化中感受以往这些科学家为了认识地球,获得地理规律而付出的艰辛努力。

第二,日常注重相关素材的积累,善于开拓更加丰富的课本外的教学资源。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当中,课本就简单用四幅图介绍了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从远古的直觉认为“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也是一个球体→近代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20世纪的地球卫星照片,确证地球的形状。书本的介绍比较简单,缺少更加丰富的材料。因此,教师可以增加远古时期其他文明认为地球形状的介绍,如古印度人认为:我们脚下的大地是被四只大象驮着,而大象又站在大海龟的背壳上,海龟站在象征水神的眼镜蛇的身上,整个蛇弯成圆形构成天空,并环抱着大地,太阳、月亮和众多的恒星都镶嵌在蛇皮上。如果大象动一动身子,大地便会发生地震。”古埃及人认为,星星是用铁链悬挂在天上的灯,而天是一块穹隆形的天花板,四方各有一个天柱(即山峰)支撑,大地是一个方形盒子,南方的一端稍长,方盒的底略呈凹形,埃及就处在这凹形的中心。在方盒的边沿上面,围绕着一条大河——尼罗河是它的支流。河上有一条大船载着太阳往返于东方和西方,便有了黑夜和白昼。这些材料的补充就能够让学生更加有兴趣参与课堂,同时如果结合老师的提问“这些假说也解释了当时人们观察的很多现象,但是为什么后来又被推翻了呢?”如此引导学生思考,学生就能够发现一些这些天圆地方的假说并不能解釋所有现象,例如站在海边看驶向远方的帆船,就是先消失船身再消失船帆的。教师再补充古代人经常观察到的月食现象,于是有人便大胆猜测地球可能是同天上的太阳和月亮一样的球体。再进一步就是人类的检验假设猜想过程——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此时,如果教师还能补充麦哲伦出发前人们对他们一行人的担忧和环球航行途中的艰辛困苦故事,那么学生就能够明白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明白为什么麦哲伦是一个值得纪念的伟人,更加明白原来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科学假说”→“科学实验(大胆验证)”→“获取事实与证据”→“检验与评价”结束,基本都是根据现象大胆提出假设,再小心多方验证的过程。这样的例子,还体现在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中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学说中。科学史教育资源不应该局限于教材中的,走出课堂,走出学校,从科普书籍中来,从科普影片中来,从网络中用心搜集,与教材的科学史教育资源相得益彰。

第三,采用多样教学方式,让地理科学史教育更好地服务初中地理课堂。例如可以将地理科学史作为引入课题的情景素材。许多科学史本身就具有故事性强,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特点,如果我们用科学史作为引入新课题的素材,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既能让学生了解相关的一段科学史,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更有助于新知识的学习。比如在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地图的阅读》中,就可以向学生介绍古代地图向现代地图的演变。还可以将地理科学史作为辩论的课题,让学生进入当年各路学派争论的现场,感受找到证据证明自己观点的快乐。

总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认识到科学史不是教材中的“鸡肋”,而是帮助学生提高科学素养的重要载体,不应将科学史作为知识点落实,而应采取多种有效方式将它有机地渗透在其他相关知识的认识过程中,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贾明灯.中学地理学科进行科学史教育的思考.地理教学.2002年08期.

[2]人民教育.《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2016-09-13.

猜你喜欢

初中地理
初中地理教学中探究式学习方法应用分析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低效的表现与策略
对初中地理教材中“活动”教学内容探析
巧借微课,翻转课堂
角色扮演在初中地理课程中的应用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