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文言文教学的误区及其对策探析

2018-05-07李斌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33期
关键词:对策探析文言文教学误区

李斌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各科教学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对于高中语文来说,文言文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而对于高中文言文,教育改革也对此进行了不断的修改。但是当前高中文言文教学中还是存在许多误区需要我们去修改,而本文就是在文言文教学误区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来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误区;对策探析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3-0239-01

随着中国在国际上地位的的不断增长,语文在世界上的地位也不断增长,人们纷纷开始学起了语文。语文在高考中的比重也在不断增加,可见语文已然变得越来越重要。而高中语文又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更是尤为重要,而语文模块中文言文又是一个十分难的部分,许多老师和学生都对此十分头疼。但在当前高中语文的教学中,许多教师也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了教学出现了很多误区。所以,要如何优化语文文言文的教学便成为了当前的重中之重。那么,下面,我就高中文言文教学的误区及其对策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当前高中文言文教学的误区

1.不注重教与学的有机结合

在课堂教学中处主导地位的教师应时刻注意自己的教和学生的自主学要紧密联系在一起,但不少教师在执教文言文时常常忽视了这一点,不能主动去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不注重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发挥,导致教与学脱节。

2.忽视了文言文的阅读性。

尽管新课程改革已经深得人心,但是面对中考“一卷论英雄”的现实,许多教师盲目提高优秀率,而忽略了对文言文的鉴赏性阅读指导,因此出现死记硬背的奇怪现象,三维目标难以全面达成。

3.依样画葫芦,缺乏创意

有些教师采用传统的读、译、背的教学步骤,先把课文读一遍,然后从头到尾译一遍,最后让学生背诵和翻译原文,忽略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4.教法僵化,目标单一

不少教师把教学目标只定位在对字、词、句的解释和翻译上,讲究“字字落实,句句过关”,唯恐有所遗漏,甚至“字斟句酌”,使学生成了被动接受字、词、句的工具。

二、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对策分析

1.合理引导朗读,培养语感能力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经典话语告诉我们,反复朗读能促使读者领会文章的旨意和道理。因此,我们引导学生朗读文言文时应做到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和乐此不疲。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抓住三个“把握”:

(1)把握好朗读的停顿。朗读中的停顿是正确表达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调节朗读气息不可缺少的环节,它包括语法停顿和逻辑停顿两种。所谓语法停顿是指句间、句中、段落间的停顿,逻辑停顿是指为了强调某个词语而作的停顿。目前初中文本中所选的文言文都有标点,句法停顿比较容易掌握,问题焦点在于一些复杂句子内部的语法停顿和逻辑停顿。为此,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弄清楚词与词之间的语法关系。诸如蒲松龄的《狼》一文中“其一犬坐于前”,“其一”是整句的主语,“犬”是名词作状语,修饰谓语“坐”。我要求学生如此进行朗读:“其一∕犬坐于前”,而不能读成“其一犬/坐于前”。其次,要引导学生弄清楚单音节词和多音节词之间的区别。譬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今齐地方千里”,“地方”在这里是两个意义不同的单音节词,应该读成“今齐地/方千里”,而绝对不能读成“今齐/地方千里”。

(2)把握好朗读的重音。所谓文言文朗读重音,就是在朗读过程中为了表达某种神情内涵、突出主旨,需要把文中的某些词加以强调,而读得相对重(音高)一点。至于對重音的确定和处理,必须以正确理解文本内容为前提。

(3)把握好朗读的语气。学生朗读的语气是指读音的抑扬顿挫,一般包括陈述、疑问和感叹等语气。假如读不准语气就不能更好地理解句式,也不能感知文字所包含的各种情感。在文言文的诵读过程中,由于读出的语气不同,表现出的思想感情也大相径庭。

2.注重拓展迁移,丰富学生想象

德国思想家康德说:“想象力是一种创造性认识功能。”初中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只有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才能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譬如,我在布置学生把文言文改写成现代记叙文时,要求他们把握原文的主旨、感情基调和写作背景,对人物生活的环境、心理活动以及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可以作合理的补充和细致的刻画,通过联想和想象,使情节充分展开,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善于启发导学,鼓励学生质疑

教师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合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自主探究过程中的重要途径,它可以使学生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为此,我们在文言文教学中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譬如,文本《小石潭记》中关于“蒙络摇缀”的注释是“遮掩缠绕,摇动下垂”,而“缀”解释为“下垂”还是“连缀”?学生查字典后发现《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为“缝合,连接”义,而《古代汉语词典》中为“系结,连接”义,以上工具书中均未列“下垂”这一释义。因此,我让学生围绕此疑问展开讨论,学生反应很热烈,一贯把书本奉为宝典的他们体会到了“尽信书不如无书”的深刻内涵。

三、结语

以上,就是我对高中文言文教学的误区及其对策探析,在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尽管对其他方面的教学已经较为成熟,但仍有不足。而对于高中文言文来说更是如此,学生不理解文言文的含义,不知道文言文想要表达的意思已经成为常态。所以作为教师,一定要积极探索,大力创新,不断寻求新的教学方式,从而更好的进行高中文言文的教学。

参考文献

[1]李中海.高中文言文教学的误区及其对策的探析[D].广西师范大学,2016.

[2]韦金杯.高中文言文教学的误区及其对策的探析[D].广西师范大学,2016.

[3]张辉.高中文言文教学的误区及其对策的探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0.

猜你喜欢

对策探析文言文教学误区
圆锥曲线学习中的六种误区
关于野生动物行为的5个误区
解析几何常见误区
高校教学管理创新的必要性与对策探析
高校教学管理创新的必要性与对策探析
新课改下初中文言文教学探析
乡镇财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文言文教学之流弊及矫治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