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探究

2018-05-02郑锦伍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15期
关键词: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

郑锦伍

摘要:“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保障。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须结合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需要,从改革用人制度、完善培育机制、健全评价激励机制等方面入手,探索新的建设路径。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5-0018-02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着力点。然而,如何克服“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如何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发挥“双师双能型”教师在培养应用型人才上的作用,已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当前面临的重要命题。

一、“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1.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保障。“双师双能型”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而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应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能根据掌握的行业技能,紧密结合行业特点、需求,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是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保障。

2.是推动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关键。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为适应新形势对人才的新要求,培养适应地方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本科院校须改变以往重学术轻技术的办学定位,多渠道拓展以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显然,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成为推动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关键。

二、“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1.现有“双师双能型”教师资源短缺。近年来,“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引起了高校的重视,虽取得一定成绩,但现有双师双能素质教师资源仍存在储备不足、人才紧缺、比例不达标的现实瓶颈。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高校现有教师大多来自高学历的应届毕业生,缺乏相应的专业实践经验;二是引进的技术性人才和外聘的兼职教师,虽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指导实践的能力,却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教育教学素养;三是由于实践技能难以量化评价,许多高校仍以学历、职称水平为主要考量标准,致使许多实践经验丰富而学历、职称水平不高的技术型人才被拒之门外;四是业内优秀的“双师双能型”教师稀缺,许多高校和企业竞相挖掘,竞争激烈。[1]

2.培育机制缺乏系统设计。目前,地方本科院校培育“双师双能型”教师的主要途径是:基于校企合作下选送教师到企业、行业接受培训、挂职或实践锻炼。这些方式能让教师在短时间内获得一定的实践经验,但由于缺乏系统设计,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首先,由于培训或实践时间较短,教师很难兼顾繁重的教学任务并在短时间内掌握系统的实践技能;其次,对于一直从事理论教学的教师,由于经验不足,对实践操作和应用研究一时难以适应;再次,由于校企合作不深入,企业许多岗位工作因涉及商家运作、机密、人才培养需要等,教师往往并未能真正入职重要岗位,无法获得真正的实战经验;最后,在培养过程中缺乏系统的培育机制及有效监督考核机制,致使培训大多流于形式,收效甚微。[2]

3.评价激励机制不到位。大部分高校对“双师双能型”教师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一是薪酬待遇缺乏吸引力,与普通教师相比,“双师双能型”教师享受不到优厚的待遇,也看不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与企事业单位技术人员相比则待遇偏低,对技能人才缺乏吸引力;二是绩效奖励或职称评定等方面缺乏明确的评价体系,绝大部分高校强调教学课时量和科研成果,缺乏科学的“双师双能型”教师的评定标准、缺乏顶层制度设计,[3]致使许多专任教师对自身实践技能提升兴趣不大,对参加专业培训和到外单位挂职锻煉的积极性不强、参与度不高。

三、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

1.改革选聘制度,充实“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为适应转型发展的迫切需要,在人才引进上地方本科院校要改革重学术轻技术的选聘制度,积极拓宽引进渠道,不断提高“双师双能型”教师比例,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一方面,可以从相关高校引进专业背景对口、实践能力强或具备“双师双能型”潜质的高学历人才担任专任教师,还可以放低学历要求从企事业单位引进实践经验丰富且综合素养强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担任专业教师;另一方面,可以聘请业界的技术专家、行业的高管人才、离退休的专业人士等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并通过开展讲座、举办研讨会、参与指导科研项目等方式,促进教师间的交流学习,使教师不断学习和掌握行业最新动态和相关技术,不断提高专业实践能力,从而提升整体水平。

2.加强系统设计,完善“双师双能型”教师培育机制。(1)出台鼓励政策,做好教师职前职中培育工作。出台教师职前职中实训制度。一方面,规定无相关专业工作经历的专业教师在开始授课前参与实习训练,特别是应用型学科的教师,使教师更能体会学科知识要领,掌握基本技能,并融合到教学中。同时鼓励教师利用空余时间,如寒暑假参加职中实训,并将职中实训列入专业教师年度考核指标,引导专业教师积极掌握行业知识动态,增加实践经验,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的有效衔接,提高应用操作能力和实践指导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建立教师工作室、实践教学工作室等,强化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改善教师工作成长环境。[4]同时,鼓励具有企业、行业工作经验的专任教师进行理论水平、学历等方面的提升培养,着力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素养。(2)强化系统设计,搭建校企合作互动平台。拓宽校企合作道路,拓展校企合作模式,多渠道强化校企合作,为教师搭建实践锻炼平台,选派教师到对口企业挂职和实践锻炼,积累企业、行业工作经验,并将参与实践工作纳入教师考核、绩效奖励体系中。另一方面,重视团队合作,鼓励教师与对口企事业单位专业人员合作,组建科研团队,申报科研项目,利用科研项目平台,相互学习交流,达到双赢的局面。

3.强化制度保障,健全评价和激励机制。(1)出台配套政策,强化制度保障。首先,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根据学校转型发展实际,出台“双师双能型”教师认定标准,明确“双师双能型”教师发展标准和要求,明确教师提升专业实践和技术应用的方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其次,出台“双师双能型”教师扶持政策,一是提升“双师双能型”教师的绩效标准,适当提升实践教学的待遇,对取得实践成果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特殊奖励;二是出台教师外出实训、挂职锻炼规定细则,明确实践期间的教学工作量及换算标准等,鼓励教师外出实践;三是在职称评定、培训进修、评优评先、项目申报等方面给予“双师双能型”教师一定的优先政策,增强教师的优越感和自我满足感,提高教师向“双师双能型”发展的积极性。[5](2)构建科学评价模式,健全评价和激励机制。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因人制宜,构建以应用型导向为主的评价指标体系,对符合“双师双能型”标准的教师重点突出实践教学水平、实操能力、实际应用研究能力、技术创新、产学研合作水平、实践研究成果等方面的考核,形成评价与激励相结合的模式,营造良好的“双师双能型”教师成长环境。

四、结语

总之,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本科院校要结合自身转型发展需要,引育并举,在用人、育人、激励人等方面着手,加大力度推进“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朱来斌.应用型高校“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研究[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7,(1).

[2]康小孟,武智,傅伟.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存在的问题及路径选择[J].教育与职业,2017,(9).

[3]周卫东.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索[J].教育探索,2013,(3).

[4]景晶.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下行政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践探索[J].高教学刊,2017,(9).

[5]冯旭芳,张桂春.“转型”试点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探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1).

猜你喜欢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
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中商务英语专业“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研究
应用型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分析
教师文化建设是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根本保障
高职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协同开展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衔接的探析
社会参与美国社区学院治理及对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治理的启示
新时期基础医学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思路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