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微课的任务驱动式高校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2018-05-02宋燕星李洁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15期
关键词:任务驱动实践教学微课

宋燕星 李洁

摘要:本文提出了基于微课的分级任务驱动式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其利用微课这种网络信息化教学手段,结合课程特点,对所授知识进行多层次分级划分,采用任务驱动模式开展实践教学。通过对学生学习效果评价,该教学模式可明显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优化学习过程,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微课;任务驱动;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5-0137-02

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是推动实践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而传统的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存在课堂教学效率低、学生学习兴趣低及教学手段单一的问题。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成为发展和变革高等教育的有力工具,以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得到迅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建设有利于促进教育教学模式创新[1]。

微课[2,3]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教学方式,具有短小、灵活、可视化等优点,适用于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实践操作过程、步骤的演示。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微课的分级任务驱动式实践教学新模式。该模式以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利用教育信息化资源,创新教学流程及教学方法。

一、传统实践教学模式及存在问题

传统的高校实践教学模式主要分为课前理论预习、课堂教师讲授+学生操作练习和课后完成报告三个教学环节。

该教学模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总结归纳为如下几个问题:(1)预习内容侧重理论、预习效果无有效评价:传统实践教学模式中课程实践大多以实践指导书作为学生预习参考资料,而高校课程实践环节(尤其是一些工科类的课程),需要结合特殊的软件和硬件环境完成,因此,学生对具体的实践操作缺乏立体的感官体验。这种模式下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2)教学活动过度集中于课堂环节:实践教学的基础内容和重点内容,包括实践内容理论知识简介、实践的操作演示、学生操作及问题讨论,都集中于课堂教学环节完成,而在教学进度要求和教学学时限制的情况下,必然影响各环节的教学效果。(3)教学内容无层次划分、教学手段单一:同一教学内容面向所有的学生,学生多为被动接受状态,而没有考虑学生的个体特征(如对预习内容的掌握)。同时,传统实践教学仍采用“讲授+操作演示”这种单一模式,这种情况使得学生学习兴趣低,实践动手积极性不高,从而影响学习效果。

二、基于微课的分級任务驱动式高校实践教学模式

微课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其内容按照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设定的一种微小课程。相对常规课程而言,微课所具有的内容简短、要点集中、上课形式灵活、可视化、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等优点,使其非常适合于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因此,本文针对高校学生学习特点及传统实践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结合微课的优点,提出基于微课的分级任务驱动式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对课前、课堂和课后每个环节的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提出了新的开展方式。

1.课前阶段:首先教师根据本节课将要开展的实践教学内容,制定分级任务,即将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及难度分为基础级任务、中级任务和进阶级任务三个任务等级。基础级任务包括大纲要求的难度较低的内容,学生可以通过微课视频学习掌握基本操作。中级任务包括大纲要求中操作难度较高的内容,通过微课视频学习,一部分同学可以掌握。完成中级任务,则表示已经基本掌握教学大纲要求的实践内容。进阶任务则是实践能力提升任务,即大纲要求以外的相关扩展知识。之后,根据分级任务,针对性地制作微课视频,并将其发给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学生方面则对三级任务由低级向高级预习,根据个人预习情况,确定自己的预习级别。预习级别分为三个级别:初级、中级和高级。详细级别划分原则见下文课堂分组原则叙述。

同时,在课前预习阶段,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在线平台进行交流,及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课堂阶段:课堂阶段首先按照课前预习级别对学生进行分组,具体分组原则如下:(1)基础组(预习级别初级):完成基础级任务,掌握基础级任务要求学习内容;中级任务未开展。(2)中级组(预习级别中级):完成基础级任务,掌握基础级任务要求学习内容;开展中级任务学习,但未完全掌握中级任务学习内容;进阶任务未开展。(3)进阶组(预习级别高级):完成基础级任务、中级任务学习,并掌握上述两级任务要求学习内容;开展进阶任务学习,但未完全掌握进阶任务学习内容。

确定课堂分组后,课堂实践教学环节分两个阶段进行组织,第一阶段基础组和中级组结合微课视频分别开展中级任务和进阶任务学习,进阶组则根据课前任务学习中发现的问题,通过教师针对性地讲解、演示解决问题,并进一步完成实践练习。第二阶段通过教师讲解、演示使基础组学生解决其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完成实践练习;而中级组学生通过进阶组学生的讲解、演示解决其问题,并进一步完成实践练习。该阶段中,进阶组学生角色反转为教师角色,通过为中级组学生的讲解使其进一步巩固前级知识。

课后阶段:课后阶段由教师对不同组别学生布置扩展作业,学生通过完成扩展作业实现实践技能的扩展与提升。

三、基于微课的分级任务驱动式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应用

本研究以本科教学中《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为应用对象,该课程以微型计算机为基础,主要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Word、Excel、PowerPoint等知识。学习内容强调知识性和实践性,主要训练学生在计算机应用中非程序设计部分的操作能力。研究过程中以该课程Excel2010中“Excel图表制作”为教学内容,应用本文提出的基于微课的分级任务驱动式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展开教学,与传统的实践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进行比较,分析该模式的教学效果。

1.教学过程实施。根据本文提出的教学模式,对教学过程的实施分为如下环节。(1)课前教师将本部分学习内容按照难度分为三个级别学习任务。基础级任务——图表的创建。包括Excel2010中图表的结构、创建图表的基本步骤、更改图表类型。

中级任务——图表格式化。包括图表样式设计、图表布局。进阶级任务——图表类型选择。根据不同的数据特点选择适合的图表类型。确定学习任务后教师制作相应的微课视频并发布,学生进行预习并根据个人学习情况确定预习级别。(2)根据课前预习级别,对学生进行分组,并按照本文提出的教学模式中的课堂组织方式开展教学。过程中结合实例操作、练习使学生熟悉所学实践内容的具体应用。通过课堂教学环节使基础组学生可熟练掌握图表创建、图表格式化等大钢要求掌握的相关内容;中级组和进阶组学生在熟练掌握大纲要求的基本内容外,更具备灵活的应用能力,如可根据所提供的数据特点及应用要求选择图表类型。(3)针对本部分内容,为不同组别的学生布置课后练习任务,分别为:基础组——给一组“班级成绩表”的数据,要求将期中、期末成绩插入为柱状图,并添加图例、图表题及轴标题;中级组和进阶组——结合我校组织的新生篮球赛,选择三个专业将各次比赛的成绩创建图表(三种图表类型,比較分析哪种图表类型更为合适),并进行数据分析。

2.教学效果评价。研究中通过对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和学生学习效果调查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对本文提出的教学模式在两方面的评价结果均高于传统教学模式的评价结果。

四、结语

本文针对传统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结合微课的优势,提出了基于微课的任务驱动式实践教学模式,并以“Excel2010图表制作”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课后实践作业完成情况和学生学习情况调查评价其教学效果。评价结果显示,本文提出的教学模式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丰富实践教学手段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http:// baike.baidu.com/link?url=E1sqcruxuIn Y3GZz-FOQuA2eklYkWDAuHM9BvoE25PX5FF9qpMgp 1gY0XVWxjpAlhO8wvr8iIZtGf2Vj81b KO-.

[2]张一川,钱扬义.国内外“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进展[J].远程教育杂志,2013,(6):26-33.

[3]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9(1):65-73.

猜你喜欢

任务驱动实践教学微课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