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构建高等职业教育信息化评价体系

2018-04-25楚晓丽项婷婷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8年19期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教育信息化评价体系

楚晓丽 项婷婷

摘  要 总结归纳教育信息化评价体系的研究进展,对高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状况进行数据采集,提出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信息化评价维度和基本框架,并对今后职业教育信息化评价体系的研究工作做出展望。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教育信息化;核心素养;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8)19-0005-03

1 前言

教育信息化评价体系已经成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评价、规范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和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教育的对象是学生,高等职业院校学生作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既是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推动者,也是最终承载者。高等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应该首先考虑对学生的培养,对信息化发展的评价最终也应该落在是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基石上。

2 国外研究情况

作为信息化强国的美国、韩国及新加坡等国家,都非常重视教育信息化评价方法。例如:美国的高校信息化研究项目“National Education Technology Plan”,从1990年到2002年,持续对美国大学的校园信息化建设状况及信息化技术应用等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将评价作为重点讲解的五个领域之一[1];韩国在实施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将包含“ICT运用于教育中的课程与相应评价”作为重要维度;新加坡也将评价体系用来描述ICT融入教育的效果。

3 国内研究方法和进展

研究方法

1)量化分析法。对指标体系的研究可以通过建立评价内容模型来量化分析。例如:陈海涛[2]使用AHP(层次分析

法)构架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信息化战略、基础设施、信息资源、信息化应用系统、信息化人才与教育、安全管理和服务及信息化政策并进行验证;蒲善荣[3]、劉鹏图[4]、王有远[5]等都使用层次分析法将信息化发展指标分成若干指标数,进行评价体系研究;张屹、白清玉[6]等使用调查问卷法获取数据,通过构建信息化应用水平结构方程测评模型,分析教育信息化差异化。

2)经验值法。运用专家讨论法、经验法等分析方法进行定性分析。如在复旦大学和上海市教委合作开展的项目“高校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中,张成洪[7]等人通过不同角色需求总结信息化建设内容,从信息化投入、建设、应用及价值,研究高校信息化的影响因素[8]。

研究进展

1)主题多元研究。2012年教育部颁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框架,涵盖基础设施、教学水平、学生职业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四个方面共11个维度。在发展水平框架内,提出推动教育评价体系建立的主题多元化研究,随之,国内很多学者进行了主题多元教育信息化评价体系研究。

谢幼如等[9-10]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价值追求作为教育信息化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开展以绩效为导向,构建数字资源建设与应用、信息环境建设与应用、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教育信息化评价体系,以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孙祯祥等[11]提出重点打造教师的信息化能力,利用教师信息化领导力,包括信息技术能力、信息化教学领导力、信息化专业发展领导力和学校信息化文化领导力,促进学校信息化发展。张成洪等[12]在假设高校信息化建设是多投入多产出的条件下,对全国39所高校进行问卷式调查分析,发现高校在管理工作上的信息化产生的效益最为突出,而在基础应用和科研方面产生的效益则不显著。

可以看出,关于高校信息化评价体系和有效途径的研究,主要是从教师信息化能力、校长信息化能力和管理信息化能力等学校投入产出绩效来制定评价标准,从而制定信息化发展规划。

2)学生视角研究。2016年,教育部颁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概括了学生发展为“全面发展的人”的六大要素: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之后有学者开始注重从学生角度来评价信息化发展。

陈巧云等[13-14]通过调查、研究学生关于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满意度,发现大专院校的学生对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满意度较高,建议高校信息化建设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出信息化建设规划要遵循适宜性原则,不同类型的高校需要根据学校定位的差异性来进行信息化建设规划。

赵慧臣[15]提出教育信息化中学生评价目的不是为了区别学生的优劣,不仅要关注学生成绩,更应该支持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教育部自提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来,关于教育信息化评价中针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最新研究。

从政策和已有的研究来看,教育信息化评价体系已经成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信息化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不能孤立地就“信息化谈信息化”。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在教育信息化持续推进过程中,必须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根本目标来进行。高职学生作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建立以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高职信息化评价体系,是高职教育信息化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

4 高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概况

诺兰模型[16]将信息化进程分为六个阶段:初始、推广、控制、集成、数据管理和成熟阶段。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发展水平框架内,选取全国169所高等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的五个方面内容进行调查,分别是使用教育网[17]、数字化校园建设、使用VPN访问设置、自媒体官方认证宣传平台及校园无线网络建设。如表1所示,使用教育网的院校有88所,比例为52%;建设数字化校园的院校有68所,比例为40%;使用VPN远程安全访问设置的有八所,占比为4.7%;拥有自媒体官方认证平台的有151所,比例为89.3%;建设校园无线网络环境的有104

所,比例为61.5%。

可以看出,高职院校对信息化的重视日益加强,尤其是开展利于教育科研服务的教育网使用、自媒体官方认证宣传平台和无处不在的校园网络环境等工程建设的院校较多,而且很多高职院校已经基本完成信息化建设的一期目标:能够全面感知学习和生活环境,无处不在的、开放的网络学习环境,海量数据的硬件支撑环境及对师生的个性化服务[18]。

5 构建评价基本框架

如图1所示,从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19]出发,将高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对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分为三个维度:文化基础提升力、自主发展提升力和社会参与提升力。

文化基础提升力  高职教育信息化对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及在此过程中形成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自主发展提升力  高职教育信息化能够辅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意识、学习方式方法,并且能够对学习进程进行评估,能够帮助学生发展身心、自我认知和规划人生。

社会参与提升力  高职教育信息化能够积极引导学生处理家庭、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的情感、态度和行为方式,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等。

基于此,构建的高职教育信息化评价框架如图2所示。

6 展望

高职教育信息化评价体系是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适用的高职教育信息化评价体系是一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工作。本文在总结教育信息化评价体系研究方法和进展的基础上,提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高职教育信息化评价体系,并初步建立信息化评价维度和框架。教育信息化评价体系的构建是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以后的研究中将会更深入研究此评体系并利用实例进行验证。

参考文献

[1]netp2010[EB/OL].[2013-12-12].http://www.ed.gov/sites/default/files/netp2010.pdf.

[2]陈海涛.基于AHP的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现代情报,2007(10):191-192,207.

[3]蒲善荣.高校教育信息化的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动态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9(1):36-40.

[4]刘鹏图,谢幼如.高校教育技术工程的绩效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8(1):18-21.

[5]王有远,艾小伟.基于灰色理论的教育信息化综合评价及系统实现[J].开放教育研究,2008(3):85-88.

[6]张屹,白清玉,等.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实证测评模型及差异分析:以X省为例[J].电化教育,2015(3):34-40,90.

[7]张成洪,高瑾,等.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思路探讨[J].教育信息化,2003(12):45-47.

[8]张成洪,胡艳秋,等.基于资源视角的高校信息化影响因素及其实证研究[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8(2):

271-276.

[9]谢幼如,常亚洁.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的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15(1):56-61,92.

[10]刘鹏图,谢幼如.高校教育技术工程的绩效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8(1):18-21.

[11]孙祯祥,张玉茹.教师信息化领导力的概念、内涵与理论模型[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1):39-45.

[12]张成洪,胡艳秋,等.基于资源视角的高校信息化影响因素及其实证研究[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48(2):271-276.

[13]陈巧云.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高校教育信息化学生评价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6(8):78-85.

[14]陈巧云,李艺.基于学生多群组分析的高校信息化绩效评价:以江苏省高校为例[J].开放教育研究,2016(4):

79-86.

[15]赵慧臣.教育信息化促进学生评价改革[J].教育研究,

2017(3):120-121.

[16]郑凯,聂瑞华.基于诺兰模型的高校信息化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09(11):13-15.

[17]张宁.中国教育网的结构分析[J].计算机工程,2007,

33(17):140-142.

[18]程艳旗.浙江大学智慧型校园探索[DB/OL].http://wenku.baidu.com/view/dfe4352c2af90242a895e5e9.html.

[19]张华.论核心素养的內涵[J].全球教育展望,2016(4):

10-24.

猜你喜欢

高等职业教育教育信息化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三个空间”就业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信息技术与教学难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探析
纺织行业职业结构变迁对高职现代纺织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评价体系小改革职业技能大提升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高职学院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思考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