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挑战与机遇:解析供给侧改革下保险业的发展策略

2018-04-03高彦彬

中国集体经济 2018年11期
关键词:保险业供给侧改革发展策略

高彦彬

摘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得我国保险业面临诸多挑战: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的挑战、保险产品质量的挑战、保险公司管理的挑战、保险业人才的挑战;同时,供给侧改革又给保险业带来新的机遇:有助于开发保险业的市场潜力、有助于保险产品的创新、有助于保险业结构性的调整。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保险业的发展策略应是:深化保险市场改革、加快保险业产品更新升级、完善保险业人才培养体系。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保险业;发展策略

一、引言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如何发展经济做出了部署。我国宏观经济进入新常态之后,被持续刺激的需求侧拉动经济增长的效果并不佳,供给侧抑制成为了阻碍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中国经济在新常态下持续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程中,我国保险业理应意识到自身在供给侧改革中将面临哪些挑战和机遇,准确把握实体经济持续不断涌现出的新需求,及时调整发展策略,激发保险公司的经营活力与创新能力。

二、供给侧改革给保险业带来的挑战

(一)供给侧改革对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的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险业发展迅速,保险市场不断扩大。但是我国国民参加保险的程度和保险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都比较低。表现在,一是保险密度偏低。保险密度是指按当地人口计算的人均保险费额,反映了该地国国民参加保险的程度。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保险密度的区域性问题并没有得到改善,北上广等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保险密度明显远远高于西北等经济落后地区,从全国来看全国的保险密度由东部向中部再向西部呈现出递减的趋势。二是保险深度偏低。保险深度是指某地保费收入占该地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反映了该地保险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截至2016年年底,全球保险深度为6.2%,而我国的保险深度在2016年仅为4.16%。我国保险深度水平远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表明了我国保险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还不是很高。供给侧改革中供给与需求的关系是深化重点,供给方面的进一步提升,要求保险业加快推进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的进一步深化,这是供给侧改革对保险业提出的挑战。

(二)供给侧改革对保险产品质量的挑战

从我国的保险产品来看,我国保险产品存在产品质量不高,创新不足等问题,无法满足国民日益增长的需求。表现在,一是保险产品定价不合理。保险产品的定价是难以精密的计算和把握的,潜在的风险很大。因为在我国在数据统计、经验资料方面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手段方法比较落后,数据的真实性较差,尤其像重大疾病等数据证明,即使有其可信度也有待考证。二是保险产品大多雷同。我国保险产品相似度较大,突出性、专一性不强,保险产品组合能力较差。目前在保险市场上,各个保险公司的主要保险产品大致不差,一旦有销量突出的产品,其他公司也会接着学习观察并加以模仿设计,在一些方面作出略微的改动,便成了自己的产品,进而形成了保险市场上产品大部分都是以综合险为主,无法针对不同的个体提供最有效的服务保障。三是保险产品缺乏个性化。随着生活质量的逐步提高,我国国民对于保险产品的需求也变得多元化、个性化,很多的消费者对于保险公司的所推出的产品并不满意,不能最大程度上的合理投资、防控风险。如何促进保险业的发展,实现“供给侧和需求侧”相适应,这对于保险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目标。

(三)供给侧改革对保险公司管理的挑战

一是保险公司人事管理混乱。保险公司一般在管理模式上管理较为宽松,对内勤的正式职员,公司在福利待遇、双休节假日上等方面都十分宽松,对外勤销售人员则更无监管,公司只看销售业绩以及新增多少客户,导致从业人员流动快。虽然管制宽松让保险业发展迅速,但是也造成了保险业行业内的人员混乱,职员存在“跳槽就能涨工资”的现象。二是保险公司销售服务体系不完善。我国保险业的形象在消费者的心中一直不是太好,这是由产品质量、客户的认识误区等多个方面造成的,但主要还是由于保险业整体的销售服务体系并不完善。销售前期承诺保障,从业人员流动较快,导致中期客户维护不足,后期理赔手续繁琐,消费者权益得不到保障。供给侧改革要求保险业要衔接好长期和短期的任务,努力从化解当前突出矛盾入手,构建长期有效的制度体系。这就给我国保险业在保险公司的制度体系提出了更长远的要求和挑战。

(四)供给侧改革对保险业人才的挑战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需要一支新型保险人才队伍。然而,国内保险业人才状况不容乐观,表现在,一是缺乏高端人才。保险的设计研发是保险业的根基所在,专业技术人员是一个公司的核心支柱。从目前的状况来看,保险业的高端人才远远少于银行业与证券业,许多下设分公司的一级管理人才在学历和经验上上远远不足以担任职位。二是人才培养重视度不够。公司内部做的更多的销售方法和产品讲解培训,而忽视了保险业专业化分析人才的培养,这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做法。三是人才流失严重。在人才竞争方面,国外依靠资金、待遇等优势,挖掘国内人才,对于本来就稀缺的国内保险业来说,更是滞后了发展。扩大我国保险业专业人才队伍,重视保险业专业人才的培养以及防止人才外流等方面是保险业面临的又一挑战。

三、供给侧改革给保险业带来的机遇

(一)供给侧改革有助于开发保险业的市场潜力

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推进、供需平衡的提出,我国保险业市场潜力得到进一步开发。一是增加了保险需求量。供给侧改革的深化,有利于推动了保险业产品、服务质量的提升,满足了人民个性化的需求以及消费者权益的保障,增加了消费倾向,更多的满足了保险市场潜在需求。二是进一步开发了保险市场。我国在进入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中,不仅是健康保险成为发展的短板,而且传统的寿险业务也没有发挥出应有的职能,因为定位不准确,依靠分红型等产品获得市场,而放弃了寿险的长期经济保障优势,这也不是长久之策。供给侧改革“补短板”的任务要求我们更深一步开发保险市场,顺应国家政策,发展养老、医疗、健康等保险是保险业发展的重大机遇。三是新开发了互联网保险市场。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保险市场也出现了巨大的改变,例如在车险、意外伤害险市场上的优质客户都分散在不同的保险公司。互联网保险公司的出现,通过大数据手段,可能会将分散在若干家公司的客户全部收到一家或者几家保险公司囊中,互联网保险会是保险市场的一個重要发展方向。

(二)供给侧改革有助于保险产品的创新

在供给侧改革过程中,创新是产业转型、发展中高端产品的关键,有利于提升保险产品的质量。供给侧改革“去产能”的任务要求保险业减少恶性竞争,减少低端产品,增加中高端的供应,这一增一减无疑提升了整个保险业供给产品的质量。保险业监管部门的政策方向和监督力度上也大大促进了保险业产品质量的保障,保险业需要紧紧抓住这个政策方针,减少低效产品,主攻中高端产品,这样才会整体提升保险业的产品质量;供给侧改革有利于推动保险产品的创新。供给侧改革的创新要素在政策上表现为对于创新型企业、以及创新产品在税收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保险业也属于其中,同时加强产品审核力度,对于推动保险业产品的创新是一种促进性的政策措施。

(三)供给侧改革有助于保险业结构的调整

供给侧改革有助于保险业在制度体系上的改革,实现保险业转型发展、创新发展。一是推动保险公司调整经营体系。目前我国一共只有七家集团公司,这七家公司在经营模式、组织架构项基本相同,都是以集团名义控股子公司实现多元化经营。保险集团公司数量少、运营模式相近也体现了我国保险集团模式还没有发展完全。在当前供给侧改革下,保险市场出现了新类型:比如银行全资控股保险公司、保险企业参股控股银行。目前保险集团模式和控股公司模式都还基本处于起步阶段,供给侧改革下保险业如何协调者两方面共同促进制度体系的完善,是保险业调整经营模式的重要转折点。二是推动保险公司改革管理制度。对于目前保险业整体管理制度宽松,人员素质整体较低、流动快速的现状,供给侧改革加强行业监管是促进行业转型的政策措施,无疑推动了保险业从内部进行改革,加强保险公司内部管理。

四、供给侧改革下保险业的发展策略

(一)深化保险市场改革

一是提升保险市场密度和深度。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的提升有利于我国保险市场的进一步深化,同时也是我国国民生活水平提升,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环节。保险密度因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是很正常的,保险业需要做的是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保险知识普及宣传,让消费者意识到保险的防风险能力,从而提高保险消费需求;保险深度的提升则需要政府与保险业的共同努力,从宏观上将保险业提高到经济增长的重要位置,加快保险业的转型升级。二是补齐保险市场短板。保险业需要补齐养老险、健康险和医疗保障险等供不应求的市场短板,着力推进保险市场的全方位深化发展,充分发挥全民医保时代下,商业保险的补充作用。

(二)加快保险业产品更新升级

一是加强保险产品创新。保险产品创新应注意把握好创新方向,减少低端保险产品,增加中高端产品的供给,满足市场需求,使得保险供给与需求相适应;风险控制是保险最本质的职能,也是保险产品独一无二的特性,创新要在控制风险和经济补偿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形成特色。二是加快保险产品定价技术升级。可以通过吸收学习国外的产品定价技术,并自主研发与本国国情适应的定价系统,提高国内保险保险产品定价水平,增加定价准确性和公平性,减少不必要风险,满足客户需求。三是大力发展互联网保险。互联网现在已经成为保险业一个重要的信息采集库,通过大数据和社交网站的应用,促使保险产品的个性化发展,互联网保险也在时代发展中,不断完成自身的发展,现在互联网保险已经成为保险业的一个重要部分。

(三)完善保险业人才培养体系

一是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念。就目前保险业的观念来看,要想成功地培养人才,首先要做的是树立起保险业人才重要性的观念、人才是创新能动性的观念。二是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应建立与高校的长期有效合作,逐步建设专业化、流程化的人才高校培养体系。三是建立人才培训机制。保险公司需要建立起完善的内部人员培训制度,加大培训力度和投入,形成公司内部人才竞争机制,完善人才成长的职业规划。

参考文献:

[1]郭金龙,王向楠.中国保险业2016年回顾与展望[J].中国保险,2017(01).

[2]吴金文.中国保险业发展若干问题思考[J].中国保险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06).

[3]王笑晨.平安保险公司人才流失问题分析[D].对外经贸大学,2014.

[4]赵岑,赵光毅.保险业应积极参与养老金市场化改革[J].清华金融评论,2016(11).

[5]丁少群,等.供给侧改革给我国财产保险业发展带来的挑战与机遇[J].上海保险,2017(01).

*基金项目: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2017B020)。

(作者单位:河南理工大學)

猜你喜欢

保险业供给侧改革发展策略
2018年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3.8万亿元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在线视频用户付费的商业模式研究
形成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体育竞技能力发展
浅谈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