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境论翻译教学行动研究

2018-03-22彭玺

魅力中国 2018年34期
关键词:行动研究翻译教学

彭玺

摘要:钱钟书先生的“化境”理论在翻译当中的应用颇深。从化境论的概念出发,浅析它与翻译教学的联系。

关键词:化境论;翻译教学;行动研究

一、“化境”论的概念

“化境”论是钱钟书先生基于对《林纾的翻译》的分析而提出的,它包含四个基本要素“化”、“讹”、“媒”、“诱”。钱钟书先生说,文学翻译不是简单的语言转变,不能因为国别语言的不同,使语言生硬牵强,也不能改变了语言本有的韵味,翻译的最高境界应该是“化”,即转变语言,而不失本味;但是由于翻译者每个人的理解千差万别,每个人的翻译之间难免存在出入和不同,因此翻译之后的语言与原作者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是语言翻译当中的“讹”,钱钟书先生更是承认了这一点“故知‘本有非‘失不可者,此‘本不‘失便不成翻译。……安言之以为‘失者而自行之则不得不然,盖失于彼乃所以得于此也”,他认为“讹”的存是非常合理合情的,也是翻译的妙处和绝妙之处所在;“媒”和“诱”是读者和作者之间居间和离间的相互作用,也说明了翻译在文化交流里所起的作用,翻译作品它是个居间者或媒介,帮助大家去认识外国作品,引诱大家去爱好外国作品,从而使国与国之间缔结了“文学因缘”。综合这四点,后来被概括为化境论。[1、2]

钱钟书先生的“化境”理论起源于一个特定的历史背景和人文环境,他的精神兴趣和表达都表现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浓厚品味。在翻译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够结合“化境”理论来进行翻译教学,我们不仅可以发挥“化境”理论的传统魅力,而且还可以凝聚和提炼它的优点,既符合中国学习者的美学审美,提升学生审美情趣,也能够让原文作品的思想熠熠生辉,学习西方文化,促进文化交流和融合。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中国有许多学者,基于钱先生的“化境”思想,结合传统美学,哲学理论和现代诠释学理论,做出了进一步的贡献(比如何加红2000:93-96;崔永禄2006:46-48;朱鸿亮2006:80-84;杨全红2007:285-286;林娜2010:285-286;薄振杰、徐莉娜2013:117-120)。

二、翻译教学研究

认知翻译研究(CognitiveStudiesofTranslation)是基于认知心理学和认知语言学理论构建的翻译体系,在翻译教学中以认知翻译研究为重心能够极大地提高翻译教学的质量。翻译的认知文体分析就是以翻译中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过程为基础,对原语文本和译语文本之间的关系,对译者的选择和译文的效果之间的关系所提供的一种更加明确、系统的解释。毫无疑问,认知翻译研究(包括翻译的认知文体学研究)基于认知结构和认知过程的考察,产出了一系列的有关翻译认知策略的规律性认识。然而,一些认知范畴,比如原型、图式、脚本、图形—背景,射体—界标、概念隐喻,心理空间等,具有一定抽象性,在纳入不同层次的翻譯教学中时,具有一定的难度。而且,如果单纯以认知翻译分析为主线讲评译文,容易导致学生偏离翻译行为本身,而迷失于元语言分析的细节中,结果可能变成以掌握元语言分析的认知范畴为目标,而不是将其精力放在如何使用这些工具开发翻译策略上。另外,与“化境”分析相比对,无论是在坚持翻译教学的人文方向方面,还是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方面,认知翻译分析显然较为逊色。

三、“化境”分析在翻译教学中的行动研究

“化境”分析与认知翻译分析相结合具有基础。首先,从理论的角度来看,两者是互补的。“化境”理论是一种不太严格意义上的理论,它是关于翻译现实的一般性陈述,包括从事实的推测,演绎,抽象或综合中得出的翻译现象的本质,作用或原因。认知翻译理论(包括翻译的认知文体理论)是基于对翻译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过程的研究,包括一系列“概念,原则,模型”。其次,从基本的角度来看,认知翻译理论,尤其是基于主体哲学的认知翻译理论,提倡译者的建构主义和创造性,并强调上下文协调,语言差异的动态作用符合“化境”,“讹”和译者创造力的“化”观点。第三,从具体操作的角度来看,也有可能将两者结合起来。鉴于“讹”的客观存在,为了实现“化”意义上的“风味”,有必要通过一定的创新范围进行调整和转变。最好的创新可以看作是表达与参照力之间的协调,因为文学的乐趣取决于识别创新(新反应)而不会失去参照的意义,审美创新至少是一种创新水平。翻译的认知文体学表明,表达力的翻译转化与各种类型的认知操作密切相关,这些认知操作体现了感知,洞察力,想象力等认知能力,从翻译认知文体学的角度来看,“风味”是表达力,“化”的实现意味着通过一系列创新调整,通过一系列不同的理解和操作方式,它可以实现不低于原始的表达。[3]

四、结论

“化境”论对于我国的翻译具有很强的指导的作用,结合认知翻译研究理论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极大地提高翻译教学的质量,改善现在的翻译教学现状,实现原作和译文之间的协调统一和差异,既能体现原文的意义和色彩,又融合的读者的思想,具有创造意义,这对于文学进步和中西方的文化融合有着非常很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林娟.“化境”论翻译教学行动研究[D].山东大学,2017

[2]赵佼.翻译“化境”论的美学释义[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0(2):73-74

[3]章振群.论文学翻译“化境”说[J].抚州师专学报,1995(3):48-53

猜你喜欢

行动研究翻译教学
关于七年级学生英语词汇学习行动研究
重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
思维导图&概念图辅助翻译教学实现途径探索
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行动研究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教学创新研究
高职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及提升策略探讨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
教育行动研究可促进中小学教师科研发展
加强出入管理 建设平安校园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