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课堂气氛引导学生入境

2018-03-22毛红军宋涛

读天下 2017年16期
关键词:理解课文课堂气氛

毛红军 宋涛

摘要:语文,是一门有着较强的思想性、教育性和文学性的学科,存在着有别于其他学科的特色,这就是它的感情色彩。

关键词:课堂气氛;思想感情;理解课文

一篇好的文章,本身就包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特别是选入教材的典范文章,就更孕育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因素,而作者的思想感情能否被学生所接受,很关键的一个方面是能否创设一个符合文章思想内容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境界之中,进而达到受到教育、陶冶情操并产生共鸣的目的。

我以讲授《最后一次讲演》为例,谈谈自己在创设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入境方面的一点尝试。

一、 情化自己,进入角色

教师只有自己首先进入角色,才能深刻透彻地理解课文。这就要了解课文的背景,挖掘教材的深意,深刻感受作者的欢乐、忧愁、愤懑和恼怒,与作者的思想感情合拍。备《最后一次讲演》一课时,我首先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反复揣摩作品的思想内容。对于文中的设问、反问、感叹等不同句式所包含的内在含义都反复地品味,加深了对其艺术特色的理解。

通过备课,我深深感受到:这是一篇冷峻如铁、热情似火的讲演,它具有雷霆万钧之力,山呼海啸之势。它使反动派闻风丧胆,人民群众欢欣鼓舞。如果课堂氛围创设得恰到好处,就能超越时空,引导学生进入那时那地的境界之中,一定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和最佳的艺术欣赏课。于是我把全文背诵下来,反复揣摩每一个句子。我被闻一多先生英勇无畏的精神所打动,被国民党特务的无耻行径所激怒,产生了一吐为快的感觉。就这样,教师首先进入了角色。

二、 创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想象

本文措词慷慨激昂,充满正气。如何通过精彩的、传神的朗诵再现闻一多当时的神采,是一个关键的教学环节。如果像一般课文那样师生各读各的书,学生只通过听觉感受老师的情感,师生不能及时地交流感情,势必会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创设一个和文章背景相吻合的氛围是非常必要的。我从三个方面进行了精心的准备。

首先,背诵全文。这样,老师变“照书范读”为“表情朗诵”。学生不仅仅通过听觉而且还通过视觉与教师交流,以便更透彻地了解作品。

其次,利用多媒体制作画面,设计了一个以满天乌云为背景的画面,以渲染一个和文章内容相一致的氛围。

最后,我还注意了自己的衣着。穿一套深色衣服,显得庄严、凝重。这样,在直觉上给学生一种极为严肃的感觉。这样,一个庄严肃穆的课堂氛围就设计出来了。学生想象力在这特殊的环境中很好地得到了激发。

三、 精心设计导言,引导学生进入角色

一堂课良好的开关,就等于成功了一半。为了把学生带入角色,我精心地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言:

同学们!在那阴云密布、特务横行的白色恐怖日子里,在一个黎明的前夕,民主战士李公朴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了。这一消息震动了全国,也激怒了民主战士闻一多先生。在追悼李公朴的大会上,面对会场里特务们的无耻挑衅,闻一多先生怒不可遏,拍案而起,怒斥特务们的无耻行径。就在他做完这次讲演回家的路上,罪恶的枪声响了,闻一多先生倒在了血泊之中。他的这次讲演竟成了“最后一次讲演”!同学们,听到这里,你难道觉得这仅仅是一篇普通的讲演稿吗?不!这是闻一多先生殷红的鲜血和赤诚的生命啊!让我们重新回到那庄严的会场,再一次听一聽这义正辞严的讲演吧!

这时,教室里安静极了。同学们都很激动,没有人翻书,只是静静地注视着我,显然都已入境了。学生此时的情绪也影响了我,我忘记了置身于教室,完全进入了演讲者的角色。

朗诵时,我把握住了本文“激越沉愤”的基调,抓住了人称变换和大量设问句、感叹句和反问句交叉运用的特点,辅以简洁有力的手势,并利用目光和学生交流。这样处理,恰到好处地把作品、教师、学生三者的情感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相互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更有戏剧性的是,每当朗诵到了高潮时,同学们都报以热烈的掌声。这些掌声,和书中的完全一致。这足以表明,学生完全进入了角色。随着教师的讲演,学生的精神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或激动,或愤慨。当朗诵到“我们要发扬云南的光荣历史”时,大家不约而同地随声应和,完全符合课文中括号里“听众表示接受”这一当时的会场情景。当朗诵完最后一句“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精神!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时,同学们全体起立,长时间地热烈鼓掌。许多同学已是泪光闪闪。他们完全沉浸在课堂的氛围之中。至此,闻一多先生灼灼放光的形象就栩栩如生地矗立在大家面前了。

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都处于亢奋状态,闻一多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疾恶如仇的优秀品质和义无反顾的英雄气概,强烈地感染了学生,本文完美的艺术特色和深刻的思想内容都在这一特定的、典型的课堂氛围中得到了形象的、立体化和直观的表现。

有位同学在课文练习中写到:……我完全置身于老师设置的课堂气氛中了,闻一多先生仿佛就站在讲台上。这哪里是课堂啊,这分明是那个声讨特务的会场。这堂语文课我将终生难忘。

通过这一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到,创造与课文内容一致的良好氛围,引导学生进入教材展示的意境之中,可以直观地交代文章背景,立体化地展示人物形象,准确地表现中心思想。这种方法,在其他文体的教学中也可以使用。

参考文献:

[1]范淑敏.营造良好课堂心理气氛的策略[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0年01期.

[2]赵庆娟.创设积极课堂心理气氛的途径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年06期.

[3]张宇骏.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J].中国学校体育,2013年S2期.

作者简介:

毛红军,宋涛,黑龙江省伊春市,黑龙江省伊春市伊春区八一学校。

猜你喜欢

理解课文课堂气氛
将课堂互动融入初中物理课堂之中的重要性
浅谈课堂气氛对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切入点
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气氛的营造
衔接追问,趁热打铁,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营造小学英语课堂气氛的教学策略研究
提有效问题,助学生理解课文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的导语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