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学科素养指导下的高中历史教学

2018-03-05刘培生

新课程·下旬 2018年12期
关键词:历史教学有效策略核心素养

刘培生

摘 要:历史学科素养是历史学科的立足之本。从新课程实施改革后,教育部就尤为重视高中生历史学科素养的培育,希望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还能够加强其自身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有利于实现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在实践中,老师该如何将课程改革和培育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协调统一,一直是课堂教学中的重难题之一,基于此,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关的有效改善建议。

关键词:核心素养;历史教学;有效策略

新课改的普高历史课标要求普高历史课程必须依据历史科目与实际教学的特征,全方位实现历史教育的主要功能,尊重历史,求真务实,吸收人类所有的优秀文明成果,宣传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学生的情操。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可以加强学生的历史思维,拓宽个人视野,掌握我国与全世界的主要发展趋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及责任使命感。

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一)唯物史观素养

唯物史观是学习历史的重点理论与指导思想,不仅是学习历史的理论方法,也是历史学习过程中内化的一项历史核心素养。《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强调了:普高历史课程,是通过历史唯物主义观来阐释人类历史发展的经过与基本规律,培育与提升学生的历史观念、文化素养及人文素质等。

(二)时空观念素养

“历史的实质是变迁和发展,为了更好地展现人与物所产生的变迁,一定要把这类变迁放置在一种时间框架当中,而时间观念是感知与认识历史的条件,并且时间观念依赖于空间观念,人类要通过空间来对时间进行定位。”时空观念属于历史核心素养的最基础素养,也是感知历史的根本,通过它才可以将时间和空间相融合,将人类整个历史进行衔接,同时予以比对分析,从而找到基本规律并完成科学的认知。

(三)史料实证素养

史料实证是学习历史的一项重要方法,也是历史素养的主要体现。史料证据思想包含了“清楚证据在历史论证中的意义;能应用思辨的方法,分辨史料是否可以作为证据;知道依据主题,自主完成史料的整理归纳工作。”史料是学生认知、分辨、评定历史的来源。

(四)历史解释素养

历史解释是历史核心素养的能力体现。它主要侧重对历史史实与理解的外在表述,不仅包括了对史实的分析,也包含了自身的认知观与所坚持的史观。所以,历史解释素养的主要目的在于学生不仅可以客观地表述历史事件、人物与现象,同时还可以将个人的表述在符合史实的条件下,对于历史问题给出合理的原因分析与看法,并且对社会的发展趋势进行预判,给予了历史问题实际的意义。

(五)家国情怀素养

家国情怀指的是在学习与探索历史中需要具备的人文追求和责任感。学习与探索历史需具备价值关怀,饱含人文情怀地关注实际问题,将祖国的繁荣昌盛、民族的自强不息与人类社会的发展作为个人的使命与责任感。培养家国情怀素养不但是历史课的一项主要学习目的,同时也是学习之外,能够正确完成社会实践且展现个人价值的核心观念素养。

二、历史学科素养指导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唯物史观素养的有效策略

在教学的过程中需注意的是,史实常识的展现并非是独立的,具备历史发展的整体性,以歷史的角度体验史实,有利于唯物史观素养的形成。例如对于“经济体制的改革”,老师可以将人民公社化运动与计划经济等各类体制的弊端,再结合列宁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苏联经济发展的瓦解,以及我国深化改革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历史,以唯物主义观的角度把历史知识全方位地综合,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整体性的进展。

(二)高中历史教学培养时空观念素养的有效策略

时间和空间可谓历史最基础的元素,一切历史事物(现象)都包含在了一定的时空中。学习历史时,若缺乏时序思考,学生容易被错综繁杂的历史事件弄得焦头烂额;若缺乏空间观念,学生容易在历史的长河中找不到学习的方向。所以,时空观念是最基础的历史素养。然而对于时空观念的理解并不是死记硬背,而是需要灵活运用历史时空组成的点、线、面。例如2014年新课标全国I卷的试题几乎都在考查时空观念。

(三)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史料实证素养的有效策略

历史的基本规律在应用的时候强调了科学性,不可把情感思想和历史规律相混淆。如,我们通常会觉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缔造者”,而在描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给我国文明制造了一次严重的浩劫。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对于圆明园的二次破坏与掠夺事实上是要由人民群众承担责任。它也告诉了我们,无论历史的功或过,人民群众都需要承担主要责任,这也印证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古语。如此清晰的辩证思维有利于学生以客观的历史角度全面分析历史事件。这个历史事件也给予了学生爱护、保护文化遗产的思想教育。

(四)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历史解释素养的有效策略

有关历史解释素养的分析方法,包含了史料的归类、对比、总结的水平。既有史料的横向比较,也有纵向比较。如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事件的学习,老师在讲解“凡尔登战役”时,可以让学生利用对凡尔登战役的叙述,总结战争的特征,特别要突出重要的历史信息,例如整个战争的残酷性、规模、伤亡情况、当时的科技在战争中的使用与破坏性等,让学生对于历史现象具有理性的分析。

(五)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家国情怀素养的有效策略

我们要应用科学的中立思想对历史完成客观的评价与分析;基于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对历史给予道德评价。一切历史事物的价值都需具备以上要素的综合,这也符合历史辩证法与国情怀素养的要求。人是历史的主体,历史的发展也就是人类的发展,人类文明自身带有道德原则,所以,人文性的道德评价要大于客观事实的评价,不然就会深陷于反人类的错误之中。

综上所述,新课改的历史教育课,老师需具备纵览历史的水平,以更高的角度,实现时间、空间、领域、层面跨越的目标。高中历史老师必须充分理解与掌握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并以此为基础,突出历史课程的特色,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彭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与教学建议[J].教育现代化,2017(14):163-164.

[2]彭孝梅.培养高中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实践与探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4(7).

猜你喜欢

历史教学有效策略核心素养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有效开展幼儿游戏课程教学的策略探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