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同护理干预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价值研究

2018-02-24梁群飞钟联凤王志嫦叶青林志梅

中国医学创新 2018年30期
关键词:协同护理髋关节功能全髋关节置换术

梁群飞 钟联凤 王志嫦 叶青 林志梅

【摘要】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干预对老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髋关节功能及抑郁、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0月在罗定市红十字会医院和罗定市人民医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协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干预1、3、6个月末髋关节功能及抑郁、焦虑情绪情况。结果:干预组术后干预1、3、6个月末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分别为(10.14±0.52)、(12.56±0.61)、(15.64±0.32)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于术后干预1、3和6个月末的抑郁评分分别为(70.17±2.39)分、(58.55±4.91)分和(47.28±3.09)分,焦虑评分分别为(63.50±3.02)分、(51.44±2.30)分和(45.51±1.71)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协同护理干预有效地改善术后老年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较大地减轻其抑郁、焦虑情绪,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协同护理; 髋关节功能; 老年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8.30.024

全髋关节置换术(THR)是一种治疗髋关节疾病的成熟有效手术方式。相关文献报道,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10~15年的优良率在90%以上,长期临床效果显著[1-3]。由于老年的生理功能衰退,术后并发症多、康复时间较长及自我护理能力低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常规护理服务难以满足老年患者的需求。近年来,协同护理干预是一种新型的护理工作模式,其通过多学科互相合作,成员各司其职,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4-6]。鉴于此,本研究探讨协同护理干预模式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效果,旨在为构建本地区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协同护理干预模型提供临床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0月在罗定市红十字会医院和罗定市人民医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年龄均≥60岁;(2)均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3)意识清晰,均自愿且能够完成本研究。排除标准:精神疾病及其他严重心、肺慢性疾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9例。所有患者或家属均知晓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术前干预 两组患者术前给予相同的治疗和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健康宣教、康复锻炼、心理安抚等,并积极做好术前准备。

1.2.2 术后干预 对照组术后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康复锻炼及健康教育等。干预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协同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内容:(1)成立协同护理干预团队。其成员包括护士、医生、康复治疗师、心理咨询师、营养师及质量监督员。各成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2)护士、医生协同干预术后早期疼痛。术后早期患者的患肢出现剧烈疼痛,给予镇痛泵或镇痛剂以缓解疼痛,同时持续关注和培养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3)康复治疗师指导康复锻炼计划。术后1周,做屈伸髋关节、髋关节伸直、直腿抬高等练习,目的是消除患侧肢体肿胀,恢复肌肉力量;术后2周,进行站立、坐位练习,目的是恢复正常髋关节活动度、增强肌肉力量;出院后,以行走练习、上下楼梯训练为主,目的是逐渐增加健侧对整个身体重量的支撑,恢复患肢关节的理想状态。(4)心理咨询师干预负性情绪。患者术后患肢疼痛和长期的康复过程,容易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此时,心理咨询师应积极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及时对患者的抑郁与焦虑程度进行评测,了解患者负性情绪产生原因并制定相应的心理护理计划,以打消患者的顾虑。(5)营养师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营养师根据术后患者的身体状况及血糖、饮食情况给予适宜的营养支持,特别关注和调整营养状况不良及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指导其家属对患者进行合理的饮食管理和调整,以促进患者营养状况好转和血糖控制。(6)质量监督员进行质量控制。质量监督员全程质量控制及信息反馈,协助和督导本团队制定和实施针对性干预方案。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两组于术后干预1、3和6个月末应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进行评价。(1)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采用国内《髋关节置换评定标准试行方案》评分,主要包括关节疼痛、关节功能和关节活动度3大项,每项分成6级,记1~6分,6级最好,1级最差。疗效总评定由优良至很差也分成6级,其中优良为16~18分;很好为13~15分;好为10~12分;尚可为7~9分;差为4~6分;很差为3分[7-8]。(2)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SDS和SAS均由Zung编制,用于反映患者的抑郁状态和焦虑程度。患者的抑郁情绪采用SDS评分方法,该量表的分界值为53分,分值越高患者的抑郁程度更严重,>53分患者有抑郁情绪。轻度抑郁53~62分,中度抑郁63~72分,重度抑郁>72分。患者的焦虑情绪采用SAS评分方法,该量表的分界值为50分,>50分患者有焦虑情绪。轻度焦虑为50~59分,中度焦虑为60~69分,重度焦虑为70~79分[9-1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軟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干预组男24例,女15例;年龄61~79岁,平均(64.52±5.92)岁。对照组男27例,女12例,年龄62~77岁,平均(66.26±6.05)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比较 干预组术后干预1、3和6个月末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术后SDS和SAS评分比较 干预组术后干预1、3和6个月末的SDS和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3.1 协同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影响 Harris评分是评估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特异性评分方法[11-12]。由于患者术后髋关节康复训练和功能恢复是一个长期过程(一般为6个月),因此,Harris评分能够最直接反映老年患者术后的髋关节疼痛缓解状况和生理功能恢复情况。况丽等[13]对84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研究结果显示,协同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关节疼痛,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老年患者术后早期髋关节疼痛明显,关节活动不便,造成其日常生活能力受限,降低其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发现,对照组和干预组在不同时期(1、3和6个月末)的Harris评分均有明显提高,但干预组Harris评分升高幅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随着老年患者术后康复训练时间推移,两组髋关节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且其生活质量得到提高,但干预组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比对照组好,其生活质量提升也更明显。其原因分析如下:(1)主观因素,随着老年人群的生理功能衰退,患者存在思维迟缓、行动不便及记忆力下降等特点,不易接受新知识,且自我护理能力差。(2)客观因素,医院为了充分有效利用紧张医疗资源,往往要求老年患者待病情稳定后就办理出院,所以老年患者住院时间较短,后续康复治疗以家庭为主。(3)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在住院期间太多老年患者未能充分理解和掌握髋关节功能训练方法;出院后由于医患沟通少,医护人员未能提供后续延续性护理干预,患者缺乏专业护士康复锻炼指导和督促。随着时间推移,虽然髋关节功能有所改善,但仍未能达到理想的效果。(4)干预组采用个体化和连续化相结合的协同护理模式。在住院期间,协同团队中康复治疗师评估每例老年患者的身体状态,制定个性化的专业康复锻炼计划和定期评估训练效果。团队其他成员及时帮助患者解决康复训练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出院后,协同团队仍然定期保持对患者的随访,开展延续性护理干预,帮助患者增强自我康复训练的信心,使患者由被动变主动,进而加速髋关节功能恢复。据文献[14-17]报道,通过协同护理模式制定的髋关节康复锻炼干预方案能够较好改善髋关节功能,巩固手术效果,这与本研究上述分析结果相似。

3.2 协同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术后抑郁、焦虑情绪的效果分析 有研究发现,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与其术后相关影响因素存在密切关系[18-20]。本研究老年患者,既要面临术后早期疼痛、可能并发症发生等不利因素,又要面临术后长期康复过程,这极易诱发患者的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从本研究干预3个时期抑郁和焦虑的评分均持续下降趋势可以体现出,干预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比对照组更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疼痛,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自理,而髋关节功能恢复又可以较大地减轻其抑郁、焦虑情绪,这表明老年患者负性情绪与其髋关节功能恢复速度成反比关系。其原因分析如下:(1)在住院期间,协同护理团队中心理咨询师根据术后老年患者切身感受表述,并耐心与患者家属沟通,从患者的抑郁、焦虑的根源入手制定具体的心理干预指导方案,与团队其他成员一起给予积极有效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养成规律的康复锻炼行为和自我宣泄压力方法。(2)出院后,协同护理团队采取定期电话随访和不定期家庭访视方式,积极加强与患者和/或其家属沟通,鼓励患者以良好的心理状态继续开展康复训练运动,以增强其早日康复的信心,从而使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更快更好,进而较大地减少抑郁、焦虑情绪的发生,达到减轻抑郁、焦虑程度的目的。

综上所述,协同护理干预是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充分发挥多学科共同护理干预指导作用,有效地改善术后老年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较大地减轻其抑郁、焦虑情绪,达到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目的,这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老年患者更具有切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继华,杨会,王婷,等.协同护理干预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出院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24):1-3.

[2]龚凤翔.协同护理模式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及其效果研究[D].衡阳:南华大学,2015.

[3]殷梅平.综合护理干预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老年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7,31(23):2931-2933.

[4]黄永群,梁秀红,熊妮,等.协同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6,33(1):176-178.

[5]王伟英.协同护理模式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护能力的影响[J].世界临床医学,2017,11(8):193-196.

[6]端静,冯琴.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护理研究[J/OL].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43):67.

[7]江伟霞,陈素花.出院后追踪护理干预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13):50-52.

[8]张桂仙.护理干预联合健康教育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的作用[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1):194-195.

[9]王芳.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锻炼的心理护理[J].医学信息,2016,29(18):238-239.

[10]薛芳.协同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4,4(18):124-127.

[11]周雪芬,石莺莺.基于IBM模型的康复护理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14):1282-1285.

[12]过欣茹.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27):3655-3656.

[13]况丽,叶明.协同护理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自我护理及情绪的影响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7(6):672-684.

[14]代淑影,曹亚君.协同护理在糖尿病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2016,25(8):24-25.

[15]谢淑君.协同护理模式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关节功能康复及并发症的影响[J].天津护理,2016,24(6):530-531.

[16]吴炳莲,胡世梅,柳卢君.持续性护理促进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31(22):5-8.

[17]崔秀霞.优质护理对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活动度及生活质量的影響[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12):10-12.

[18]庞家容.心理干预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护理杂志,2013,12(1):20-21.

[19]邝英桂,牟玉华.延续护理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机体康复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3,34(16):2595-2596.

[20]孔灵阁.老年髋关节外伤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护理[J].青岛医药卫生,2013,45(12):66-67.

(收稿日期:2018-05-04) (本文编辑:李莹莹)

猜你喜欢

协同护理髋关节功能全髋关节置换术
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观察
功能锻炼对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术后临床疗效的影响
协同护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疗效评价
协同护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全髋关节置换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有效性与安全性分析
自理模式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加味桃红四物汤口服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低分子肝素钙用量的临床观察
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疗效差异
协同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管理作用
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