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同护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疗效评价

2017-02-23熊晶

医学信息 2016年35期
关键词:协同护理冠状动脉效果

熊晶

摘要:目的 探讨协同护理应用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疗效评估。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2月~8月收治的160例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商量,采取自愿选择形式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协同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再住院率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 协同护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围手术期应用的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协同护理;介入手术;冠状动脉;效果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疾病,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患者需要长期接受治疗[1]。随着近些年临床诊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介入治疗(PCI)适应证的不断扩大,但毕竟PCI是一种创伤性的治疗措施,且不可避免地发生各种不良反应,甚至造成死亡;致使患者普遍都心存忧虑、恐惧,甚至不配合治疗,迫使护理工作不得不采取新对策;结合近年来各大医院应用协同护理所取的显著成效。我科自2016年2月经医院批准同意开展协同护理模式,协同护理是建立于责任制护理基础上发挥患者与家属主动参与健康护理的能力[2],对比研究了协同护理与常规护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2016年2月~8月我院160例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患者,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采取自愿选择形式;对照组患儿60例,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在28~76岁,平均年龄(49.26±5.89)岁;疾病类型:急性冠脉综合征28例 ,陈旧性心肌梗死25例,心绞痛7例;观察组患儿100例,其中男61例,女39例,年齡在26~80岁,平均年龄(50.65±2.91)岁。疾病类型:急性冠脉综合征42例,陈旧性心肌梗死33例,心绞痛2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病程、治疗方式、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 ①符合WHO冠心病诊断标准,经PCI的患者;②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和合并症;③无精神疾病,无严重意识及认知障碍,神志清晰、精神良好,生活基本自理,能积极配合治疗,自愿参加本研究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排除标准 ①患者伴有严重出血、不能长期耐受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②肝肾功能障碍、肺功能不全者;③精神疾病患者。

1.4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包括生活指导、基础护理、个性特点的评估、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康复锻炼及出院指导等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护理基础上采用协同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4.1术前护理

1.4.1.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首先与患者实施实质性访谈,在结合访谈结果的前提下讲解协同护理的方法,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相互信任与相互协同的关系。

1.4.1.2健康教育 大部分患者对手术不认知,对手术有恐惧感,精神紧张。针对患者出现的忧虑,恐惧,疑问等心理;结合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的功能要从单纯护理转向护理、预防、康复和保健综合型护理[3],我们采用了协同护理健康教育,包括:告知医院设施、各种相关知识讲解、疾病的病因、诱因、用药方法及注意事项、饮食指导、活动与锻炼的方法、疾病的预防、自身护理等方法,确保了健康教育的完整性、准确性。在进行具体健康教育时要注意:提高患儿主观能动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让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参与进来、共同探讨,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家属予以理解并积极配合治疗。

1.4.1.3术前康复护理 做好手术前的准备, 训练患者卧床, 二便排泄方式, 适时地翻身方法, 介绍术中配合的要点,指导患者卧床时肩部、 躯干、 四肢被动或主动活动方式及示范,指导术后饮水量及正常进食的重要性。

1.4.2术中护理

1.4.2.1术中应配合医生,指导患者有效的咳嗽和使技术:如缓慢的深呼吸等。并给予心电监护及血压监测,观察注入造影剂时有无低血压、心动过缓、室性早搏、心肌缺血、缺氧等症状,如持续时间长,配合相应处理[4]。

1.4.2.2关心体贴患者,协助患者仰卧于导管床上,摆好体位,保持静脉滴入通畅,连接好心电监护,电极片不要放在心尖部,以免发生心率失常时除颤不方便,耽误抢救;同时备好各种抢救设备及抢救药物。

1.4.2.3心理护理 详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术后可能出现的正常现象及意外情况,取得患者本人及家属的理解,并且部分患儿为局麻下完成手术,神志清醒,对于医护人员的言谈举止十分敏感,尤其对刺激性的语言和声音更是在意,由责任护士全程陪护,主动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分散患者注意力,在不影响手术的情况下,及时将手术进展情况告知患者,以便消除患者的陌生和焦躁。

1.4.3术后护理

1.4.3.1常规护理 常规给予心电监护、强化抗凝药物治疗、穿刺部位的护理及常见并发症预防护理措施(如:拔鞘综合征的预防及护理),指导出院遵医嘱用药,术后定期复查血小板聚集试验、血常规、肝功能等生化指标。6个月后复查冠脉造影,了解支架内狭窄情况。重视饮食营养的指导,帮助患者认识到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的重要性;此外,心理指导也不容忽视,指导其保持乐观的心理和精神状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1.4.3.2心理护理 术后医护人员全程陪护到病房,此时患者迫切想知道手术结果,担心体内支架放置是否成功、 是否会再狭窄等而导致和加重心理障碍。护士及时向患者传达良性信息,告知手术已顺利完成,并有责任专业护士进行护理,告知患者持续心电监护对预防早期术后并发症至关重要,注意观察患者的表情,如有皱眉等痛苦表情或患者主诉胸闷、 胸痛时,及时记录血压、 心率、 心律。及时报告医生,分析处理,消除患者烦躁情绪,增加与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交流,鼓励亲朋好友与家属给予患者更多的情感支持。

1.4.3.3运动康复 术后活动应循序渐进,可以正常活动,从轻工作逐渐过渡到较重工作,活动内容可坚持游泳、步行、慢跑、慢速跳舞、骑车、打太极拳等[5]。加强自我管理和,观察血压和心率,以感觉不疲劳、舒服为原则。运动要量力而行,长久坚持。

1.4.3.4合理饮食 术后饮食须低盐(食盐限制在5~6 g/d)、 低脂、低胆固醇,少进甜食,不进食肥肉和动物内脏、蛋黄,可进食豆类食品。适当限制饮食量,可以少量多餐,不可饱餐,多食新鲜水果和蔬菜[6]。

1.5观察指标

1.5.1遵医行为 采用 Morisky 遵医行为问卷[7]评定,包括4个条目,选定“是”(0分)或“否”(1分),总分值4分,得分越高,遵医行为越佳。 对于住院期间遵医嘱坚持服药,定期复查,积极配合治疗则评定为遵医行为;对于住院期间因自身原因不能按时服药或不按医嘱服药,尚能定期复查或不能定期复查则评定为不遵医行为。

1.5.2不良事件发生率、再住院率及护理满意率的比较 采用电话、家访与门诊随访方式定期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再住院率及护理满意率的差异。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所用软件版本为SPSS 19.0,对涉及的计量数据进行统计时,选(x±s)代表,对涉及的计数数进据行统计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 Morisky 遵医行为评分与遵医行为率比较 护理前(即入院时),两组患者Morisky遵医行为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全部患者上述评分均明显高于护理前,护理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上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观察组患者遵医行为率为 91%(91/100),对照组患者遵医行为率为75%(45/60),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86,P<0.05)。

2.2两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再住院率与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再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冠心病已成为我国城市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现阶段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8-9]。但是因冠心病患者的病程长,生活能力及工作能力的降低,经济负担加重,容易出现抑郁、焦虑、恐惧、自卑等负面心理,导致患者不遵医现象普遍,不利于介入治疗。本研究结合现行的医学模式,重视患者身心接受能力,采取协同护理模式,对于择期手术的患者,術前详细介绍心脏介入手术的知识,明确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相关事宜及注意事项,增进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让患者本人及其家属亦参与进来,各出已力,共同诊治;最大限度地缓解了患者术前紧张、恐惧、悲观、焦虑、多疑,使其能够以平静而积极地心态面对手术,提升患者遵医行为。而对于出院患者:它的遵医行为则不仅依赖于患者自身的自我管理能力,还要由患者家属作为护理监督者,全程监督患者服药的管理,协同患者识别药物、摆出药物,监督患者定期定量服用药物。协同护理重视患者的心理辅助,让患者家属深入了解患者治疗方案并达成共识,自觉参与照看患者,嘱咐家属应给予患者适当的情感支持与鼓励,增加患者对自我管理的信心[10]。

通过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前,常规护理与协同护理患者 Morisky 遵医行为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护理后,全部患者上述评分均明显高于护理前,其中协同护理患者上述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护理患者,揭示了协同护理有助于显著改善患者的遵医行为。同时,协同护理患者遵医行为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患者,进一步揭示了协同护理在改善患者遵医行为中的重要价值。另一方面, 协同护理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再住院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患者。由此可知,协同护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围手术期应用的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王丹玲.对冠心病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临床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2014,7(11):155.

[2]冯英璞,张婧爽.介入病房实施医护协同分层级责任制护理的效果[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5,24(6):537-539.

[3]石敏,米继民,吕安安.内科住院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分析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8):492.

[4]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疗常规护理分册[M].合肥:安徽科技出版社,2010:58.

[5]罗南,黎丽,刘斌,冠心病患者"双心"护理的研究进展[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2,31(10):1773-1774.

[6]何爱敏,刘莉莉,王立君,等.冠状动脉介入患者的双心护理[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3,34(11):1466.

[7]Tsunemi Y,Abe S,Kobayashi M,et al.Adherence to oral and topical medication in 445 patients with tinea pedis as assessed by the Morisky Medication Adherence Scale-8[J]. Eur J Dermatol,2015,25(6):570-577.

[8]王红.不同介入途径行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疗效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0):4495-4496.

[9]尤威,叶飞,陈绍良,等.经不同途径介入治疗高龄冠心病患者的短期和长期效果[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3,41(9):736-739.

[10]肖勇,李平,王文红.协同护理模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2):17-18.

编辑/张燕

猜你喜欢

协同护理冠状动脉效果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协同护理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中的应用
协同护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低剂量低对比剂冠状动脉CTA个性化扫描方案的研究
冠脉分叉病变分支球囊保护技术与分支导丝技术的对照研究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协同护理模式预防产后抑郁症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