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患者胆道结石合并胆道感染的临床分析

2018-02-23杨瑞峰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26期
关键词:临床分析

杨瑞峰

doi:10.3969/j.issn.1007-014x.2017.26.45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胆道结石合并胆道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收治老年胆道结石合并胆道感染患者120例,依据病情程度分为重度组、中度组与轻度组。结果:平均住院时间重度组明显高于中度组与轻度组,中度组明显高于轻度组(P<0.05),术后轻度组的胆道残石率明显低于重度组与中度组(P<0.05)。结论:对老年胆道结石合并胆道感染患者的治疗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进而掌握手术时机,合适的手术方式能够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与降低胆道残石率。

关键词 胆道结石;胆道感染;临床分析

胆道结石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其发病机制比较复杂,目前临床上认为可能与代谢、生活方式以及遗传等相关因素有关。由于胆道系统与胃肠道毗邻,因此患有胆道结石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胆道感染m。对胆道结石伴胆道感染患者的治疗方式中一般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对于老年胆道结石伴胆道感染的患者而言,一旦失去了最佳的手术时机,则很有可能导致患者的病情恶化,进而容易引发其他严重并发症,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重大威胁。因此在老年胆道结石伴胆道感染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准确分析,进而确定最佳手术时机,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

本次对2015年2月-2017年2月120例老年胆道结石伴胆道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老年胆道结石并胆道感染患者120例,男76例,女44例;年龄61~84岁,平均(67.2±3.4]岁。根据患者的病情程度分为重度组、中度组与轻度组。胆囊炎穿孔或急性重症胆管炎的患者归为重度组,先兆型胆囊炎穿孔以及先兆型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归为中度组,慢性胆囊炎、单纯性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以及轻症胆管炎的患者归为轻度组。重度组16例,其中急性重症胆管炎9例,胆囊炎穿孔7例;中度组50例,其中先兆型急性重症胆管炎25例,先兆型胆囊炎穿孔25例;轻度组54例,胆囊炎29例,胆管结石并胆管炎25例。3组患者的胆管结石大都位于二级或外胆管,通过统计学分析发现,3组患者的胆道结石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3组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均依据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关于胆道结石合并胆道感染的相关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在患者住院后均给予了常規诊断,对于患者的心、肺、肝、肾等器脏功能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并依临床诊断与检查结果对3组患者的疴隋分型并选择相应的手术进行治疗。其中影像学提示有胆囊穿孔患者以及脉搏>120次/min、WBC≥20×109/L、体温达到39℃或<36℃的患者则立即采用急诊手术;对于慢性胆囊炎、单纯性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轻症胆道感染患者采用积极保守治疗。在择期手术过程中,对合并肝内结石的患者在术中应用胆道镜以尽量取净结石,而对于脉率>120次/min、呼吸>30次/min以及WBC>2.0×109/L的先兆性急性重症胆道感染患者,需根据其具体病情采用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其中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需要安置T引流管为患者进行引流。所有患者均是在全麻状态下完成的手术治疗,术后针对患者的病情变化与生命体征变化给予了相应抗菌药物治疗。

指标观察:观察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以及ICU住院时间,同时对比、分析3组患者的术后胆道残石率。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0.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数据对比采取X2校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3组患者通过相应的手术治疗后,重度组出现1例患者死亡,死亡患者属于急性重症胆道感染;中度组与轻度组未出现死亡。同时重度组术后住院时间与ICU住院时间均高于中度组与轻度组,中度组则明显高于轻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的胆道残石率要明显低于高度组与中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论

胆道结石合并胆道感染的病情变化一般较快,如果错过了合适的手术治疗时机,往往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危害。临床上一般通过检测血中白细胞以及体温变化来判断其严重程度,刘维政等的研究表明,这两种指标并不能够完全反映患者的病情,很容易耽误患者的最佳治疗时机,使患者病情加重。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如果通过血培养来判断患者的病情,一般需要较长的时间,在传统的临床诊断中,一般确诊患者存在急性重症胆囊炎或胆囊穿孔时,患者的病情已经非常重,很多患者已经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机。杨会军等的研究指出,老年胆道结核伴胆道感染患者的心肺功能会受病情的影响而变化,结合患者的呼吸频率变化以及脉搏强弱变化能够进一步诊断患者的病情。

本次研究中老年胆道结石伴胆道感染的病情可分为3种类型,通过相应的治疗发现,重度组患者出现了1例死亡,而中度组与轻度组未出现死亡;同时重度组的术后住院时间与ICU住院时间均高于中度组与轻度组,轻度组术后的胆道残石率要明显低于重度组与中度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针对老年胆道结石伴胆道感染患者,在手术前如果能够更加充分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并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最佳的手术治疗时机,则能够有效地提升治疗效果,降低胆道残石率。在本次的研究中共有54例患者确诊为轻症胆道感染,有50例确诊为先兆型急性重型胆道感染,还有16例被确诊为急性重症胆道感染,根据患者的病情分型选择了不同的手术治疗方式。如胆囊穿孔患者采用急诊手术,因其易穿孔;其余患者选择了急性非结石性胆囊保守治疗,但需密切观察患者48 h的病情好转情况等。针对患者的不同病情分型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能够有效降低胆道感染患者的病死率。临床上针对老年胆道结石伴胆道感染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不仅需要严密观察患者的各项基础生命体征与检查结果,同时需要针对患者的相关检查数据对患者的疾病类型与病情给予准确判断,正确分析患者的基础疾病,为手术治疗做好充分的准备。通过对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变化进行综合评估,为患者确定最佳的手术时机,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并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同时也能够缩短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提升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endprint

猜你喜欢

临床分析
中西医结合清肾解毒法治疗糖尿病肾病63例临床分析
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分析
探讨乳腺导管扩张症80例临床分析研究
足月妊娠羊水过少125例临床分析
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临床分析
自发性结肠穿孔20例分析
厦门市5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病例临床分析
389例住院肺结核患者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