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小学语文生本课堂的几点思考

2018-02-04谷志平

关键词:生本课堂要素教学改革

谷志平

摘要:生本课堂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偏离了生本教育的主旨。教师在生本教学中如果能够有效把握住几个要素,进一步完善生本课堂的思路,就能更好地促进小学语文生本教育的开展,使生本课堂真正成为培育学生成长的一方沃土。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本课堂;要素;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 2018 )04-0049-03

生本教育的提出为教师在教学改革的道路上指明了方向,而生本课堂也确实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但在生本应用于具体教学实践的操作中很容易误入极端,导致生本课堂出现一些共性问题,偏离正确的轨道。所以如何完善生本课堂值得教师去思考和探索。

一、生本课堂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些老师的生本课堂在实施的过程巾偏离了正确方向,在不知不觉中变了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华而不实”的课堂

生本课堂改变了过去师本课堂“师传生受”的沉闷状态,带来一股和谐融洽的学习气息。然而笔者通过观摩生本课堂教学发现,生本课堂就应该创设生动活泼、精彩纷呈的学习氛围,这一点无可厚非。但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却过于追求华丽的形式和喧闹的课堂气氛,完全背离了语文教学的主旨。课堂上学生在争先恐后地表演、无拘无束地游戏、漫无边际地讨论,课堂变成了哗众取宠的地方,使语义课缺少内涵。一节课下来学生们玩得不亦乐乎,细细思考却发现学生什么也没学到,只是玩了一节课而已。有时则是为了应付观摩而开课,甚至徒走过场,逢场“作秀”。这样的生本课堂只是流于形式,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二)“放任自流”的课堂

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是高度尊重学生和全面依靠学生。而有的教师则片面地认为生本就是完全放手,以学生为中心,将所有权利都交给学生,让学生随心所欲地去发挥,教师什么也不用做。在一些关键的地方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点拨、引导,任凭学生夸夸其谈;有些重点和难点教师也没有进行归纳、总结、拓宽、加深,以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生本课堂上如果没有教师相应的指导,也会使课堂缺乏有序性,显得极为混乱。这样的课堂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三)“效率低下”的课堂

生本课堂本来应该是高效课堂,而某些教师的课堂却走入了“高耗低效”的模式。如个别教师引导学生在一些问题的处理上重复哕嗦,一个特别简单的、学生一看就懂的或没有任何讨论价值的问题却让学生分组讨论半节课,白白浪费时间,却没有什么积极的效果;一些教师设计问题过多,讨论节奏过快,使学生来不及消化吸收等。所以教师对学生所学内容的处理要明确,哪些不用教、哪些可以让学生自己学、哪些需要分组讨论、哪些需要教师引导点拨,都要做到心中有数,把握好时间的分配,以提高课堂效率。

(四)“教条僵化”的课堂

生本课堂这种模式是教改的方向,但在具体教学实际中,教师要视情况而定,不是所有的课程类型都要用固定单一的模式。生本模式也不能照本宣科,照猫画虎,应注意灵活运用,学习借鉴其长处和优点,不能完全照抄照搬别人的模式。不同年级、不同地域的学生也不能一概而论。教师要灵活掌握,合理运用,避免课堂的教条僵化,千篇一律。

(五)“两极分化”的课堂

分组讨论是生本课堂的重要环节,许多问题是在学生的讨论、合作和探究学解决的。在这一过程巾部分学生活跃积极,乐于探究,勇于发言;而一部分学生则变成了实实在在的观众和听众,他们极少发表个人见解,甚至不进行任何交流,或冷眼旁观、或坐享其成、表现得冷淡、麻木,甚至自我放弃。小组合作学习变成“一言堂”,学生之间没有思想的交流和碰撞,生本教育无差别的目标难以实现。

(六)“压力山大”的课堂

生本教育目前还处于探索发展之中,在某些方面还不够成熟。生本教育方式与当前的应试教育相脱节甚至背离,在实施初期对学生成绩提高不太明显,因此得不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生本课堂需要教师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耗时费力,使学校、教师、学生均不堪重负,压力甚大,有些老师迫于压力不得不放弃这种模式。

二、落实生本课堂需要把握的几个要素

生本教育是一个系统过程,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把握好几个要素,完善生本教学的思路,这样生本课堂才能取得积极的效果。

(一)生本课堂必须做好前置性学习

前置性学习是搞好生本课堂的前提。课前只有充分的准备,课堂上学生的探究功能才能有效地发挥。因此教师要认真备课,努力设计好前置性小研究,向学生提出的分工要求应该简单明确,而且不能太深太繁杂;前置性作业的设计要目标明确,具有开放性、启发性和创造性,贴近学生的学习实际,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得到学习方法的启迪和思维能力的训练。如果课前没有做好深入研究,课堂上很难对知识点进行准确理解,更不用说拓展和延伸了。

(二)生本课堂不可忽视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培养

生本课堂虽然强化了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参与面,但不应该弱化语文素养的培养,教师更应该在生本课堂巾扎实抓好语文听说读写以及知识积累等基本素养的训练和培养。生本课堂目标是提升学生的能力,但是能力恰恰需要知识提供支撑,没有掌握丰富的基础知识,没有良好的语文素养,提升的能力也是不牢固的,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生本教育中,一些基础性的知识还是要求掌握并熟练运用的,学生旁征博引、厚积薄发的知识内涵也是不可或缺的。不然即使在课堂上热火朝天,都可能是纸上谈兵,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大打折扣。

(三)生本课堂不可忽视教师的作用

教师是一本无声的百科全书,生本课堂中教师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全面依靠学生,并不是要削弱教师的引导作用。生本课堂上教师需要为学生搭建平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掌握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些课文如果让学生讲,可能造成理解的偏差,甚至与文本主题背道而驰,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这时教师的点拨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通过教师的点拨、启发获取的知识迅速、快捷、直接,为学生节省了许多宝贵的时间。生本课堂上教师还要着力讲难点、讲规律、讲方法。如果学生思想出现偏激或偏离教学主旨,教师也要及时调整方向、纠正错误。学生的探究成果教师也要给予合理恰当的评价。因此要努力强化教师对学生的引领、鼓励、唤醒和激发作用。生本课堂不可以削减教师的讲解环节。

(四)生本课堂必须尊重学生的心理特點和教育教学规律

教无定法,但教亦有道。生本课堂仍然要把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作为永恒追求的目标。教师要尊重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设计的问题要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不能过难过高过深;要努力培养学生不耻下问、探究真谛的创新意识;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安排适合学生的学习活动,因学习实际情况随机应变;要关注所有学生在学习中的参与度,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任何时候都不能盲目加大学生的负担。

(五)生本课堂要树立正确的语文课程观

语文生本课堂要树立“小立课程,大做功夫”的课程观。课堂上教师教给学生的基础知识要尽可能简明,腾出时间和精力让学生大量进行活动,主张学科内部整合和整个课程整合。教师要避免空洞的说教,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真人真事、真实情境中去接受教育,不断引发学生思考、体验和感悟,让学生在交流、争执、论证的基础上,得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总之,生本是一种教学理念,教师应积极投身于它的实践之中,尽心致力于语文高效课堂的研究与探索,进一步完善课堂的生本教育,切实发挥生本课堂在新时期教学改革中的科学性和引领性,以取得积极的教学效果,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生本课堂真正成为培育学生成长的一方沃土。

猜你喜欢

生本课堂要素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结构改革”主题调研及反思
构建生本课堂为主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2015年6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