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调神理气针刺法治疗肝气郁结型郁病36例

2018-01-18王百娟范军铭杨煜珂郑雯雯

中医研究 2018年9期
关键词:调神疏肝解郁理气

王百娟,范军铭,杨煜珂,郑雯雯

(1.河南中医药大学2017级硕士研究生,河南 郑州 450046; 2.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神志科,河南 郑州 450004)

郁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精神疾患,主要表现为情绪抑郁、心烦易怒、 善悲欲哭等症状[1]。当代的人们在事业、生活和家庭之间难以达到平衡,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下,导致本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而且越来越趋向于年轻化,尤其是肝气郁结型郁病,因此本病的研究对社会有重要意义。2017年3月-2018年1月,笔者采用调神理气针刺法治疗肝气郁结型郁病36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取36例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神志科门诊收治的肝气郁结型郁病患者,其中男性14例,女22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64岁;病程最短2.5个月,最长4年。

2 诊断标准

2.1 中医诊断标准

按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中关于郁病的中医诊断标准和《中医内科学》[1]中肝气郁结型郁病的分型标准。患者有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胁肋胀痛,不思饮食,苔薄腻,脉弦等症状。

2.2 西医诊断标准

按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3]中关于抑郁症的诊断标准。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减慢,意志行为减退,自我评价低,睡眠障碍等症状。

3 治疗方法

给予调神理气针刺法治疗,主穴:百会、四神聪、上星、印堂及双侧太阳、风池、内关、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操作方法:穴位常规消毒后,百会、上星、四神聪、印堂选取直径为0.25 mm、长度为25 mm的华佗牌毫针平刺,施以小幅度的捻转补法;双侧太阳选取直刺;双侧合谷直刺并施以提插捻转泻法;双侧风池选取直径为0.25 mm、长度为40 mm的毫针向下颌方向斜刺,施以小幅度的捻转补法;双侧内关选取向外关穴方向透刺;双侧足三里、三阴交直刺,施以平补平泻法,以局部酸沉及针感向下传导为度;双侧太冲穴选取向涌泉穴方向透刺,施以捻转泻法。以上穴位均得气后留针40 min,20 min行针1次,1 d 1次。治疗10 d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2 d,治疗1~9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4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拟定。治愈:症状消失,情绪恢复正常。好转:症状减轻,情绪基本稳定。无效:症状、情绪均无改善。

5 结 果

治愈21例,好转11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 88.89%。

6 病案举例

例1 患者,男,47岁,2017年3月17日初诊。主诉:入睡困难、早醒3个月,加重2周。现症见:心情低落,情绪不宁,表情愁苦,沉默寡言,兴趣丧失,主动性减退,行动迟缓,食欲不振,入睡困难,甚至彻夜不眠,早醒,大便干,小便调,舌淡,苔白腻,脉沉弦。患者3个月前和邻居因为琐事发生激烈的争执之后出现心情低落、情绪不宁、易激惹、失眠等症状。患者少动懒言,兴趣丧失,主动性减退,食欲不振,与家人甚少互动。西医诊断:抑郁症。中医诊断:郁病,证属肝气郁结。治宜调神理气,疏肝解郁。每日施以调神理气针灸法进行治疗,取穴及操作方法同上。治疗2个疗程后, 情绪好转,患者主动与家人沟通交流,表情愁苦、沈默寡言等症状明显改善,饮食尚可,眠一般,二便调,舌淡,苔白,脉弦。治疗4个疗程后,诸症状消失,恢复正常。随访无复发,正常生活与劳作。

例 2 患者,女,32岁,2017年5月8号初诊。主诉:情绪低落1年,加重2个月。现症见:情绪低落,烦躁易激惹,头部疼痛、昏沉,胸部闷塞,呼吸不畅,善太息,善悲欲哭,乏力,自觉生活乏味,自我评价低,口苦,入睡困难,多梦,眠浅易醒,醒后难以再次入睡,纳差,二便调,舌红,苔厚,脉弦。1年前因家中变故诱发,近2个月因工作压力导致病情加重,常常悲伤哭泣不能自止,尤其是在阴雨天出现乏力,睡眠质量差,自觉生活乏味,自我评价低,已经严重影响生活及工作。西医诊断:抑郁症。中医诊断:郁病,证属肝气郁结。治宜调神理气,疏肝解郁。每日施以调神理气针灸法进行治疗,取穴及操作方法同上。治疗2个疗程后,情绪稍好转,头部疼痛、昏沉、胸部闷塞等症状减轻,入睡时间缩短,仍多梦易醒,纳可,二便调,舌红,苔薄白,脉弦。治疗4个疗程后,诸症状有明显改善。治疗6个疗程后,诸症状消失,恢复正常。随访无复发,正常工作、生活。

7 讨 论

郁者,气机滞而不通也。中医学认为:导致郁病的主要原因为七情内伤,情志不顺,忧思、郁怒伤肝,继而引起肝气郁结。肝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长期肝气郁滞不通,会导致肝失疏泄,情志失常,而发为郁病,因此郁病的主要病位在肝[1]。临床上也以肝气郁结型最为常见,《灵枢·本神》云:“凡刺之法,必本与神。”《外经微言·肝木篇》曰:“所以治肝必解郁为先,郁结而肝气自平……郁之极,宜兼用舒泄宜平肝也。”故治疗上应调神理气,疏肝解郁。

督脉贯脊入络脑,而脑为元神之府,主宰人的意识、思维、情感等精神活动,故选取督脉腧穴百会、印堂、上星调理脑神[4];四神聪、太阳乃经外奇穴,具有调神安神、清利头目之功;风池,属胆经,为胆经和阳维脉之交会穴,具有通调头部气机、醒神解郁之效。以上诸穴均位于头部,头为诸阳之会,因此针刺这些穴位,可以振奋阳气,提升患者大脑的兴奋性,增强患者的积极主动性。内关,为心包经之络穴,通于阴维脉,心藏神,且阴维脉善治忧郁,故取内关以强心醒神,宽胸理气解郁。取胃经之合穴、胃之下合穴足三里,以调畅中焦气机,开郁散结。三阴交属脾经,为足三阴经气血交会之处,有疏调足三阴经气血之效。《素问·八正神明论篇》云:“血气者,人之神。”故取三阴交养血调神,理气解郁。合谷为大肠经之原穴,有行气活血、调经通络之功;太冲为肝经之原穴,有疏肝理气、平降肝阳之效;两穴相配,即“开四关”,二者一阴一阳,一气一血,一升一降,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起到平衡阴阳,调达气血、疏肝解郁的功效[5];因此,合谷与太冲调节情志病的作用不容小觑。以上穴位相互配伍使用,共同组成了调神理气针刺法,在临床上起到调神理气、疏肝解郁的作用。

经临床验证,调神理气针刺法治疗肝气郁结型郁病疗效显著、起效快、副作用小、复发率低。《临证指南医案·郁》曰:“郁证全在病者能移情易性。”郁病作为一类精神疾患,适当的心理疏导可以提升针刺的治疗效果。精神分析大师费罗伊德说过:“讲出一切来,能够减轻精神上的症状。”故医护人员要和患者耐心的沟通交流,让患者的负面情绪有一个宣泄出口,并能够汲取到更多的正能量。

猜你喜欢

调神疏肝解郁理气
针刺配合调神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
观察调神针法对慢性失眠症患者过度觉醒状态的影响
疏肝解郁止痛汤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疏肝解郁喝梅花粥
针刺调神思想临床应用探析
浅谈朱熹理气论
活血化瘀理气类中草药配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分析
对朱子理气关系论的重新考察
疏肝解郁法治疗产后褥汗临床观察
周常昆主任医师治肝调经验案举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