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寿世传真》老年养生思想探究*

2018-01-18艾志福

中医研究 2018年9期
关键词:徐氏元气气血

刘 虹,艾志福

(1.江西中医药大学2017级硕士研究生,江西 南昌 330004; 2.江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江西 南昌 330004)

徐文弼,江西丰城人,自幼业儒,生平甚喜辑录验方,极重视养生,是清代养生名家,其传世之作《寿世传真》在中国养生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寿世传真》又名《新编寿世传真》《洗心篇》,是徐文弼集百家之长,结合自身经验写成的一本养生名著。该书内容丰富,包括按摩导引、气功、饮食宜忌、四时调摄、延年方药等方面[1]。在《寿世传真》中,徐氏结合老年人的生理、病理特点提出了诸多针对老年人的养生思想和养生方法,至今仍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寿世传真》曰:“若晚年得悟,防患补益,血气有增,而神足身泰,可以永年。”[2]1开篇即指老年人要高度重视养生,提出“防患于未然,防重于治”的观点。笔者认真研读《寿世传真》,试从养形、避邪、食养、药养等4个方面对《寿世传真》中针对老年人的养生思想和方法作一分析探讨,以期更好地指导老年人养生防病,益寿延年。

1 形养——按摩导引以护形

《景岳全书·传忠录·治形论》云:“人之所有者唯吾,吾之所有者唯形……其形既败,其命可知。”[3]故而将养形列为摄生首务。从阴阳属性来分,形属阴,易静难动,所以养形以动为贵。《寿世传真·卷一》云:“户枢不蠹,流水不腐。人之形体,亦犹是也,故延年却病,以按摩导引为先。”[2]2提出机体应该像流水一样不停地运动才可使气血长流,神旺体健。运动以按摩导引为首选。作为我国传统养生术的按摩导引将呼吸、动形、自我按摩汇聚一体,具有舒筋活络、畅通血脉、通利关节等作用。按摩导引动作温柔和缓,耗能低,促进新陈代谢,符合老年人行动缓慢的特点,坚持练习者能延年祛病。《寿世传真》不但从理论上认识到“生命在于运动”的意义,而且辑入了多种按摩导引功法,如十二段锦、八段锦、擦面美颜功等,还提出按摩导引之功需配合内功歌诀以达息心静气,载有“气是延生药,心为使气神,能从调息法,便是永年人”[2]17。徐氏认为这些方法简便易行,行之有效。每日可以练习片刻,以免日后疾痛临身,呻吟卧榻。常年锻炼者暮年时虽齿脱发落,但耳不聋、眼不瞎、手能握、脚能行。同时徐氏指出,如此简单实用、人皆可行的运动,世人却不坚持锻炼的原因有三:一是仰仗自己年轻身体好,不肯锻炼防患;二是整日忙于工作,无暇锻炼;三是身体已衰弱,举步维艰,无法锻炼。徐氏强调要坚持运动锻炼,持之以恒。葛洪在《抱朴子》中录有《导引术》十卷并记载:“行气可以治百病,或可以延年命。”[4]导引术中吸收了诸多行气、按摩导引之法,可以强身健骨。

2 避邪——四时调理避邪

徐氏秉承《黄帝内经》“天人相应,顺时养生”的思想,结合老年人自身的特点,提出“卧起有四时之早晚……居处无犯八邪,则身自安矣。”[2]29老年人应顺应寒热温凉,卧起规律,避四时之邪气,调养筋骨以护其身。一年四季各有不同的五行属性和气候特点,天人一体,人应主动调节并与之相应。《寿世传真》辑入了真西山先生四时调理歌诀以趋利避害。春月歌云:“常闻避风如避箭,春风多厉须防患,况因阳发毛孔开,风才一入成瘫痪。”[2]29春风是冷暖气流相互推进的结果,时而温暖,时而寒冷,老年人血管舒缩难以跟上温度的变化;而风为百病之长,风邪致病易袭阳位;因此,此时老年人易患脑血管疾病。此外,老年人抵抗力下降,春天容易患花粉过敏、肺炎,以及麻疹、风疹等呼吸道传染病。老年人春季应注意防风寒,不要急于减衣物,待气温稳定后再卸去冬装,出门应戴好口罩、帽子、围巾严防风邪致病。夏日气温高,阳气旺盛,阴气伏于内,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阴阳失衡即为病,因此夏季养生重在阴阳平衡。正如夏月歌云:“四时惟夏难调理,阳神在外阴在里。”[2]29心属火,对应夏季。夏季易暑邪伤津耗气,出现心慌心悸、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需要补充水分。老年人大多阳气不足,借助夏日阳气旺盛,此时养阳事半功倍,可结合三伏贴疗法来调整机体阴阳,达到助阳益气的目的。秋季气候干燥,病菌容易繁殖并依附在瓜果蔬菜表皮,老年人胃肠道功能相对较弱,如不注意卫生则食后易致腹痛、腹泻等肠道疾病。秋月歌云:“时到秋来多疟疾,浣漱沐浴宜暖水,瓜茄生菜不宜餐,卧冷枕凉饥皆勿喜。”[2]29明确指出秋天洗漱沐浴要用暖水,不宜生吃瓜果蔬菜,勿睡凉席凉枕。冬季气候寒冷,讲究闭藏,要注意保暖,切勿剧烈运动,以免汗出耗伤阳气。冬季白昼短夜晚长,养生应顺应昼夜变化而早卧晚起。此即冬月歌所云:“伏阳在内三冬月,切忌汗多阳气泄,冻雪严霜宜早歇。”[2]29

3 食养——顾及脾胃

徐文弼在《寿世传真·养生以保脾胃为主》篇开语点出“人以水谷为生,故脾胃为养生之本”的观点。饮食是维护生命的物质基础,而饮食必须依赖脾胃之气才能运化成机体所需的气血津液。《素问·经脉别论篇》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5]脾胃为饮食转化之枢,气血生化之源。步入老年,元气耗损,脏腑功能衰退,气血亏虚,全赖脾胃之气运化食物化生气血滋养元气。元气充则气血盛,气血盛则机体抵抗力强,不易受外邪侵袭。否则,如《寿世传真》所说:“则元气之充足,皆由胃气无所伤,一有所伤,而元气亦不能充,此诸病之所由生也。”[2]67因此,饮食调养,注意保护脾胃,对老年养生保健尤为重要。徐氏认为:药膳能强身防病,保养脾胃方便实用,效果明显。他在书中载入了防治兼宜、顾护脾胃的食疗药膳方,如八仙糕、莲薏粥、加减资生丸等,建议平日多食粳米、蔬菜、菌类,从而有益健脾和胃。此外,徐氏告诫老年人饮食不可过饱,亦不可过少。“饮食少,则后天元气无自而生,精血坐是不足也”“饮啖过度,好食油面猪脂”,导致脾气不利,壅滞生痰,常表现为不思饮食、腹胀、腹泻等症状;过食肥甘厚腻是导致湿邪困脾的主要原因,生活中当谨慎为之。

4 药养——培育先天

徐文弼云:“男子年过八八六十四数,先天渐失,元气寝虚,脏腑皆衰……肌肉无华,日就憔悴。”[2]68他认为衰老本质责之于肾气的衰弱。肾气又称“真阳”“元阳”,乃先天之本,存一分肾气便有一分生机。人至老年,肾气渐衰,气血亏虚,可出现记忆力减退,脑萎缩,脾胃功能下降,视物模糊,耳窍失灵等身体功能衰退的表现,再加上正气不足,春要防风,夏要防暑,秋要防燥,冬要防寒,“守身不慎”易招“六气外侵”。所以,补肾气是延缓衰老和治疗老年性疾病的重要方法。《养老奉亲书》言:“善治药者,不如善治食,食疗未愈,然后命药。”[6]虽强调食治为先,但不否认药物调养的作用。当食治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时,借助药物来调理可以事半功倍。虽有上古先人尝百草并将此载入书中,供后人防治疾病时借鉴,然书中所载药物有的因药物稀缺难以寻求,有的则因药材名贵无力购买。徐氏便收集了一些疗效确切、物美价廉的药物供后人养身护体,并声明此类方药可供无病年老之人食用。书中辑入的延年益寿方药有长春至宝丹、回春乌龙丸、延年益寿膏等。因老年人肾气衰弱,徐氏所载延年益寿方多以补肾为主,方中多用鹿角胶、熟地黄、阿胶、肉苁蓉、牛膝、乌龙、巴戟等补肾之药。方中使用“以脏补脏之法”,如所载牛骨髓膏、回春乌龙丸、常春至宝丹等方,多是用动物内脏如黑驴肾、黄狗肾、牛髓等血肉有情之品补肾益精。如此调养则肾精充足,元气旺盛,方可延年益寿。

5 小 结

徐氏秉结合老年人的生理、病理特点,在《寿世传真》中将老年人养生思想、方法具体化,提出要按摩导引护形、四时调理避邪、食养顾及脾胃、药养培育先天,对于指导老年人健康养生、益寿延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徐文弼虽非杏林中人,但他生平喜岐黄之术,爱收集民间验方,并极重视养生,其传世之作《寿世传真》中蕴含的老年养生思想、方法系统、完整、科学,值得后世进一步挖掘、学习、借鉴。

猜你喜欢

徐氏元气气血
快手元气早餐
No.3 元气森林宣称2021年营收约70.2亿元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1)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气血与心灵的港湾
气血不足我来看
The Dunhuang murals are helping to revive travel on the old Silk Road
难逃的凶手
难逃的凶手
扮嫩高手“元气裸妆”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