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田旭东主任医师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经验

2018-01-18王怡园郭姗姗王军平

中医研究 2018年9期
关键词:润肠肺气情志

王怡园,郭姗姗,王军平

(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 兰州 730030)

田旭东主任医师系甘肃省名中医、硕士研究生导师,甘肃省中医院脾胃病科、肝病科学术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常委。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 是一种反复腹痛,并伴排便异常或排便习惯改变的功能性肠病,该病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改变和生化检查异常[1]。罗马Ⅳ将其分为4个亚型,即腹泻型(IBS-D)、便秘型(IBS-C)、混合型(IBS-M)和不定型(IBS-U)[2]。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饮食结构的调整、运动锻炼的缺乏等,IBS-C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多数IBS患者存在焦虑、抑郁等情绪状态。相关研究[3]显示:20%~30%的IBS患者常伴有较为严重的焦虑、抑郁症状。本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西医学认为其可能与肠道动力学、内脏高敏感、脑-肠轴互动异常、肠道感染与菌群失调、免疫功能异常、饮食、精神心理因素等相关[4]。本病病程长,病情易反复,西医学对症治疗远期疗效欠佳,而近年来中医药在本病治疗方面略显优势。笔者有幸随师侍诊,受益匪浅。现将田旭东主任医师论治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经验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认识

中医学虽无“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多将其归属于“便秘”“腹痛”“郁病”等范畴。本病病因主要包括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先天禀赋不足等,基本病机为大肠传导失司。辨证多从虚实而论,实者多因寒凝、气滞、血瘀导致脏腑气机阻滞,腑气不通;虚者多缘肺、脾、肾亏虚,气、血、阴液不足,肠失荣养。导师在临床中发现大部分IBS-C患者都伴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或躯体化症状等精神心理情绪,且是本病反复发作及加重的主要诱因;同时认为本病病位虽在大肠,但与肝、脾、肺密切相关,其关键病机为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横逆犯脾,脾失健运,大肠传导失司,而发便秘。

1.1 肝脾失调,大肠失司

脾胃属土,同居中焦,脾主运化升清;胃主受纳腐熟,以通为用、以降为顺。二者升降相因,共为枢纽,正如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云:“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二者相互协调,共同完成对饮食水谷的消化、吸收和输布。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肝司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机,调畅情志之作用。肝疏泄功能正常,则五脏之气通而不滞、散而不郁。故而脾胃升降运化之功的正常发挥,必依赖于肝主疏泄、调畅气机的作用。“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且“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故肠腑通降自如、传导正常,亦与肝主疏泄密切相关。正如唐容川《血证论》云:“木之性主疏泄,食气入味,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运化功能健全,精、血、津液化生充足,方能濡养肝脏,保证肝主疏泄功能的正常发挥,正如吴谦《医宗金鉴》所云:“盖肝为木气,全赖土以滋培,水以灌溉,若中土虚则木不升而郁。”若忧思恼怒,情志不畅,长久易致肝气郁结,失于疏泄,木郁土壅,脾胃运化失调,大肠传导失职,糟粕内停,而致便秘、腹胀。亦如《症因脉治·大便秘结论》云:“怒则气上,思则气结,忧愁思虑,诸气怫郁,则气壅大肠,而大便乃结。”

1.2 肺失清肃,腑气不通

肺主宣发肃降,调节全身水液的输布,而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清肃下降,气机调畅,布散津液,则能促进大肠传导,便于糟粕排出。唐宗海《医经精义》云:“大肠之所以能传导者,以其为肺之腑,肺气下达故能传导。”《黄帝内经》记载:“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若肺失清肃,气不下行津不下达,则致腑气不通,肠燥便秘。正如《症因脉治·大便秘结论》云:“气壅大肠,大便乃结……肺气不能下达,则大肠不得传道之令,而大便亦结矣。”

2 治则治法概要

便秘的治疗主要以恢复大肠传导功能、保持大便通畅为原则。辨证当论虚实,对于热结、气滞、寒凝等实邪导致邪滞肠胃、壅塞不通的实秘,众多医家多予泄热、理气、温散、通导之法,使邪去便通;而对于气血阴阳亏虚,导致肠腑失养,推动无力的虚秘,众医家多用益气温阳、滋阴养血之法,正盛则便自通[5]。《景岳全书·秘结》云:“阳结者邪有余,宜攻宜泻者也,阴结着正不足,宜补宜滋者也。”而导师认为:本病治疗当同调肝、脾、肺3脏,以疏肝健脾、理气导滞、润肠通便为治则,切忌一味峻猛攻下,同时注重预防调摄,方取远期疗效。

2.1 健运中焦,通畅肠腑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气亏虚,运化功能减弱,无力行舟或气血津液生化乏源,肠道干涩,失于濡养,则见便秘之症。《灵枢·口问》云:“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脾胃为气机升降枢纽,脾升胃降,气机得畅,肠腑乃和。若升降失常,清气不升,浊气不降,大肠传导失司,可致腹胀、便秘。临证中,导师常用白术、茯苓、炙甘草健脾助运,《本草求真》谓:“白术既能燥湿实脾,又能缓脾生津,且其性微温,服之能健脾消谷,为补脾脏第一要药。”同时伍以桔梗、枳壳一升一降,使清气得升,浊气得降,调理气机,使五脏之气畅达。

2.2 疏肝解郁,调畅气机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有助于六腑的通降。若肝疏泄失职,肝气郁结,气滞不行,腑气不通而便秘。唐容川《医经精义》云:“大肠传导,全赖肝疏泄之力,以理论则为金木交合,以形论则为血能润肠之故,所以肝病宜疏泄大肠,以行其郁结也。”《医学入门》载:“肝与大肠相通,肝病宜疏通大肠;大肠病宜平肝经为主。”故而老师在IBS-C治疗过程中强调疏肝解郁,调畅气机。擅长用柴胡、当归、白芍养肝体、助肝用,疏肝、柔肝并重。

2.3 宣降肺气,润肠通便

肺主行水,通调水道,布散津液;大肠主津,为传导之官,以降为顺。肺气宣降功能正常,人体津液布散于肠道,则大肠能够正常发挥其传导和主津的功能。肺津耗伤或肺气不足,不能输津于肠道,则大肠之津液不足,易致便秘。故老师常用杏仁、蜜枇杷叶、桔梗,意为提壶揭盖,调理肺气,即所谓“上道开,下窍泄,开天气以通地道之功”。

2.4 遣药平和,勿用峻猛

导师认为:IBS-C治疗当慎用峻猛攻下之品,因患者就诊前多滥用导泻之药,又加之病程长、易反复,长此以往,必损耗脾胃之气,而致肠道菌群失调,肠道调节功能紊乱,久治难愈。《医学纲目》云:“如妄以峻利药逐之,则津液走,气血耗,虽暂通而即秘矣,必更生他病。”故在治疗上须时时顾护脾胃,培补后天,万不可图一时之快而一味峻下,耗气伤正。

2.5 调畅情志,摄食有度

由于情绪不畅为本病诱发因素,再加之本病病程长,病情易反复,患者常背负沉重的心理压力,易产生躯体化症状和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而这些不良情绪反过来又使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更敏感、强烈,加重患者病情,故导师在药物治疗本病的基础上,强调多与患者沟通,嘱其预防调护的重要性。治疗前耐心向患者解释病情,使其正确认识该疾病以消除紧张情绪,在生活中保持良好心态,避免情志刺激;日常饮食叮嘱患者少食辛辣、油腻、寒凉等刺激性食物,增加水果、蔬菜、粗纤维的摄入;平素加强身体锻炼,避免久坐少动;定时排便,集中注意力,必要时可采用马桶垫脚凳,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3 遣方立药分析

田老师从“肝脾相关”理论出发,基于“木郁达之”的原则,以逍遥散为基础方,结合多年临床经验,遵循组方配伍原则,自拟“疏秘汤”治疗IBS-C,辄获良效,药物组成:柴胡、当归、白芍、茯苓、白术、莱菔子、枳壳、桔梗、蜜枇杷叶、杏仁、干姜、炙甘草、生姜、大枣。方中以柴胡为君药,疏肝解郁,条达肝气,《本经》谓:“主心腹肠胃结气,饮食积聚,寒热泄气,推陈致新”。当归养血和血、润肠通便,白芍养血敛阴、柔肝缓急,二者与柴胡共用养肝体,助肝用。肺与大肠相表里,且“诸气膹郁,皆属于肺”,故用蜜枇杷叶、杏仁、桔梗宣降肺气、润肠通便,莱菔子、枳壳理气宽中、行滞消胀、顺气开郁,5药共为臣药。木郁则土衰,故以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实土以御木乘;干姜降逆和中,辛散达郁;此4药共为佐药。炙甘草、生姜、大枣顾护胃气、调和诸药,为使药。本方肝脾肺同调,健脾养肝并重,疏肝柔肝并用,行气养血并行,诸药合用,共奏疏肝健脾、理气导滞、润肠通便之效。对于老年人、体质虚弱的病人,可加郁李仁、火麻仁等润肠通便;病久入络,瘀血征明显者,酌加桃仁活血化瘀;腹胀明显,大便粘滞不爽,排便不畅者,加木香、槟榔。

4 病案举例

患者,女,25岁,2017年4月17日初诊。主诉:大便干结难解2年余,加重1周。刻下症见:大便干结,4 d 1行,伴腹胀、嗳气,情绪烦躁,胸胁胀满,纳差,小便可,夜寐安,舌质红,苔白,脉弦。患者自诉2年前,因学业负担重,情志不舒而发便秘,大便干结,常4~5 d 1行,自服“润肠通便药”,可短暂缓解症状,但饱餐或生气后上述症状易反复发作。1周前,患者生气后再次出现大便干结难解,伴腹胀、嗳气,时有两胁肋部胀满疼痛,遂来本科门诊就诊。既往体健,否认手术史及其他特殊疾病史。辅助检查:结肠镜检查、粪常规、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均未见明显异常。西医诊断: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断:便秘,证属肝郁气滞证。治宜疏肝健脾、理气导滞、润肠通便。给予中药汤剂口服,处方:柴胡10 g,当归15 g,炒白芍20 g,茯苓10g,麸炒白术30 g,干姜5 g,蜜枇杷叶20 g,枳壳15 g,炒苦杏仁10 g,火麻仁10 g,炙甘草5 g,生姜10 g,大枣10 g。6剂,水煎服,1 d 1剂,分早晚温服。同时嘱咐患者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油腻及辛辣食物,定时如厕。2017年4月24日,二诊:服药后患者大便质稍软,2~3 d 1行,腹胀,胸胁胀痛稍有减轻,胃口渐佳,舌红,苔白,脉细弦。故将当归加至20 g,柴胡改为15 g,另加炒莱菔子20 g,继服14剂。2017年5月8日,三诊:诉服药后症状明显缓解,情绪改善,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原方调理1周以巩固疗效,随访2个月未复发。

按 该患者初因学习压力大,情志不畅而诱发本病,且在饱餐、生气后症状反复发作,由此可知患者为情志不舒,肝郁气滞,木失条达,疏泄无权,横逆犯脾胃,使脾失运化,胃失和降,大肠传导失司,通降功能失调,糟粕蓄之不去所致。方用柴胡疏肝解郁,条达肝气;当归养血和血、润肠通便;白芍养血敛阴、柔肝缓急;蜜枇杷叶、杏仁宣降肺气、润肠通便;伍以火麻仁滑肠通便;莱菔子、枳壳理气宽中、行滞消胀;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实土以御木乘;干姜降逆和中,辛散达郁;炙甘草、生姜、大枣顾护胃气。诸药合用,共奏疏肝健脾、理气导滞、润肠通便之功。

猜你喜欢

润肠肺气情志
基于“肝主筋脉,调畅情志”中医辨治帕金森病抑郁的思路和方法
中医情志关怀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情志护理对肾移植术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我家秘方
处暑
——保养肺气 春捂秋冻
浅谈喉咳肺气虚证
A Review on Clinical Study on Treating Postoperative Constipation in Mixed Hemorrhoids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人到中年补肺气
Systematic Evaluation of Maren Runchang Pill (麻仁润肠丸)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Senile Constipation
刘勰“文以明道”中的情志主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