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学科基于对话教育范式的评价研究

2017-12-08张莉��

考试周刊 2017年18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

张莉��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大力推行,传统教育背景下的教学方式和理念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学生的要求,对话教育范式正是依托于此而产生并且逐渐被教师所接受的。文章立足于当今的时代背景,运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对对话教育范式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意义、要求、分类、建设和制约分别进行了系统、科学的分析,供相关教师进行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对话教育;范式评价

一、 引言

作为在新课改背景下被国家所大力推行的教学模式之一,对话教育的出现能够满足素质教育中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有关要求,因此,运用对话教育开展小学数学教学,不仅可以对传统教育模式下稍显僵化和无趣的课堂教学氛围进行活跃,还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主动对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探索,提高教学效率,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 对话教育对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

小学数学在教学内容方面与其他阶段所开展的数学教学而言相对简单,但是却对逻辑性具有极高要求,这是因为小学作为数学学习的开端,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行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这一阶段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和习惯,才能在最大限度上保证学生在今后数学学习过程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对话教育与新课改中对课堂教育的要求基本一致,但是需要教师注意的是,在该教育模式下所开展的课堂教学,其主体不再是应试教育背景下的教师,而是逐渐向学生进行转移,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对其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通过适时的交流和沟通,帮助学生培养起系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今后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 小学数学学科对话教育范式的要求

保证对话教育高效开展的基础是进行教育活动主体的平等,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生通过交流的方式获取相应的信息、经验或技能,最终达到对自身能力进行提高的目的,因此,对话教育的核心是平等,最终目的是保证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对话教育作为符合当今社会形式的教育范式,适用于小学、初中或高中等任意阶段的学生,教师需要明确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用对话教育范式的特点共有以下几个:第一,将日常生活作为载体,这是因为在日常生活中需要运用数学知识的频率极高,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二,将课程标准作为核心,和其他任意学科一样,数学也具有相应的课程要求,因此,对教学成果进行检测是将对话教育和传统意义上的活动教育进行区分的主要标准;第三,小学生在面对教师的过程中极易产生紧张或是其他不安的情绪,因此,教师应当保证对话教育主基调是轻松、欢快的。

四、 小学数学学科对话教育范式的分类

第一,构建科学、合理对话情境的教育范式。通过在课堂上构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情境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对话,在对话过程中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第二,引导学生主动与他人进行对话的教育范式。师生间的交流沟通是远远不够的,想要保证学生全方面的提升,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与同学、父母进行对话,通过与不同人群的交流,形成科学合理的教学机制;第三,针对自身存在的不足进行自我反思对话的教育范式。該种方法更加适合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已经具有了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他们可以主动对自身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思考和解决;第四,基于文本对话的教学范式。即通过对学生听觉、视觉等感官进行全方位、多领域的刺激为基础,以图形、文字或动作为途径开展相应的对话教育。需要教师注意的是,小学生自身所固有的特点决定了其并不适合在初、高中运用较为广泛的人际交流,这是因为,互联网自身所具有的隐蔽性导致其所包含的价值观、文化信仰等内容错综复杂,对于尚未建立起完备世界观的小学生来说,在进行人际交流的过程中,极易由于互联网内容的错杂性而对自身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五、 小学数学学科对话教育范式的建设

对话教育作为教师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中极为重要的方式之一,该教育模式的构建源于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进,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明确一点,每一位学生由于受到自身成长环境、家庭教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认知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因此,运用对话教育开展数学教学的核心在于教师通过对不同学生在认知方面的差异性进行掌握,并且采用相应的情感和知识体系开展教学,提高学生在认知方面的统一性,进而实现提高教学效率的最终目的。

(一) 教学策略

策略,顾名思义是指谋略的一种,也就是宏观意义上教师针对小学数学课堂现状所进行的思考,课堂作为较为典型的开放系统,课堂主体以此为平台所开展的知识和情感交流是保证课堂发展的基础,因此,可以说小学教师和学生的发展都与课堂息息相关,如果无法保证课堂始终具有高度的活力,那么对教师和学生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对话”一词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其加以解释:第一,不同群体间通过语言的方式进行互相交流;第二,不同群体通过对图形、符号、动作或其他工具的运用,完成交流的目的,而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所开展的对话教育应当以第二种解释为基准。通过对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小学数学课堂的现状进行研究和归纳可以发现,以下对话方式的运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第一,交流策略。通过学生与课堂环境所产生的交流,保证学生将自身所获得的知识和情感进行有机结合,最终形成双向的互动;第二,实践策略。也就是在某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堂情境下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角色的模拟,例如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将课堂作为超市,让学生模仿卖家和消费者进行交流沟通,通过对商品金额的计算,使学生掌握相关数学知识;第三,感知策略。通过对学生感觉器官进行全方位、多领域的刺激,使其对自身固有的认知系统进行重建,这样做更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二) 对话方式的选择

通过对各个学校的数学教师以及学生进行采访可以发现,对话教育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难以取得相应成果的主要原因在于小学教师对该理念的认识存在不足,这就导致教师无法选择与学生需求相符的对话形式,这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对教师讲述内容的理解出现偏差,因此,选择合适的对话方式是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掌握的主要内容。一方面,教师应当了解在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学生与教师在课堂上的地位正在趋于平衡,而以此为基础开展课堂对话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始终保证对话姿态的平等,让学生将教师视作朋友,并且主动与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时的穿插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奇闻趣事,活跃课堂氛围,保证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另外,教师需要明确的一点在于,只有对学生表现出足够的理解和尊重,学生才会主动参与到对话中来。

六、 小学数学学科对话教育范式的制约

(一) 学生的学习态度

传统应试教育的关注重点主要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练习和记忆,而对话教育则更加重视对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进行培养,与问答教育最大的不同在于,在开展对话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始终保持极高的参与度,因此,应试教育和问答教育二者本质上大同小异,而对话教育则更加符合新课改中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有关要求。

(二) 学生的学习环境

课堂作为小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主要平台,无论是座位的排列还是教师所处的位置,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心理影响,因此,教师需要对学习环境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构建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保证对话教育的实施,最终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七、 结论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学科的对话教育范式是将新课改的有关要求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产物,是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通过对话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对所学知识进行思考,能够在完善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口语表达能力,为学生今后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其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惠芳.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对话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05:59-61.

[2]任茜.对话式德育课堂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3]王得圣.试论小学数学“对话教学”的实施策略[J].学周刊,2016,29:66-67.

[4]孟祥瑞.小学高年段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4.

[5]沈小林.浅析对话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6,23:267-268.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
数学教学中的互动教学策略探究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优化例题呈现方式夯实数学教学研究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