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基层站段青年后备管理人才的培养

2017-11-29罗媛

西部论丛 2017年8期
关键词:新形势人才培养

罗媛

摘 要:“交通强国、铁路先行”,面对铁路建设、改革加快推进的新形势新要求,对人才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尤其如何做好后备管理人才的培养,值得人事部门积极思考和不断探索。

关键词:新形势 后备管理 人才培养

“创新实干、精益卓越”凝练了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公司的发展愿景,更为段管理人才队伍的培养指明了方向。加快培养一支门类齐全、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青年后备管理人才队伍,为铁路企业科学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

一、现状分析

1.铁路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

近几年来,随着铁路改革发展的快速推进,杭州工务段的安全生产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随着杭甬高铁、宁杭高铁和杭州东枢纽、衢常线等新线的陆续接管和杭黄高铁、衢宁高铁新线的提前介入,营业里程1216.9公里,延展长度3160.05公里(正线2270.186公里)、道岔3016组(正线1251组)。其中高铁桥隧设备桥梁258座/281764米;隧道69座/62477米;涵洞444座/13487米,计209073换算米。大量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投入运用;生产布局、运输组织等方面都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高铁铁路、提速区段、普速铁路等对管理人才队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我段现有管理人才队伍素质现状分析

近几年来,由于我段管辖设备的增加和人员的老化,路局积极引进人员,为我段补充了100多名大中专生与复退新职工,因此我段人员年龄结构及时得到调整,职工平均年龄从2009年的45岁下降至今年的40岁。但从工务养修管理资历和经验上分析,属于早期成长期的管理人才181人,占到45%,未来五年内退休人员占18.8%,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杠铃式结构,人员出现严重断层,队伍素质从年龄、资历等方面不合理。

2.我段青年人才素质现状及分析

高校大学生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时我段后备管理人才的主要来源,至2017年,杭州工务段共计职工2923人,其中管理岗位406人,在一线生产岗位锻炼的大学本科及以上毕业生有139人。通过现场调研发现,现场骨干型管理人才能力储备不足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在实际生产管理工作中,后备青年人才显现出因技能水平不高,施工管理和现场安全控制能力还不能完全成为骨干力量。

杭州工务段立足现场实际需要和未来发展,认真分析青年后备管理人才素质现状与形势发展的需求差距,找到问题的难点重点,以“人才源于一线、一线培养人才”为中心,完善青年人才培养体系,充分发挥各类平台和多元化培养手段为辅力,积极探索快速有效的培养方式,促进青年管理人才队伍素质的不断提升。

二、主要措施

1.深化职业素质培养

①适当延长在较艰苦的一线岗位上的任职时间,以便得到更多的磨练、摔打与考验,使他们在实践中磨练意志、积累现场经验、加强沟通锻炼,增长技术业务才干,同时甩掉眼高手低、纸上谈兵、急功近利等弱点。加强对日常跟踪和目标考核,让他们在生产一线关键岗位“赛马”竞争,分出优劣,重点掌握。

②注重轮岗培养。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基层一线岗位,让每个大学毕业生经历全程历练, 力促他们扎实根基,切实与企业进行全方位的深度接触,为今后走向管理岗位和承担重要关键岗位职责打下坚实的基础。

③差异化精细养。每个高校毕业生的新职工自身的天资禀赋有差异,对于学习能力强,资质较好的大学生,成熟较一般大学生速度自然更快。适当放宽年限要求,提前纳入一般管理岗位或专业技术岗位使用,激励青年人才自我“催熟”。

2.優化培养体系

①培养制度化。段制定了《杭州工务段高校毕业生见习、定职和早期培养管理办法》、《杭州工务段大学生选拔到工班长岗位的指导意见》、《杭州工务段一般管理人员选拔任用工作暂行办法》,规范青年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使用。

②畅通成才通道。建立经“1次推荐、3次培训,2次择优选拔”,工班长平台成长成才通道。目前我段有75名大学生已通过层层选拔,取得集团公司工班长任职资格在工班长或工长助理岗位上任职,纳入管理后备人才队伍。

③以“用”促“培”。 一是岗位交流,通过轮岗、下派锻炼、挂职锻炼的方法,给他们舞台,促使他们进步。二是构建民主推荐、竞争上岗、公开招聘竞争平台。在择优竞聘之中,改进考察方式方法,大力选拔经过艰苦复杂环境磨练、实践证明优秀、有培养前途的大学生走上合适岗位,得到重用。三是加大梯次培养选拔力度。按照“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原则,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分梯次加大培养选拔力度,根据实际选拔任用一批,适时储备一批,使大学生培养选拔形成源源不断、波浪式推进的良好态势。

3.平台化成长机制

①以各类竞赛为平台。鼓励青年人才参与撰写的技术总结或专题论文,并组织发表会,进行集中评比,对获奖论文,及时奖励。

②以段首席工程师工作室和郑余良技能大师工作室等为平台。通过组织项目培训、技能竞赛、科技研究、观摩学习等形式,营造青年人才学技练功的良好氛围。

③以专题会议交流为平台。每年召开大学生座谈会,请具备“榜样”效应的青年人才发言,从而起到更好的模范带头作用。

4.多元化的培养手段

①送外培训。积极输送优秀青年人才参加实践锻炼基地学习和高校举办的持续培养锻炼班。

②“师带徒”培养。 优秀青年人才与企业领导层、中层干部、首席工程师、青年科技人才签订师徒协议,以一带一的形式帮带和加快优秀大学生的成长。

③推动“双师型”人才队伍建设。鼓励报参加名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取得“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切实提高青年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

5.系统化职业生涯

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和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 把青年人才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和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有机结合起来, 企业根据每个大学生自身条件和潜能、特长及所学专业的不同,制定详细的跟踪培养方案,并适时调整,并引导和帮助大学生逐渐清晰和明确自我职业规划。使企业的发展带动人才的成长, 让人才的成长发展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在铁路建设高速发展的时代,在知识型人才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人力资源建设核心内容之一的今天,企业青年后备管理人才的培养和使用的问题值得我们继续不断的思考和总结。

猜你喜欢

新形势人才培养
新形势下“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新形势下的外企财务管理建议分析及相关问题阐述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新形势下班集体建设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