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契约视角下的大学新生适应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7-11-01李飞张丽

世界家苑 2017年11期
关键词:心理契约对策研究

李飞 张丽

摘 要:大学生与高校之间也存在着由隐性、非正式的期望构成的心理契约。从心理契约角度审视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有利于新形势下做好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本文指出了心理契约视域下开展新生入学教育的意义,分析了大学新生心理适应期的常见问题,最终提出了心理契约视域下开展新生入学教育的措施。

关键词:心理契约;新生适应;对策研究

心理契约又称心理期望,指存在于个人与单位之间的期望或者承诺,强调在正式的契约之外,还存在着隐性的以及非正式的期望。[1]大学生与高校之间也存在着由这些隐性、非正式的期望构成的心理契约。从心理契约角度下审视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将心理契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引入到新生入学教育领域并开展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有利于新形势下做好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

一、心理契约视域下开展新生入学教育的意义

心理契约视域下开展新生入学教育,有利于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和行为方式,引入管理心理学的心理契约概念,可以创新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思路和理念,探讨从心理契约角度去满足新形势下高校新生的各种心理诉求,有助于进一步丰富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和相关管理工作理论。心理契约视域下开展新生入学教育有利于立足大学新生群体,服务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在审视大学新生自身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路径的基础上,减少新生心理契约违背或破裂后带来的消极影响,准确把握、指导和引领大学新生未来的思想和行为,共建高校与大学新生之间和谐的心理契约,最终提高大學新生对学校的满意度,为高校有的放矢地制定新生入学教育方案和相关管理制度提供可操作性的依据,提升高校的管理效能。心理契约视域下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强调学校针对学生层面上心理契约的产生、内容以及特点。作为形成心理契约的背景和环境创建方,高校应该积极进行引导和自我完善,形成与学生之间和谐的心理契约关系,创建一个美满和谐的大学校园。

二、大学新生心理适应期的常见问题

1.学习方面的适应问题。高考后,部分学生认为来到大学就可以稍微放松一下,但入学后,却发现并不像别人口中说的那样轻松,学习任务依旧繁重,进而表现出失落,学习态度不适应。部分学生思想仍停留在中学阶段的灌输式、模拟训练式的学习方式上,不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尤其是大学里大班授课,教师授课速度快,每节课讲授知识点多,有时多名教师上同一门课程,这都让一些学生难以适应。大学的学习必须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学习习惯,是主动的学习,部分大一学生还未从思想上转变。

2.生活方面的适应问题。高中生一般离家近,拥有自己的生活空间,生活起居基本上都由父母安排,学生只负责学习,因此生活上有依赖性。大学生活要过集体生活, 没有父母贴心照料,一切靠自己,这一变化对依赖性强的同学是个挑战。[2]新生对生活环境上的适应不良有多种表现,如自理困难、不会“理财”、不适应学校所在地的气候或饮食等。快速适应大学环境,培养独立生活能力,已经成为新生入学后面临的重要课题。

3.人际交往方面的适应问题。当代大学生以独生子女为主,缺乏主动交流意识,遇到问题时不知道换位思考,寝室小摩擦是新生的常见问题,容易造成寝室关系的紧张。部分学生有意愿与别人交朋友,却不懂得如何与别人交往,特别是跟异性同学交谈时出现脸红,甚至语塞等情况,无法将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出现心理上的困扰。高中是小班上课,老师会及时关注和帮助学生,大学里经常大班上课,加之老师教学、科研、管理任务重,不能及时关注每名学生,致使一些新生感觉自己“被忽视”。

三、心理契约视域下开展新生入学教育的措施

1. 开展内容丰富的新生入学教育,引导新生正确的认知

为帮助新生尽快融入大学生活,引导新生完成从一名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高校应开展内容丰富的新生入学教育。新生入学教育要从人生发展目标确立、良好生活和学习习惯培养、正确认知学校和自我等方面,制定详细的新生入学教育方案。学生工作相关部门要齐心协力,准确、高效、扎实的对新生进行入学教育。新生入学教育从内容上可以分为理想信念、校情校史、校园文化、职业规划、安全知识、心理健康等教育内容。为了增强入学教育的效果和感染力,减少灌输性教育,还可以开展一些创新性的教育方式,如朋辈辅导、素质拓展、班级团辅等。[3]通过新生入学教育,让新生知道什么是大学、为什么读大学、怎么读大学,帮助他们走出困惑,砥砺前行。

2.进行卓有成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新生调整好心态

高校要高高度重视新生入学后的心理不适应现象,主动开展卓有成效的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其提升心理保健意识与水平。高校面对新生入学后引发的各种困惑、失落,应该采用个体咨询、团辅、电话咨询等各种方法,对其开展卓有成效的心理指导,帮助新生找到心理问题的根源,助其自助,实现自身的心理平衡。为了提升新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适应能力,高校应该加强新生人际交往、学习方法、情绪、自信等方面的心理训练,帮助新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排除新生各方面的心理障碍,让新生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以良好的心态顺利的完成未来四年的大学生活。

3、营造符合实际的新生自我教育,发挥新生主观能动性

内因决定事务的发展,高校和教师在新生入学教育中的付出是否有效果,最终取决于新生自身。新生入学教育的改革和创新,需要充分发挥新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主动参与其中。部分新生在新的学习环境中,优越感消失,自卑感凸显,此时高校要引导新生进行自我反思,要指导新生重新树立信心,正确看待自己与他人,调整好心态。高校还要引导新生进行自我教育,让新生认同入学教育,认识到入学教育的必要性,接受入学教育的内容,并自觉内化。[4]一些新生进入大学后缺乏明确的人生目标,此时高校要引导新生进行自我规划。新生要主动了解专业特点、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对人才的需求,确立适合自身特点的人生规划,为今后的成长成才做好准备。

4.做好以人为本的新生入学准备,满足特殊学生的需求

高校如果要提高新生群体的满意度,需要提前做好新生入学准备。针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高校要提前将国家和学校的资助政策告知学生,用好绿色通道,提供勤工助学岗位,解决好新生入校后的生活困难问题。针对少数民族学生,高校要考虑到其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的特点,在食堂开辟清真窗口,符合规定情况下提供专门场地。另外,还要注意加强少数民族新生的国家意识,培养其爱国情感。针对残疾学生,高校要考虑其现实需要,在宿舍安排、日常学习等方面给予特殊照顾,方便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学校要以人为本,提前筹备,满足特殊群体学生的需求,创建一个美满和谐的大学校园。

参考文献

[1] 王卓亚.“95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实效性探究[J].法制与社会,2016(05)

[2] 张红.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体系化探析[J].河北企业,2015(06)

[3] 黄亮,蔡静,叶姗.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模式的审视与反思[J].广东化工,2013(04)

[4] 罗水荣.精准教育:提升大学新生入学教育质量的新探索[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6)

作者简介

李飞(1982.10-)男,汉族,山东泰安人,研究生,江西农业大学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单位:1江西农业大学;2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药学院)

猜你喜欢

心理契约对策研究
心理契约破裂与酒店员工离职意向的相关研究
嵌入心理契约的馆员知识服务能力建设研究
基于心理契约的高校学生班委干部管理及培养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基于心理契约理论的西部高校教师激励机制实证研究
授权型领导、心理契约与员工的组织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