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拟人”手法在初中化学教学难点中的突破

2017-11-01王刚

世界家苑 2017年11期
关键词:包公氢气拟人

王刚

在文科教学中,作为拟人这一修辞手法大为常用。它能把没有生命的东西或没有思想的事物赋予思想和情感,使它们活起来,动起来,让人们能更好、更清晰地认识这些事物。拟人这一媒介在文科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对于理科的教学和学习,整天不是推导就是演算,不是列方程解应用题,就是背诵定理和定律。一句话,文科和理科的区别就是:在说话,看电视,争论,游山玩水,人际交往等方方面面都能学习文科,而埋头苦算则是理科的特点。笔者认为:理科当中的很多重难点,特别是微观领域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在理解和记忆上都面临着较大的困难。既然这样,为何又不可以把理科知识拟人化,赋予理科知识以思想和情感,也让学生清晰地、轻松地掌握这些知识呢?

笔者任教初中化学多年,对初中化学的一些抽象内容和难于理解的概念借鉴和使用了拟人的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举出几例以抛砖引玉。

例1:在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这个课题中,作为核外电子的排列情况是,能量大的离核远,能量小的离核近,这不为什么,这就是一种现象,一种自然规律。学生在记忆的时候当时还可以明显区分,可时间长了就不敢保证出现问题,因为这种规律是一种定性规律,无任何推理的过程,就是一个记忆的过程,所以学生就有可能错误地记成能量大的离核近,能量小的离核远,出现颠倒错乱的现象。在此就可以用拟人的方法进行直观教学,把原子比喻成一个家庭,原子核是父母,围绕原子核旋转的电子是子女,。假如这个家庭共有三个孩子,老大10岁,老二6岁,老三才1岁。请问同学们,这三个子女中谁的力气(能量)最大?基础再差的同学都知道,老大的力气最大,老三的力气最小。再请问三个子女离父母最近的是谁?肯定能得出统一的答案“老三”。在生活中大家都知道,小弟小妹肯定随时跟在父母的附近,随时受父母的呵护,年长的大哥大姐肯定要离父母远一些。这一生动的比喻,紧密地贴近了生活,让微观的知识宏观化,一目了然,会让同学生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牢记这一知识点且终身不忘。

例2:在置换反应这一概念的教学中,学生总是死记硬背“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为了让学生快乐学习,高效吸收,这一概念可用拟人方法更为直观,像讲故事一样完成该概念的任务。以Zn+H2SO4=ZnSO4+H2为例来说明,“Zn”孩子是一个很活泼,甚至很调皮的孩子,“H”是一个很老实的孩子,反应前两个“H”孩子坐在SO4这根板凳上,反应过程中“Zn”孩子和“H”孩子发生了冲突,争抢SO4这根板凳,最终两个“H”孩子被“Zn”孩子推了下来,而“Zn”孩子占据了这根板凳,两个“H”孩子以前不团结,分头坐在板凳的两边,被推下来以后,才发现团结的重要性,于是两个“H”孩子的手就牵在了一块。(如图,看图说话)所以置换,就是位置发生变换。这一简单的拟人方法相当于把置换编成了一个活生生的故事,让同学们记忆犹新,很好地掌握了置换反应这一概念。

例3:在氢气还原氧化铜这一实验中,既要求掌握实验现象,又特别强调操作的先后顺序,如不小心,违反了操作,还可能造成爆炸事故。该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为:实验开始先通氢,排尽空气再点灯,由黑变红灯移走,试管冷却再停氢。实验开始先通氢的目的是把试管内的空气排出,防止氢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遇火发生爆炸,然后才开始点灯加热,使纯净的氢气和氧化铜发生反应。由黑变红灯移走,即是黑色的氧化铜转变成了红色的铜,此时停止加热,但还要继续通入氢气直至试管冷却,是防止空气进入试管在受热的情况下与铜反应,从而使实验失败。对该实验的这一段讲解和描述,虽然已经讲得很明白,但学生总会觉得内容太多,很复杂。于是可采用拟人的方法:先描述氢气和酒精灯出场的先后顺序,氢气: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然后用一首诗来描述现象及操作过程,即:包公静坐水晶房,氢风吹拂喜洋洋,突然一阵烈火起,竟使包公变云长,云长急令烈火退,留下氢风吹暖房。(注解:包公:黑脸包公指黑色的氧化铜,云长:红脸关云长指红色的铜),这一拟人的方法,简单的几句话,把著名的历史人物和实验现象挂起钩来,并以诗句的形式把整个实验的先后顺序和现象描述得淋漓尽致,让学生学习兴趣倍增。

例4: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这一知识点较为抽象,虽然通过化学实验能于说明一定的问题,但“饱和与不饱和”到底该怎样去体验呢?这里就以人吃饱这一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比如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定量的水中,不可能无限制地溶解白糖。我们就可以把这一定量的水看成是一个人,白糖就是这个人所吃的饭,当一个人吃饱了,再给他盛上桌来的饭,他就剩下,不能再吃。就像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白糖一样,当饱和后,多加入的白糖就会剩下来,沉在杯底。当外界条件改变,如温度升高时,这一定量的水又能继续把剩下的白糖“吃下去”。这里的温度就相当于一個“说客”,是在“说客”的劝说下水又开始想吃了,所以把剩下的糖又继续吃下去。这一拟人方式把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这一抽象的概念与人的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学生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就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以上几例仅供参考,在多年的化学教学中,笔者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非常融洽。每当我走进教室的时候,总是发现学生都处于兴奋状态,总认为本堂课又将给他们带来什么新的拟人方式,每年学生都能考出好成绩,可能与这种方法有一定的关系吧!

(作者单位:贵州省金沙县沙土镇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包公氢气拟人
拟人手法真多情
包公吃鱼
“女包公”
“女包公”
善恶只在一线间
AP1000核电站安全壳内氢气控制
包公与魔镜
学习用拟人的方法
氢气书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