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017-11-01张明

文理导航 2017年28期
关键词:历史教学自主学习

张明

【摘 要】自主学习,就是学习由“引导“走向“自主”的过程,由“教”走向“不教”的过程。学习的本质在于“多见多闻”外在的知识或智慧,通过不断“结构化整合”的方法,内化其为自我的知识或智慧。结构化整合历史教学的目的在于使教者通过“自主学习”能“一以贯之”,而学者通过“自主学习”能“举一反三”。

【关键词】自主学习;结构化整合;历史教学

美国著名教育家、结构教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杰罗姆· 布鲁纳说:“教学与其说是使学生理解掌握学科的基本事实与技巧,不如说是教授和学习结构。”他强调在学习学科知识的过程中,要让学生通过分析、概括、抽象等思维活动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框架体系,从而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所学知识。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学校教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從种种方面受教育”,“抱着独立自学的精神,随时随地学习。”因此,我们在学校受到的教育方法都旨在为学生将来的独立思考与核心素养打下基础,即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

一、结构化整合历史教学

结构化整合教学就是“学习如何学习”。人教版历史必修三册是以专题史的形式来编写的,而专题是以结构整合的方式呈现的。如单元标题与课文标题之间构成单元结构,课文标题与课文三目之间又构成课文结构,而【历史纵横】【资料回放】【学思之窗】又与正文中的关键词构成结构。因此,教师应当培养学生通过单元标题来构建整个单元结构的能力,然后通过课文知识结构的整合来构建历史知识体系,从而实现单元结构与课文结构的贯通,使得知识通过标题或关键词“一以贯之”。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22课第三目标题为“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我将此目设计为该课的亮点,从而试图引导学生的结构整合能力的培养。首先,按照20世纪80年代、90年代、21世纪初的时间序列,我让三个学生找出其中的大事件;其次,我又让三个学生结合书本,对每个年代的大事件进行“关键词”概括;再次,在黑板上展示每个阶段的关键词,然后问学生这体现了30年来海峡两岸关系的什么特点,学生曰“发展”。从而回归到书本第三目的标题上去,实现以第三目的标题来统领第三目知识结构。此外,还可以通过课文标题来建构课文的结构体系。如该课标题为“祖国统一大业”,便知道课文内容必将围绕“统一”这一关键词展开,结合书本中的“三目”,便可将书本的三目转化为如下结构:统一的背景、统一的政策、统一的过程、统一的展望。因此,专题结构下大多数历史课文都可以采用结构方法进行整合。

结构化整合历史学习法一旦为学生所熟悉掌握,便可以帮助学生自主构建历史事件或历史时间的大背景。而“学生学历史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时空关系混乱,这也是学历史致命的问题。”如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关于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与发展的知识体系便分布在两课的内容里面,需要学生自己去“结构化整合”,而学生一旦知道如此整合,也就更容易理解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是一种发展与不断完善。也正基于这种思维,笔者在上必修二第20课时,首先给学生展示的就是如下几个词:沙俄、苏俄、苏联、俄罗斯联邦,学生可以借助这几个词在上课前就可以感受20世纪俄国的巨大变迁。

二、自主学习下教者的“一以贯之”

结构化整合历史教学如何体现新课程下的教育理念,如何展现教育的本质是“为了人的一生”,如何实现新课标要求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呢,我认为关键在于找到核心的“一”,从而实现“以一贯之”。叶圣陶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为了人的一生,因此这就是教育的“一”,而新课程下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是指导我们教师教学的“一”。

根据现代课程观的观点,教学观、教材观都是受课程的价值观支配的。历史必修一最核心的价值取向就是学生通过对历史上比较典型的几种政治制度的学习、理解和比较,能够认识到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从而树立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服务的理想。依据必修一的核心价值取向,深入研究课程标准,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来理解人教版必修一的基本教学内容:第一,中国从专制走向民主、从人治走向法治的艰难历程;第二,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演变:雅典的直接民主制到代议制民主再到社会主义民主;第三,当代国家关系的民主化趋势。总之,民主和法治是历史发展的潮流。因此,这里的价值观就是指导我们教师历史必修一教学的“一”,以这个“一”“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是历史老师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也是一种教学境界的追求。”

在价值观“一”的统领之下,通过结构化整合的方式,可以实现“以一贯之”。这不仅是教师教学的方法,也是学生学习的方法,故而是自主学习的方法。比如,当我看到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的单元标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便会联想此专题背后的时代问题,即“中国向何处去”。前些年《大国崛起》的播放,中国作为一个大国越来越引起世界的兴趣与思考。但是,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将承担怎样的责任?中国将向人类传播一种怎样的价值理念与文化呢?为此,有必要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什么,而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为着时代需要最先应研究的是儒家思想,看看儒家思想是怎样面对时代问题而不断创新自己的理论体系的。因此,透过单元标题的背后,是与现实密切相关的时代问题存在。而第1课“百家争鸣与儒家思想的形成”和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文标题的背后,也隐含的当时时代问题即历史问题为“封建向何处去”。这是所有问题式教学的“一”,抓住了这些“一”,便能提出切合学生实际情况的真问题,而不是一些空洞的问题。

比如,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背后隐含的历史问题就是:如何避免雅典式的直接民主,民主政治是否只能在城邦体制下实行。所以,代议制民主是对直接民主的反思改进,三权分立等也有防止“直接民主”消极因素的考虑,而第8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就是民主政治在非城邦体制下的试验,体现的是代议制民主与直接民主的理念,以及防止暴民政治的深度思考。同时,第七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的正文内容可以设计这样一些问题来加深对英国民主政治不断发展的认识:为什么说《权利法案》的通过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确立?为什么说责任内阁制的确立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发展?为什说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到责任内阁制的确立体现了英国近代民主政治的发展?又如第9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残余,但为什么它又是一种历史的进步呢?它与德国政治民主化趋势有何关系?历史教学中提出专题背后的历史问题或时代问题,这既是教师的问题,也是学生的问题,这样的历史才是活的历史,才是我们身边正在体验的历史。endprint

三、自主学习下学者的“举一反三”

如果说结构化整合教学在于使教师在自主学习中达到“以一贯之”,那么对学生而说其成功的体现则在于使学者在自主学习中达到“举一反三”。正如叶圣陶所言“教师的讲授无论如何详尽,总之只是举一;学校教育所以能使学生终身受用,全在乎让学生受到锻炼,养成反三的能力。”

教师一旦通过自主学习掌握了“一”,便可以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引导”、“启发”甚至是“点化”。因此,见到智商极高之学生,教师应当点化其做人真谛;见到学生已经刻苦勤学,教师便要适当点化其方法;见到学生学习没有兴趣,教师便要引导其兴趣的培养;见到班级班风之不正,教师则当树班风之正气等。这使得自主学习者能够在群体中实现互相学习,以别人的力量来促进自己的自主学习水平。正因为如此,我常常设计的问题,并不在意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而是看他们是否有主动、大胆而又谨慎的回答,看他们是否经过了自己的独立思考,一旦他们达到这些,我就要给他们极大的鼓励,甚至是掌声。这样的做法与其说是鼓励某个人,我个人认为最关键的是引导了全班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价值追求。

这种点化又可理解为一种兴趣的培养,帮助学生现实联系历史的能力。比如我在讲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的

(下转第71页)(上接第70页)

时候,我给出一幅图,内容是林则徐禁烟。然后我向全班同学发问,“大家可知道这是林则徐在什么地方销烟”,当时全班几乎一致回答说“虎门销烟”。然后,我问大家你们从什么地方看出是虎门这个地方的,结果很多同学说,初中历史书上就说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我告诉学生们,这张图发生的地点不在虎门,而在江苏,那么它发生在江苏的什么地方呢?有的说是南京,有的说是扬州,等等。最后我告诉他们这个地方就在我们今天的苏州,而林则徐销烟就是在我们学校不远的地方——石路南浩街,学生才恍然大悟。这种导入方法,我认为可以打破学生的习惯思维,培养他们说话“论从史出”,更重要的是,这种历史联系现实的做法,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主动性,无形中推动了他们自己去参观学习的想法。

举一反三的另类解读,是自主学习者的大境界,即开始向身边人、事或物进行感悟,在多见多闻中顿悟“一”、贯通“一”。比如陈亢问孔子的儿子伯鱼,他在孔子那里学到了什么?伯鱼说:孔子问过我两次,一次是问我有没有学诗,然后告诉我“不学诗,无以言”;又有一次问我有没有学礼,然后告诉我“不学礼,无以立。”陈亢听此后,非常高兴地说,“闻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远其子也。”这就是举一反三的能力,也是进入到真正的自主学习的阶段。

结语

人诚能虚心向身边学,便能对别人多一份宽容与理解,便能对外在知识存在一份“温情与敬意”,这就使的自主学习者进入到乐之的境界。这样的自主学习者,便能自得其师。其接受教育的过程,便如“春风化雨”;其自主学习的过程,便“如沐春风”。

【参考文献】

[1]叶至善等编.《叶圣陶集》(第11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256.21.72

[2]鱼翔.高中历史教育:必待适切的教学法提升效能——结构提示法教学心得[J].中学历史教学參考,2004(7):24

[3]席长华.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如何体现核心价值取向——以人教版必修一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0(7):25-26

[4]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178-179endprint

猜你喜欢

历史教学自主学习
农村中学历史教学的反思与对策
“互联网+微课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三 R”作用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