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羊肚菌不同栽培品种间拮抗试验反应

2017-11-01申坚定宋君锋马琳静芦春艳王栓成王满盈

中国食用菌 2017年5期
关键词:羊肚区分菌丝

马 瑜,申坚定,宋君锋,马琳静,芦春艳,王栓成,王满盈

(1.南阳市农业科学院,河南 南阳 473083;2.新野县农业局,河南 新野 473550;3.南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河南 南阳 473000;4.西峡县食用菌办公室,河南 西峡 474550)

羊肚菌不同栽培品种间拮抗试验反应

马 瑜1,申坚定1,宋君锋2,马琳静1,芦春艳3,王栓成4,王满盈4

(1.南阳市农业科学院,河南 南阳 473083;2.新野县农业局,河南 新野 473550;3.南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河南 南阳 473000;4.西峡县食用菌办公室,河南 西峡 474550)

利用拮抗试验对子囊菌属的羊肚菌栽培品种进行初步区分鉴别,反应型大多为色素沉积、隆起型或隔离型,证明拮抗试验对羊肚菌品种间区分是可行的。

羊肚菌;拮抗;栽培品种

拮抗现象(antagonism)是由多基因控制的异源不亲合反应。控制2个菌株双核菌丝体不亲合性的多个基因位点只要有一处不同,菌丝体相互接触时不亲合反应就会发生,并在接触区出现色素、菌丝隆起、菌丝稀疏等现象[1]。常见的拮抗反应有隆起型、隔离型、沟型,拮抗试验操作简单,结果容易辨别分析,常用于担子菌的菌种鉴别研究。但是对于子囊菌是否适用,拮抗试验能否对不同品种进行区分鉴别,值得探讨。

羊肚菌(Morchella spp.),又称美味羊肚菌,别名羊肚菜、羊肚蘑、地羊肚子、木耳蘑菇、编笠菌、阳雀菌、蜂窝落等,因其菌盖表面生有许多小凹坑,外观极似羊肚而得名,它是1种野生名贵食(药)用真菌之一,有“食用菌皇后”之美誉[2]。羊肚菌隶属于子囊菌亚门 (Ascomycotina) 盘菌纲 (Discomycetes) 盘菌目 (Pezizales) 羊肚菌科 (Morchellacea)。

研究表明,不同来源的羊肚菌其最佳碳、氮源不同,因为不同种 (株)的羊肚菌对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要求不同;即使同一菌株在不同的营养条件下,菌丝的形态、颜色等培养特征也不完全相同,这些差异反映了羊肚菌生理特性的多样性。一般情况下,在生长初期,羊肚菌菌丝呈现白色或淡黄色,绒毛状,有光泽,尖端分泌有针尖大小的无色露珠状液体,随后菌丝尖端出现树枝状或多指状分枝,分枝逐渐增多并交织成网格状,构成一个复合的整体。生长中期,菌落会分泌1种深褐色色素至培养基中,色素由菌落中心较老的菌丝分泌,使菌丝呈棕黄色。随着菌丝的老化,菌丝分泌的色素扩散到平皿四周,使菌落由深棕色转为褐色,光泽随之消失[3]。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种的羊肚菌菌株具有不同的培养特征,包括生长速度、生长习性、菌核发育、菌丝和菌核的颜色等都有明显的差异。即使是羊肚菌的同一菌株在不同的培养基中的培养特征也不完全一致[4]。

1 材料与方法

2015年4月,笔者结合南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西峡县食用菌办公室对河南南阳羊肚菌栽培进行考察,收集了15个不同栽培点羊肚菌子实体进行分离(表1),经室内培养后进行拮抗试验,具体试验方法如下。

试验用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pH自然。

试验方法:PDA培养基室内斜面培养,菌丝长满后接种至培养皿(直径90 cm,20 mLPDA培养基),每皿接种2种菌株,25℃培养10 d后观察反应型。

2 结果与分析

观察培养皿内菌株菌丝交界处是否有拮抗反应,具体结果见表2。

表1 羊肚菌栽培品种采集记录和编号

表2 羊肚菌品种间拮抗反应记录表

羊肚菌菌丝在培养皿内生长迅速,不同时期菌丝形态差异较大,3 d左右气生菌丝即可布满培养皿表面,但是不同品种间不表现出任何拮抗反应型;5 d左右气生菌丝消退,不同品种羊肚菌菌丝形态表现差异,颜色主要为白色或淡褐色;7 d~10 d菌丝形态差异显著,菌丝颜色从白色至深褐色,部分品种产生菌核,不同品种间拮抗反应型表现明显,主要表现为色素沉积为明显特征的隔离线,反应型为隔离型或隆起型(图1、图2)。

图1YD7与YD9间拮抗反应

图2YD8与YD9间拮抗反应

而未表现出拮抗的品种表现为菌丝颜色、形态一致,菌丝表面平整,无色素沉积或菌丝隆起等现象 (图 3)。

图3 YD3与YD10间无拮抗反应

羊肚菌品种之间拮抗反应会出现菌丝颜色、形态差异性,说明羊肚菌品种间存在生理特异性,例如图1中YD7与YD9颜色差异明显,而YD8与YD9间颜色区分不明显,但是色素沉积带和拮抗隆起明显。

羊肚菌品种间拮抗反应可区分不同的品种,但未表现出拮抗现象却不可确定为同一品种且拮抗仅作为品种间两两区分,不具备关联性,如YD3与YD7、YD10、YD14均无拮抗反应,YD14与YD3、YD7无拮抗反应,但是 YD7与 YD10、YD10与YD14之间均有拮抗反应,这表明羊肚菌品种间存在较大的变异性。

笔者挑取不同羊肚菌品种菌丝在光学显微镜下进行观察见图4、图5。

图4 YD10光学显微镜下羊肚菌菌丝及菌核形态

图5 YD12光学显微镜下羊肚菌菌丝形态

从图4、图5可以看出,YD10与YD12存在拮抗反应(表2),光镜下YD10和YD12菌丝虽存在差异,但不能作为品种区分鉴别的依据,因此建议结合食用菌品种真实性鉴定国家标准,如同工酶电泳、SSR、ISSR、RAPD等方法,对羊肚菌品种间进行准确的鉴定区分。

3 小结

利用拮抗试验对羊肚菌不同品种进行区分鉴定是可行的,表现拮抗反应的可区分为不同的品种,未表现出拮抗现象的不可确定为同一品种且拮抗仅作为品种间两两区分,不具备关联性。建议结合同工酶电泳、SSR、ISSR、RAPD等方法,对羊肚菌品种进行鉴定更加科学。

[1]沈学香,尚晓冬,汪虹,等.十株香菇菌株间的营养体不亲合性[J].食用菌学报,2008,13(2):1-5.

[2]杨芳,王新风,李刚,等.不同碳、氮源对羊肚菌生长与胞内多糖的影响[J].食品科学,2007,28(11):396-400.

[3]Jacobs ME.Beta-alanine and tanning polymorphisms[J].Comparativ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1982,72 (2):173-177.

[4]熊川,李小林.羊肚菌生活史周期、人工栽培及功效研究进展[J].中国食用菌,2015,34(1):7-12.

S646.9

A

1003-8310(2017)05-0080-03

10.13629/j.cnki.53-1054.2017.05.020

马瑜(1972-),男,本科,农艺师,主要从事食用菌栽培及育种研究。E-mail:648223024@qq.com

2017-07-05

猜你喜欢

羊肚区分菌丝
灵活区分 正确化简
小小羊肚菌 拓宽致富路
现代温室羊肚菌栽培技术
羊肚菌母种培养基配方的优化研究
鸡菌菌丝体固体培养基配方的优化
中国被毛孢三种菌丝形态的超显微特征观察
大球盖菇菌丝生长环境和营养条件探究
《羊肚菌“喝水”有学问》
怎么区分天空中的“彩虹”
区分“我”和“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