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2017-10-31牟方培

东方教育 2017年17期
关键词:自主学习能力高中语文培养

牟方培

摘要: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能够摆脱对教师的依赖性。依靠学校所学习的知识,已经不能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只有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够源源不断的获取知识,充实自己。此次研究主要是针对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展开分析,希望能为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前言:高中阶段,是学生累积知识、形成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同时高中语文属于一门综合特殊的学科,教学内容包罗万象,富有内涵。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陶冶情操,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满足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

一、转变观念,变教学为导学

在以往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始终都是课堂教学主体,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只能被动学习和听讲。此种落后的教学模式,不仅会打击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随着我国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更加关注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性。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将课堂真正的交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由此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形成良好的独立思考和探究能力,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不能占据过多的课堂时间,不能讲过多内容,而是将大部分的课堂时间,允许学生自由发挥,自己掌握;教师只是在正确的时机下,给与学生指点和辅助。也就是说,教师所讲解的内容,必须少而精。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在确保教学任务完成基础上,如果学生能够自行理解和掌握,则不需要过多的讲解。由此,学生不仅能够保持长时间的学习精力和兴趣,同时还可以自觉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轻松的情绪中获取知识。

二、激发兴趣,引发学生的自学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产生学习行为的原动力。只有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从而为形成自学学习能力奠定基础。因此,教师应当想方设法的完善教学方法,切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时,教师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思考,使教学活动紧贴学生的实际生活,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有趣的动画视频、展示形象多彩的圖片,营造出各种不同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比如说,在《红楼梦》节选课文时,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名著阅读兴趣,教师便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播放相关的视频画面。通过观看视频,学生可以更为直观的了解到文章中的情节,对人物形象也有更加深刻的认识,由此更加轻松的理解文章中心思想,激发了学生继续探究小说的兴趣。又比如说,在《再别康桥》的现代诗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播放有康桥背景视频的示范朗诵,学生一边聆听朗读,一边欣赏优美舒缓的音乐,一边感受康桥的美景。在此种充满了诗情画意的情境中,学生围绕整首诗展开想象,更为全面的理解作者的情感。此外,为了确保长时间保持学习兴趣,形成自主学习意识,教师也需要发挥好主导作用,及时点拨,帮助学生更好的解决学习问题。

三、以课堂提问为突破口,营造使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肯定会发现这种情况,学生在面对符合自身发展水平、或者是身心特点的学习活动中,一般都会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和接受能力也更高。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思维始终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下,才能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习质量,对文章有更加准确、深刻的判断和理解。而在课堂教学中,提问环节属于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合理的设计问题,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意识,同时也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提升语文教学的趣味性。仅仅依靠一两个问题,还远远不够,需要教师能够把握整节课程和整篇文章,有次序、有步骤的设计问题,采取层层递进、循序渐进的方式,使学生产生自主探究的欲望,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比如说,在《离骚》节选文章时,在讲解到屈原准备投江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问题“屈原原本可以活下去,但是他为什么选择投江呢?”此问题比较具有发散性和探究性,针对此问题,教师给与学生足够的时间交流讨论,然后表达自己的想法。有学生认为,屈原是一个文人,太过于追求自己的理想,由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差异性,心理所受到的落差,让他难以接受而选择投江自尽;也有的学生认为,屈原是一个有民族气节的文人,他想用自己死亡的方式,表明自己对于国家的忠心。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对屈原这名伟大的爱国诗人,必将会有了重新的认识。由此可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善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问题,由此才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推动语文课堂教学的发展。

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对于学生的未来成长具有着深远的影响。学习习惯,是学生在长时间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稳定的学习行为。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将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充分的融入到每一节课的教学中,在听说读写训练中,切实结合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读书,勤于思考,学会做笔记。如果有不理解的问题,及时提问出来;同时注意回顾以往所学知识,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形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同时,鼓励学生多接触课外知识,拓展视野,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此外,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展开严格的训练,鼓励学生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切实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总结:总而言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意义重大。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意识到自学学习能力的重要性,能够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围绕学生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选择丰富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独立探究欲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逐渐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1]石祥震,孙虹.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J].成才之路,2014(29):29-30.

[2]冯冬根.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J].求知导刊,2015(4):106-106.endprint

猜你喜欢

自主学习能力高中语文培养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性别差异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