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三年级习作指导策略研究

2017-10-24陈羡晓

关键词:积累素材激发兴趣

陈羡晓

【摘要】 写作是一项创造性、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但学生却把作文视为“苦事”。本文浅谈了我探索了“指导审题”、“积累素材”、“激发兴趣”的策略来使学生懂得怎样写好作文,增强写作的欲望,提高写作水平。

【关键词】 指导审题 积累素材 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2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7)09-149-02

0

作文是一项创造性、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怕作文,甚至把作文视为一件“苦事”。近几年在进行三年级语文教学实践中,我重点研究如何使学生在作文入门时轻松地学会写作文。我认为必须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技巧,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使学生能根据习作要求写出优秀习作,并且有创作的兴趣和能力。具体的策略是:

一、指导审题

学生写作,必须懂得审清题意,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写作。因为审错题意,作文写得再好,也等于浪费笔墨。文不对题,严格的话,只能给零分。所以教学生懂得审清作文题目的要求,特别重要,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前提。

三年级每个单元都要求学生写一篇作文,提出作文的要求有一段话。怎样让学生懂得审题呢?首先要弄清楚这次习作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我先让学生把习作要求读两遍,然后找出一句重点句,这个重点句能告诉学生,作文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是属于写人、叙事、写景、状物或者想象的,或者再具体一点是哪个人、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事?多少件事?什么地方或什么时候的景……接着再让学生仔细读读习作的要求,看看写作时有什么其它要求:以什么为重点,语句要通顺连贯,或者结尾要写出自己的感受……比如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的要求是:“选一幅或画一幅秋天的图画,先跟同学说一说图画的内容,再写一写你选的或画的画。注意用上平时积累的词语。写好后读给同桌听,根据他的意见认真改一改。再把习作和图画一起贴在教室里,让大家欣赏。”我让学生先自读第一遍,再齐读第二遍,然后找出第一句是重点句。这句话能告诉学生习作的具体内容是:选一幅秋天的图画,写图画的内容。然后再让学生读第三遍,说说写作文时的其它要求:①用上平时积累的词语;②写好后读给同桌听,认真改一改;③把图画和习作贴在教室里。最后要弄清楚题目是什么。三年级的作文题目,大约有这三种类型:命题、半命题、题目自拟。是半命题的,要先把题目补充完整。自拟题目的要教给学生拟题的方法:以时间、地点或人物为题,也可以以文章的中心为题……弄清楚题目是什么后一定要写上去。

学会审清题意,是一种能力,也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学会了这个基本技巧,我们再从多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积累素材

很多学生害怕写作的原因是不知道要写什么内容,或者只写了几句简单的话就再也写不出来了。也就是题材枯竭,言语简单重复。那么,老师首先就要教他们积累素材,做生活的有心人,多观察、多体验,才能“言之有物”,才能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清楚、写具体。我是从这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的:

(一)读好书,积累词语

要提高表达能力,使写作的语言能吸引人,必须积累一些好词,学习表达的技巧。否则,语言太单调就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根据教材的内容或学生的年龄特点,我有计划、有目的地布置学生阅读课外书。根据三年级教材的特點,适合学生阅读的是童话、寓言、成语故事、名人故事、神话传说等,要求学生每周至少要读一本课外书。要读什么书,我都结合单元课文的特点精心布置,甚至具体书名也叫学生记下。要求学生阅读后必须摘录好词佳句。再利用活动课的时间交流交流,感受语言的魅力。指导习作时,我会请同学说出一些跟习作内容有关的好词佳句。比如描写秋景的好词好句,描写人物外貌的佳句……写作时恰当地用上这些好词,能增强表达效果,给作文锦上添花。

(二)多观察,勤于练笔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观察是认识客观世界,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观察是智慧的主要能源。”必须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能力。在观察中,学生能有所发现,有所感悟,写起作文来就会得心应手,语言甚至是行云流水般流畅。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观察能力和其它能力一样,必须在训练中培养,在实践中提高。老师要有目的、有计划、有要求地布置学生一些观察任务,教学生一些观察的方法。带着目的去观察,才能看到我们需要的内容,观察才有效果。比如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要求写一篇观察日记,还要写出观察中的发现。我先布置学生去观察动物、植物、自然现象等,告诉学生观察要细致,可以观察它的静态,也可以观察它的动态,从中发现一些你从来都不知道的现象。一个星期后指导习作,学生在课堂上所讲的内容五花八门,都是自己观察所得,很真实。有时候我布置同学们都用绿豆和水,让它变成豆芽,整个过程差不多一个星期。要观察豆芽的生长情况,观察它的形状和颜色,芽的长短。等到指导习作时,大家都交流得十分活跃。当然,写的作文不但篇幅长,而且言之有物。

(三)组织活动,积累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常组织或鼓励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经历一些事,有所见闻,有所感悟,为写作做好铺垫,积累素材。比如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习作是:调查家乡的环境,把了解到的情况写成一篇习作。我在一个多星期前就布置学生去调查家乡的环境,可以看看自己居住小区的环境卫生情况,也可以去菜市场或公园等地方观察观察,把自己看到的情况记录下来。指导写作时,学生交流热烈,作文内容写得充实。学校开展创建文明城市的活动或体育节活动……活动时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然后把活动过程写下来。因为有观察、有经历,习作指导时教师只需简单点拨一下。学生因为有素材可以写,所以下笔千言。endprint

三、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著名教育家皮亚杰曾说:“所有智力方面的活动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并伴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因此,我从多个方面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把写作文视为表达情感的需要,而不是“苦事”。

(一)上好阅读课,为写作打好基础

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的基础训练不行,写作能力肯定不会提高。实际上写作基于阅读,教师教得好,学生读得好,才能写得好。”教材的内容对学生的写作起到导航的作用,作者怎样遣词造句,怎样布局谋篇,要引导学生体会、学习。所以在阅读中,我非常重视挖掘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让学生体会、揣摩词语的意思、作者要表达的感情,词语为什么用得准确生动。然后根据词語的意思进行造句训练,进一步体会词语的真正内涵,学会运用。比如叶圣陶先生的《荷花》中的一句话“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我先让学生体会“冒”字的意思,然后我再问:“为什么这个词语用得好呢?”我放了课件,在挨挨挤挤的荷叶间伸出一支白色的荷花,有的学生说:“冒”字能写出荷花从茂密的荷叶中长出来的动态,写得很形象生动。我抓住契机引导:作者写作时认真推敲,用这个“冒”字来写出白荷花的动态美。教学生写作时要学习作者准确用词的精神。

有时候深刻地掌握词语的用法后,可以让学生用这些重点词语造句,学以致用。比如三年级下册《她是我的朋友》中的一个句子:“输血迫在眉睫。”学生理解了“迫在眉睫”的意思后,我让学生说出文中的什么情况迫在眉睫?最后让学生用“迫在眉睫”造句。学生如果透彻地理解词语,懂得词语的用法,那么这些好词就可以为学生的写作服务。学生能自如地驾驭词语,作文的表达就会得心应手。

课堂上,我善于抓住契机进行练笔。比如三年级下册《争吵》这篇课文的拓展处,我让学生讲讲自己和同学发生的事,只要是能使自己有所感悟、有所启发的事,或者令自己快乐的或后悔的事都可以讲给同学们听。一些学生在班里讲后,我教他们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写具体后,立即进行练笔。学生写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绪高涨,一下子就写得很长,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得酣畅淋漓。课堂上我常常根据课文的特点适时进行练笔,有时候是写几句话赞扬课文中的某个人,有时候是通过想象续写课文中的故事……经常做这样的练习,可以润润笔头,学生的笔就越练越“尖”。

(二)鼓励性评价,使写作成为享受

要让学生增强写好作文的信心,那么老师在作文评价中就不能以自己心目中的“标准”来要求学生,甚至求全责备,这样不利于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所以在评价学生作文时,我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尽量从学生的习作中找出优点,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树立写好作文的信心。比如一些中下等水平的学生,他们写的作文篇幅相对较短,但有时候有一两个词语却用得很准确,这时候我便给予批注:“用词准确,好!”有的学生结尾点题,突出重点,我都做了赞赏。写得优秀的习作,我常把它作为范文在课堂上念给大家听,让学生说说自己学到了什么。有时候把优秀习作张贴在学习园地上,供全班同学欣赏。

如果时间充裕,我就让学生互评,把不同水平的学生分在一组,根据行文是否通顺流畅、是否突出重点等方面进行评议。大家在互评时能学到别人的优点,也能根据别人对自己的评议了解自己的不足。通过多元评价,激励学生提升自我、超越自我,对写作产生兴趣。

总之,学生习作水平的提升,是语文教学成功的重要的体现。只要教师多花点心思,采取一些策略,多渠道地进行培养和训练,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学生就能增强写作欲望,提高写作能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积累素材激发兴趣
“文”山有路“积”为径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阅读教学中自主学习方法探究
巧用多媒体教学 使习作课堂更有效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趣味融入数学课堂教学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提供语言交往平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寻找小学作文课堂教学的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