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研究

2017-10-24曾月洁

关键词:继承初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

曾月洁

【摘要】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以及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是学生必须学习的,而语文作为学习的工具,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是值得去研究的,通过老师去探索适合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们了解课文背景,重现文章情景,举办相关的传统文化活动,使学生真正学习到传统文化知识,让学生们翱翔在语文的蓝天之中。本文主要阐述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必要性及实现策略。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传统文化 继承 发扬 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7)09-084-02

0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的意义分析

在当今时代,传统文化流失严重,人们对传统文化知识了解得越来越少,而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落在我们这代人身上,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已经迫在眉睫。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去让学生们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学生不学习也不愿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已经成为了一大难题,也有许多学生仅仅只是为了分数而去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是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突破口,尤其是在初中教育上,初中是学生茁壮成长的关键时期,是义务教育的高级阶段,学生们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而老师作为学生的第二父母,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们了解我们优秀的中华文化,另一方面也是要让学生们真正的去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从而对以后的发展方向奠定良好基础。

新课改与素质教育推广的背景下,要求我们对于学生的主体性进行正视。对于当代青少年,传统文化缺失的问题已经尤为严重。无数的根据传统文化出发的节目的涌现并获得无数的好评,已经反映了当今社会这个需要重视的话题。诸如《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中国听写大会》的崛起,也激起了大家心中对于传统知识的缺失的担心。而对于初中生,作为祖国将来的中流砥柱,对于他们的教学尤为重要,我们需要在他们的人生观建立期,做出引导,让他们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也让他们拥有探究的眼光,明白传统文化对中国的文化发展,乃至对于青少年的塑造的重要性。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的策略分析

那么,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更多的去了解传统文化呢?如何在語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呢?接下来,我们来讨论阐述几个可行的策略:

(一)改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且必须让学生去做语文课堂上的主人,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学生应充当主角,做学习的主体,老师充当配角,起到引导学生的重要性。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组组之间的相互合作,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完成知识网络的构建。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老师只是机械的去把课文中所涉及到的知识教给学生,却忽视了学生多课文后的背景和拓展知识,课堂变得枯燥乏味,学生失去了对语文的兴趣和热爱,只是想单纯的为了分数去被动接受和学习语文,这样长期下去,传统文化流失得会越来越严重,许多同学不了解课文中涉及得真正得传统文化知识。都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可是,大部分语文老师只是机械的去教学,再优秀的文化也只会被时间无情的抛下,那这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怎么传承下去呢?所以,老师的教学方式是非常重要的,老师要将文章涉及的传统文化知识去系统的教给学生,让学生去做课堂的主人,让他们先去主动了解课文的历史背景知识,作者等。没有绝对好的教学方式,老师应随时关注学生,去找出真正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才能让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从而激发起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热爱,激发起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对于学生们更是如此,他们的自制力相对来讲是不够好的,只有培养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在兴趣中学习,才能能够事半功倍。学生在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就会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意向,有利于学习的成功。例如,在学习《观沧海》一课时,老师可让学生们对作者曹操这一历史人物进行了解,让学生们主动去收集信息,了解作者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诗歌,在课文讲解时,可先让学生们根据自己了解的信息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老师针对学生们朗读的情况总结课文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学生们把握住了作者情感,才能学习好课文,才能对其中的传统文化知识了解透彻。

(二)了解背景,重现情景,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情感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除了老师需要去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还需要真正的让学生们去了解背景,了解课文背后的知识,在有必要的时候更应该去重现课文情景,让学生们去扮演文中人物,使他们身临其境,从而激发起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情感与热爱,这样才能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那么,怎么去具体的做呢?首先,让学生们去了解课文背景,包括课文的创作背景,文中的每一个人物等,只有让学生们了解清楚了这些,才能真正的算懂得了这篇文章包含的思想。学习语文,课文背景是尤为重要的,作者写这篇文章自有他的道理,有的为体恤人民,嘲讽朝廷,有的为纪念先人,表达情怀,只有先了解了这些,才能学好语文,了解课文后的背景,才能让传统文化知识渗透到教学中去。重现课文情景也是渗透传统文化到语文教学中去的方法,老师可以在学生在选取部分学生,让他们提前准备去了解老师分配的各个人物,在随后的课文教学中,老师抽取课堂的部分时间,让学生们身临其境,真正地了解作者当时的写作氛围与情怀,这样可以有利于老师去教学,也有利于渗透传统文化知识。例如,在学习《木兰诗》一课中,老师可以让学生们提前去了解该课的写作朝代,创作背景以及课中主人公花木兰等等。在教授课文时,老师可以让学生们自行组队,每个组先在组内分享自己了解的知识,随后让每个组派一个代表总结自己组了解的知识,最后再由老师系统的去讲解课文,这样下来,课堂的气氛被活跃起来,学生们了解了其中的传统文化知识,也大大加强了对语文的热爱。

(三)拓展传统文化知识,举办传统文化活动

据科学研究表明,,学生在举办语文活动的情况下,可大大增强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例如,在端午节到来之际,学校可举办端午活动,通过吃粽子比赛,端午知识竞赛等活动加强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情感,这样可以让学生们一方面了解端午节的由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节日,让他们理解中国传统节日中蕴涵的文化内涵,一方面还可以让老师们在讲解端午节相关课文时更加轻松,更好的让传统文化渗透到教学中去。同时,在当今的科技时代,老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去教学,让我们的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教学,增添了课堂上的乐趣。优秀的传统文化是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传承发扬下去的,在现在这个时代,传统文化知识流失特别严重,许多学生只是为了分数而不去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这样下去,只会让越来越多的优秀的文化流失,所以,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去渗透传统文化知识是刻不容缓的。老师引领学生去拓展课外传统文化知识,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学生们增加课外传统文化知识的阅读量,通过有关的小故事和小片段加强学习,使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真正传承和发扬下去。

本文以传统文化为中心,旨在研究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知识的渗透,通过寻找适合于学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了解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兴趣与学习动机的良性循环,并在传统文化活动中得到提升,借助高科技多媒体设备,实现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 参 考 文 献 ]

[1]胡军红.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6(11).

[2]裴东霞.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

[3]李进.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研究[J].神州旬刊,2016(2).endprint

猜你喜欢

继承初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之我见
浅谈杜审言、杜甫的祖孙关系:推崇、继承、发展
论电影《暮光之城》的哥特文化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评析张学英诉蒋伦芳遗产继承案
气象科技史研究领域又一重要学术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