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时事教育助推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2017-10-21董芳

东方教育 2017年16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

董芳

摘要:政治课程改革的目标从“落实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的不断升级,逐步实现着从知识主体到能力主体的转变;政治课不仅是要学习知识而且要提升将知识转化成能力、知识内化为自觉行为的效能。在这一过程中时事教育对于培育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

关键词:时事教育;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现阶段,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着急剧的社会转型。从国内来看,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出现了诸多领域的断裂现象,社会阶层日益固化,收入差距不断加大,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严重失衡,诸多不和谐的因素需要消解;从全球视野来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国际社会扮演的角色也在发生着变化。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对教育尤其是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核心素养的提出对此做出了恰当的回应。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的变化融合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在政治认同上,培养有立场、有理想的中国公民;二是理性精神上,培养有思想、有理智的中国公民;三是法治意识上,培养有自尊、守规则的中国公民;四是在公共参与方面,培养有担当、有情怀的中国公民。因此,对于高中政治课而言,时事教育重要的功能是将静态教材动态化,将基本原理现实化,将核心素养显性化,以此助力思想政治课核心素养的形成。

一、时事教育是获得政治认同的必要路径

政治认同的终极目的是培养立场鲜明、理想丰满的中国公民,政治认同是核心素养养成的内核和主线。政治认同首先是政治理念认同,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指导思想的认同。具体说来,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对党的历史、方针的深入了解和认同。政治教材会对此进行说明,但需要注意到的是党并不是僵化的停滞的而是与时俱进的。在新的形势下,党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要从严治党,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并且重新修订《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提出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建立了基本规范;另一方面,建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二十四个字,三个层面的内涵,从国家理想、社会追求再到个体规范,体现了国家社会个体的共同愿望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个人的理想与国家的发展导向相联通。

二、时事教育是培养理性精神的实践素材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塑造人,理性精神是人的主体性的发挥和彰显。时事教育為理性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诸多有用的素材,例如2012年由于钓鱼岛事件而引发的抵制日货行为的持续发酵,中国公民的爱国情绪如井喷一般,西安民众在进行游行示威时还发生了打砸的行为,造成了人身财产的重大损失;再比如今年3月初因韩国部署萨德系统引发的抵制韩货的行为,急剧高涨的爱国情绪也在蔓延。通过例证可以进行理性的引导,首先是理性认识事件发生的原委而不是盲目偏听偏信,可以通过合法的途径经公安部门批准后举行有序的示威游行;其次是关注政府对事情的关切态度和处理方式,给予政府足够的信任和理解;第三是要有经济全球化的思维,在“世界爱上中国造”的背后是大量的国外商品是经中国加工的,对国外商品的抵制其实也是对中国制造业的严重挫伤。因而,可以通过政治课的理论知识结合时事案例区分理性和非理性的行为,不是盲目跟从而是冷静思辨。

三、时事教育是增强法治意识的鲜活表达

法治进程的发展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衡量指标之一。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建立是为了更好地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维护每一位公民的合法权益,让社会有界限,让公民有敬畏。具有代表性的“呼格案”经过长达十年余年的申诉、复核、再审终于在2015年获得了国家赔偿,同样“聂树斌案”也在2016年获得了国家赔偿,判决结果固然不能让冤屈者复生,但也反映出了中国法治进程在进步。另外,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重拳出击腐败现象,“老虎苍蝇一起打”,从反腐制度到反腐机构的严密设计,从落马高官到基层干部的全面监察,都凸显了法治建设的重要性。法治意识是核心素养中对个体行为规范的要求,个体需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才能实现自由。关注鲜活的案例既能使个体树立正确的法治意识,也能促进个体在公共参与中最大程度实现自我价值。

四、时事教育是实现公共参与的有效范本

公共参与是核心素养在实践维度的确切表达。核心素养提出的基本思路是要实现由知识型课程向活动型课程的转变,其中活动不仅仅是指向教学中的互动活动,更多地是指向社会活动。将“社会活动”列入必修课中并占有一定学时,也是新课程方案的亮点之一。通过活动课程的设计和实践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融入到社会活动中去,学为所用,学有所用,实现浸润式教学。时事教育是了解社会的窗口,可以以现实中的某一社会现象作为活动设计切入点,围绕相关理论展开模拟训练,让学生深入情境中,融情境式教学与探究式教学于一体,实现“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设计内容化”的课程目标。

时事教育与思想政治课相互共生,其实质是解决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以时事教育助推高中政治课核心素养的培育,还有很关键的一点是教师主体性的发挥。由于时事教育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内容庞杂,本身对教师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首先需要有积极的学习能力,选择正确适当的信息作为课程的有益补充,以积极主动学习者的角色感染学生;其次教师需要有较强的行动能力,在活动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能运用政治理论对时事现象和社会问题进行深度剖析,让理论活起来;最后教师还需要有反思创新能力,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设计进行反思完善,通过反复思考锤炼使时事教育与思想政治课更为贴合,最终达成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韩震:《核心素养与活动型课程》,《思想政治课教育》,2016年第3期

[2]黄丽萍:《核心素养培养的核心密码和核心技术》,《中学学政治教学参考》,2016年第4期

[3]戴慧:《公民培育视域下思想品德学科核心素养模型构建》,《中小学德育》,2016年第8期endprint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
提升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实践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拓展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拓展语文外延 提升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