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2017-10-21黄俊

东方教育 2017年16期
关键词:问题意识农村小学语文

黄俊

摘要: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它在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认知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有了这种心理状态,就可以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积极解决问题。根据语文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学会质疑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切发明创造的基础.好问是孩子的天性.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切实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创新中学习,是学生的素质得以全面发展.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就忽略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常常是一堂死气沉沉的教师演说课或是华而不实的气氛活跃的,老师和学生的一问一答.因此,我认为要使农村小学语文课堂真正的活起来,必须在语文教学中激活和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它在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认知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有了这种心理状态,就可以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积极解决问题。根据语文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学会质疑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切发明创造的基础.好问是孩子的天性.美国著名学者布鲁巴克也很精辟地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所以,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切实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创新中学习,是学生的素質得以全面发展.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就忽略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常常是一堂死气沉沉的教师演说课或是华而不实的气氛活跃的,老师和学生的一问一答.因此,我认为要使农村小学语文课堂真正的活起来,必须在语文教学中激活和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激发好奇心,使学生想问

好奇是学生的天性,好奇心是创新的潜在动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对新出现的情况和新发生的变化及时作出反应.发现问题,并追根寻源、激发思考、引起探索欲望,开始创新活动.因此,我根据小学生这一特点,激起学生研究问题的浓厚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引出探索的欲望.如:我在上《草船借箭》这课时,抓住“借”字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借其实是骗,为什么偏偏用借呢?为什么课题是“借”箭,而不是骗箭呢?通过分析使学生明白这里用借不但点出诸葛亮的聪明、智慧,神机妙算,而且暗示了这箭在后来作战时还要还给曹操.也就是曹军造箭射自己.

二、为学生创造环境,让学生树立信心,敢于发问

在语文课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要使学生敢问.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

1、创设积极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在农村语文课堂上,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没有讨论、交流、课堂死气沉沉,我这几年尝试着,与学生多进行情感交流,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使学生没有害怕感而敢于从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学是师生共同的精神生活过程,民主和谐活泼的课堂氛围,不仅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思维达到最大的活跃,而且可以消除学生的紧张、焦虑、畏惧的心理,在平等和谐中让他们充分披露灵性展示个性,调动学生参与探索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

2、创设民主和谐的心理环境.在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一种心理上的安全和愉悦,为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提供良好的心理条件.教师要平等地对待学生,给每个学生的提问投以微笑,关注和点头,允许他们在教师讲授的过程中插话.引导学生敢于对教师、书本上的观点,提出质疑,要积极提倡学生标新立异、勇于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提供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由地思考问题.允许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辩论,让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质疑促思. 在实际教学中传统的师生关系仍然起着主导作用,学生见了教师仍有点“怕”,害怕自己说错做错,受批评或指责,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尊重学生,充分认识到学生是一个有着自己意识的主动活跃的人,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是一个可积极合作的对象,教师要坦率、真诚地面对学生,信任多于批评,鼓励多于指责,允许学生犯“错误”,决不能用语言或行动挫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如学生在课堂上提问或答题不严密、不完整,允许补充说明,允许学生想好再说,不同意见允许争论,必要时甚至允许学生不举手自由发表意见,教师对学生提问或不同意见都应表示欢迎,尽可能给予表扬。

教师应改变自己的角色和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应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帮助者、支持者,善解学生,平等对待学生,为学生提供平等参与机会,乐于和学生交流,学生消除了顾虑,这样学生就敢于向老师提出问题,说出自己的思想,敢于向权威挑战,提不同的见解和思考。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积极地与同学们进行双向交流,融洽师生关系,活跃学生思维,从而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教给方法、使学生会问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更困难。可见提问并不容易.学生从敢问到会问,有一个培养和提高的过程.需要教师的示范和引导.

1、以问引文。教师的提问要有启发性,要抓住关键之处,这样能够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中矛盾之处的注意,从而产生相关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供范例。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学生喜欢模仿的又是教师的行为方式,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提问的角度、思路、方法方面给学生提供范例。善于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勤于思考、敢于想像猜测,对同一个问题多层面,多视角地去观察、分析和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探因求果、正反对比、逆向思维、突破定势等方法,提出来具有创新性的问题,长期潜移默化,学生便会由原来的被提问变为主动提问。

3、变课堂的纵向提问为横向提问。所谓横向提问就是在课堂上问题不是由教师提出,而是由学生自己提出,再由学生通过思考来自行解决的一种提问方法。由于提问者与回答者在课堂教学中都具有同等的学习者地位,因此这种提问方法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纵向提问相比,可以使学生比较容易地消除在课堂回答过程中的紧张感,能为推动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和发现问题,敢议论问题和提出问题,善于回答问题和分析问题创造了条件,使学生有机会在一种既无拘束又较热烈的教学环境中提出问题、回答问题。

四、提高认识、使学生善问.

善问是在学生有主动提问意识基础上的更高的要求,是敢问、会问的进一步提高,善问是要问得当,问得明、问得妙。

问得当,是指当问之处才问,不要一有疑就问,每疑必问,应当经过充分的思考确实有疑问再提问。那些通过自己的努力,或通过查工具书、向别人咨询、与同学互相讨论便能得以解决的问题,则不必提问。

问得明,是指对问题的表述要清楚、明白。清晰的表达。可以使问题更加明朗,而且还能帮助提问者自己理清思路,为问题更加深入探讨和解决提供契机。

问得妙,是指学生提出的问题具有很高的认识水平,这些问题无法从课本或教学资料中得到答案,必须由学生经过理解、分析、推测、归纳等过程将那些看似零碎的信息进行加工。这就需要调动提问者认知方面的所有潜能,有时还要受到自己的兴趣、动机等非智力因素的制约。

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管用何种方法,都必须符合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思维和语言为核心,以培养学生语文能力为根本目的。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题,要采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且把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及时纳入教学思路之中,这样既加强训练的针对性,又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endprint

猜你喜欢

问题意识农村小学语文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个性化阅读的原动力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