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谈历史教学中的美育

2017-10-21米花古丽·卡得尔

魅力中国 2017年43期
关键词:审美教育历史教学

米花古丽·卡得尔

摘要: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发展离不开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学生能力的发展非智力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就历史教学中如何从审美教育入手优化非智力因素,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一探讨。

关键词:审美教育;历史教学;美育功能

根据非智力因素的本质属性和历史学科的特点,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对优化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美育的内涵

美育既讲科学性,准确性和系统性,又讲究直观性,形象性和情感愉悦性,是寓理于情,寓情于理,情理交融;即直诉于人的理智,又直接诉诸于人的情感;美育其实也是寓教于玩,寓教于美,寓教于欣赏,寓创造于乐,寓愉悦的审美活动中陶冶性情,美化心灵和净化感。因此,人们在生活中总是表现出对美的渴望和追求,不仅注重服饰打扮、环境布置,而且更注重心灵美的陶冶和优美情操的培养;不仅对大自然中的变化万千、摇曵多姿的美留连忘返,赞叹不已,而且还用灵巧的双手,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使人类生活变得繁花似锦、绚丽灿烂。千百年来,发现美、欣赏美、歌颂美、创造美,可以说一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内在动力。所以,仅仅有爱美的愿望还远远不够。要通过开展审美教育的学习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我们敏锐的审美感觉,提高欣赏和创造美的能力。人無论在什么地方,我们总是希望把美带到自己的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不仅可以在人类文明的长河里吮吸甘泉,探幽揽胜,而且能够用我们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春风化雨,装点江山,把这世界打扮得更美。于是,我们就会变得豁达,乐观、振作、祥和、知道热爱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知道在任何环境中保持自己美好的情操和品质,激浊扬清,善待别人。但这份审美欣赏之情,并非得之天生,而主要来自教育,即审美教育。

二、历史教材的美育功能

中学历史教材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美育因素,若"汉魏之文苑、晋之清淡、南北朝以后之书画与雕刻、唐之诗、五代以后之词,元以后之小说与剧本,以及历代著名之建筑与各种美术工艺品,无不于教育之中行其美育之作用。""历史学上各时代伟大与都雅之人物、事迹,无不于智育之中,含美育之原素。"史之所存,美之所在,历史教材本身就是一座美育的宝库。这些具体、鲜明的美的形象不仅能感染学生,激发其对历史学生的浓厚兴趣,而且能影响学生的心理活动,为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行打下基础。

1.历史教材是独特的美育素材。

历史学科的特点之一,就是它无所不包,涵括古今中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等,历来有政史不分、文史不分、史地不分之说。历史学科这一综合性特征,决定了历史教学必然涉及其他学科。历史既充满了璀璨的科学之美,又蕴涵着浓郁的人文之美。若“汉魏之文苑、晋之清淡、南北朝以后之书画与雕刻、唐之诗、五代以后之词,元以后之小说与剧本,以及历代著名之建筑与各种美术工艺品,历史上各时代伟大与都雅之人物、事迹,无不与智育之中,含美育之元素。”史之所存,美之所在。历史教材本身就是一座美育的宝库。就从中国历史内容来说,无论是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还是近代不屈不挠,可歌可泣的反侵略斗争,以及现代中国人民为建设自由幸福的新中国而作出的艰苦卓绝的奋斗及其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都宛如一幅长长的画卷,展现出中华民族创造历史的执着追求、闪光的智慧和永不衰竭的强大生命力,都体现出历史的美。

2.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感。

感情、意志、兴趣、性格、需要、目标、世界观等这些非智力因素中情感因素最重要。

历史教学对学生情感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或对象所持态度的体验。良好的高尚的情感是推动一个人走上成才之路的重要因素,良好的、高尚的情感的培养,决不仅是简单的语言的教育。"假如在言语旁边没有艺术的话,无论什么样的道德训诫也不能够在年轻人的心灵里培养出良好的、高尚的情感来。""感人者莫先乎情",审美教育就是以美感人,以情动人,美能感人,美能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中华民族悠悠几千年辉煌灿烂的文明史,可培养学生崇高的爱国主义的情感;人类社会的发展与变革的规律美,可增强学生的时代紧迫感和振兴中华的崇高责任感;历史上风云人物、民族英雄的惊天伟绩,可激发学生刻苦学习、追求真理、报效祖国的情感。在历史教学当中去进行美育教育有着非常好的条件,利用青少年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求美欲,恰当地利用教材这个美育大宝库在进行历史知识传授的同时进行美育教育,能达到非常好的教育效果。美育教学使历史知识变得具体真切、生动活泼,对掌握知识、培养才能,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理想教育是非常有利的。

三、历史教学中美育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1.教学要基于教师对教材的充分理解。

教师传授的知识不能虚假,不能游离于教材之外,必须符合史实、符合辩证法、符合社会进步论。引文要真实妥当,对形象的描述要有依据,以历史知识为内容而拓展的各种活动,也必须符合教材与史实的基本内容。

2.注意情感和理性知识的关系要摆正。

美育强调形象、情感,历史教学则注重史实的连贯,逻辑与辩证,属于理性范畴。在教学中进行美育教学时要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对于众多的形象素材只选重点的,没有形象素材的则设法使之形象生动。每一节课的形象的闪光点不能多,有一、二个足矣。这样才能在历史教学中既显示整体谐调的美,又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3.教师要唤起或引发学生的审美心理活动。

审美是一种感情体验,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特殊的能动作用,注意控制学生的心境动向,让学生对审美对象产生兴趣,进而产生喜、怒、哀、乐等不同的情感,沉浸于教学目的所设想的美感中,获得深刻的审美感受。

在历史教学中进行美育,是时代的需要,是学生发展的需要。通过充分挖掘历史教学中美的因素,能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使学生充分体验历史中蕴藏的美和丰富的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的情操,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林绿茂.美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J];教育探索,2005(2).

[2]余伟民.历史教育展望[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1).

[3]陈柳.美的真谛是和谐[J];阅读与作文(初中版);2008年10期.

[4]郭晓燕.数学教学中的美育[J];云南教育;2001年20期.endprint

猜你喜欢

审美教育历史教学
高校摄影公选课与大学生的审美教育浅谈
审美教育有效传播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研究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农村中学历史教学的反思与对策
“互联网+微课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三 R”作用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