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分析

2017-10-21托合托荪·图尔迪尼亚孜

魅力中国 2017年43期
关键词:教学行为有效性初中数学

托合托荪·图尔迪尼亚孜

摘要:数学教师应将教学重点放在提高每位学生对数学课堂时间的利用效率上,并将教师指导与学生主动学习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不仅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还能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行为;有效性

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能够促进教师达成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授课内容、发展学生的多样化教学行为。教师的这些教学行为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良性发展,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从而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善后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是教师所采取的一系列讲述、指导、演示等行为,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高效的完成学习,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及活动的完善。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师教学有效行为特征

初中生的心理及生理和小学阶段有着深刻的变化,情感体验、情绪波动、社会接触面等都有所变化,那么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变化,初中数学教学应该侧重于学生的直观经验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的体验,注重知识与操作的衔接,在教学中重视方法与思维的相互渗透。所以从当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初中数学的学科特点,笔者总结出了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师教学有效行为的几个特征:

1.通过生活化的导入揭示真实的数学。数学的生活世界来源于生活,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数学语言可以编织出适于数学教学、适于学生更好认知的教学内容。在该過程当中教师需要具备问题选择及鉴别、问题数学化等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进行导入式的教学,而导入就需要以生活世界为来源,这样才能够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生活和数学知识的联系,乐意激发起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动机。

2.教师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自我体验。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能够在关键点上给予学生支持,帮助学生做好自我判断、自我体验,这一特征是教师在可以上实现思维修正、思路澄清的过程,是学生自我构建知识的过程。

3.教师行为可使初中数学内容及教学过程视觉化:当前多媒体技术使得教师能够通过图像等向学生更为直观的展示教学内容,使学生的思维更为视觉化,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更高的领悟及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教师是的书写时间,使得学生学习过程的时间增加。

二、数学课堂上教师有效行为分析

1.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教师采用情境教学方式开展数学教学,应围绕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教学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面对处于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应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以创新精神创设教学情境,不但能满足不同教学目标的要求,而且能让学生保持长久的注意力。

2.激发学习主体能动性。教师将课堂还予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自主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通过营造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与思维能力。不断革新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并在学习中体会学习带来的乐趣,以此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创新意识。

3.利用信息技术不断创新。数学是一门具有抽象性的学科,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技术,不仅让教学情境更丰富,更能通过图形、视频等功能将原本抽象的数学理论知识具象化,让学生有更直观的感受,继而增强学生对知识的了解程度,最终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初中数学教师教学行为提高策略

1.教师讲述行为的提高。做为教师来说首先应该依据教学目标,对所讲述的内容做到合理的“取”及“舍”,做到“取”及“舍”的画龙点睛、做到内容选取的最大化启发、做到重难点的选择、做到讲述行为的最节约,保证在讲述当中学生思维的碰撞及连续性;其次在讲述当中还应该融入情感,改善学生对数学的认识,让学生更好的认知到这些教学行为的效果。

2.教师互动行为的提高。实际上在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不应该只是互动的主体,在新课改理念下学生更应该成为互动的主体,并且也应该是互动行为的发起者,在教学当中教师应该适当的、适时的去激发学生互动,使得学生从互动的接受者转变成为互动行为的发起者,使得互动可以达到最佳的效果;从而实现互动的多元化,为学生带来更多的互动体验。

3.教师讨论行为的提高。教师的讨论行为首先应该对讨论的意义明晰,将理论转变成为行动,进行有准备、有意识的进行行为的讨论,使得学生能够在讨论的过程当中进行意义知识的构建;其次教师还应该去通过引导者角色的树立来进行讨论的设置,当然教师也应该参与到讨论当中来,使得数学问题能够最佳的教学效果。

4.教师演示行为的提高。教师要对演示行为进行合理性的预设,对多媒体演示、板书演示、口头演示三者进行明确的区分;第二教师还应该对板书的行为操作技巧加强,从而实现板书演示的合理化设计,从而实现学生注意力的保持和提高,使得学生更好的认知到重难点及数学概念。

5.提高课堂教育措施的有效性。好的措施需要好的执行与落实。新课改对于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改革提出了许多积极有效的措施,对此,教师应合理地运用,使教学方式真正服务于教学实际。例如,合作式教学是目前课堂改革的热点,通过建立学习小组讨论解决问题是数学课堂教育的有效方式。教师在采用合作式教学时应当做好充分地准备,用心挑选议题,严格控制时间,保证小组讨论的有效性,不影响正常的授课。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全面掌握学生的讨论方向与进程,在小组讨论遇到问题与困难时教师应当及时为学生提供帮助。在学生的讨论方向偏离议题时教师也应当做到及时地提醒。不能放任学生盲目讨论,使合作式教学流于形式。

五、注重情感培养,提高课堂教学的内驱力

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强劲的内驱力。学生只有在感到没有压力、心情愉悦的情况下,才会愿意学习,才会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得淋漓尽致。教师首先要尊重、宽容学生,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多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原因,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其次教师要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肯定、表扬,使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在课堂评价中可以采用“很好”、“很棒”、“不错”、“会动脑筋”、“真精彩”、“很遗憾 ”等真诚的言语鼓励评价,也可以采用温馨的体态暗示评价,当学生回答问题较精彩时, 竖起大拇指或鼓鼓掌对他进行肯定。教师的言行、举止、乃至穿着无不对学生的行为产生影响,所以教师还要把最佳的精神状态展现给学生,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沟通师生关系,建立深厚的师生情感,以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来引导学生学习数学,从而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教学实践要求初中教师行为应该从讲述行为、讨论行为、演示行为、互动行为、自身素质等几个方面逐步提高,采取措施不断完善教师教学行为,教师的有效行为将会带来教学的有效性。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行为有效性初中数学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基于情境教学的初中数学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与教学行为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