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算理论在社保改革中的应用

2017-10-16张碧珍

中国经贸 2017年18期
关键词:应用

【摘 要】随着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的“并轨”,精算理论在社保改革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更加明显,引入精算概念,也是社保改革发展的必经之路。但是现阶段精算理论在社保改革中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精算专业人才短缺、精算理论重视不足、精算实践能力较低、社保统计工作有待完善等问题。本文就这些存在的问题和其应用的必要性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简要叙述精算理论在社保改革中进行应用的三个方面:社会保险改革风险控制、社会保险待遇确定其调整、社保改革的规范化。

【关键词】社保改革;精算理论;应用

2015年1月3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2015]2号),此决定是国家层面做出的顶层设计,明确了机关事业单位将实行与企业相同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養老保险制度,彻底告别了养老保险的“双轨制”问题,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并轨的决定,有效的促进了社会公平。但是随之出现的财务定量研究和精算分析问题亟需解决。

精算是1988年引入中国的一门新兴学科,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所谓精算,就是依据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运用现代数学、金融学、统计学等学科的科学方法和工具,对各种经济活动中未来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和管理,是现代保险、金融、投资实现稳健经营的基础。社会保险的性质决定了精算理论在社保改革中的重要作用,社保改革的每一次创新,都离不开精算师们的努力。因此,引入精算的概念,是社保改革发展的必经之路,不仅可以确保社保资金的高效运行,还能促进社会的正常运行发展。本文就精算理论应用于我国社保改革中的现状和必要性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总结了精算理论在我国社保改革中的应用状况。

一、我国社会保险精算研究的现状

从其萌芽发展至今,精算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例如《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中提出的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表就是运用精算理论的方法计算得来的。

但是,纵观我国现阶段的社保改革状况,精算理论的研究和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精算专业人才短缺

在我国,从1988年精算引入至今,已有2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精算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由于精算专业涉及金融、数学、统计、经济、保险等多领域专业知识,对精算人才的要求较高,不仅理论知识要扎实,还需要实践经验和相关个人能力。因此,自1999年7月16日中国举行首次精算师资格考试开始,到2012年,我国取得精算师资格的人数只有251人,精算人才极其匮乏。

2.精算理论重视不足

我国对社会保险的研究大多从宏观角度以定性分析为主,对社会保险进行大致的规划,而对定量分析和精算研究则较少,也没有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和经济状况制定合理的精算准则,只有少数文章从精算的角度对社会保险的某一方面进行研究,而且只是简单的套用一些精算模型,结果误差较大。因此,我国对精算理论的重视程度不足,亟待提高。

3.精算实践能力较低

社会保险行业的精算和统计、数学等理论课程的最大区别在于精算对实践性和应用性要求较高。如果单纯套用抽象的精算模型和繁琐的公式,而缺乏对相关案例和事实的分析和研究,则很难运用精算理论来解决社保改革的实际问题。我国现阶段的精算研究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状,需要在进一步加强精算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将研究成果与我国实践相结合。

4.社保统计工作有待完善

精算工作的正常运行需要大量社会保险统计数据来支撑,而我国现阶段的部分社会保险账目设置不合理,统计数据单一、不全面,给精算理论的应用研究带来困难,所得到的结论缺乏足够数据的支撑,可信度较低、应用性不强。

二、精算理论对社保改革的必要性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到:要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多缴多得激励机制,确保参保人权益,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坚持精算平衡原则。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对社会保障制度的这一规定,侧面反映了利用精算理论和相应的技术方法解决社保问题的现实需求。精算分析对社保改革可能带来的影响,包括对参保人权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都能做详尽的分析和预测,保证社保改革的公平性,促进社会发展。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社会保险的支付压力也越来越大,确保社会保障体系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持续性尤为重要[4]。因此,社保改革过程引入精算理论,是社保改革发展的必经之路,不仅可以确保社保资金的高效运行,还能促进社会的正常运行发展。

同时,确保社会保险资金平衡是促进社保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进一步深化社保改革的必要条件,而从精算角度对社会保险问题进行研究,并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进行描述,是当前社会保险研究中面临的问题之一,因此加强精算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三、精算理论在社保改革中的应用

精算理论最早应用于英国的人寿险业,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现在西方发达国家已形成完整的精算体系,并且在社保、金融、证券、投资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现阶段,我国的社保改革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应用精算理论:

1.社会保险改革风险控制

将精算理论应用于社会保险改革,能够充分发挥精算技术的专业优势,将人口年龄结构变化、通货膨胀、筹资额度、利率变化、投资风险、资产负债等做出准确的评估,对社会保险运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进行细化和量化,利用精算技术的综合分析,并运用基于风险的思维,提高社保行业的风险控制能力,确保社保计划有稳定的财务基础。

2.社会保险待遇确定其调整

当今社会所处的信息时代让各行各业的信息数据空前增大,社会保障也不例外,社会保险缴费和社会保险待遇的确定、调整都需要庞大的数据支撑。大数据时代,产品数据的覆盖面和数据的层次结构都会更加的复杂与全面。因此在社会保险过程中就离不开精算理论的支持。例如:利用精算专业理论,可以更准确地确定待遇水平,可以更准确地确定养老金上涨幅度幅度,让社会保险更能够体现权利、义务的相统一,更能够具有创新性和生命力。

3.社保改革的规范化

把精算理论应用于社保改革的整个过程,可以提高社会保险运行数据的精度,建立更加合理的社会保险预决算制度、运行数据定期公开制度,提高社保改革工作的透明度,接受社会民众的监督,从而促进社保制度的规范化运行。

西方发达国家和有关国际组织,如世界银行等,在社保改革中精算理论的应用情况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在英国,政府部门设有专门的精算部门,向政府提供专业的社会保险方面的精算咨询,并进行有效的精算分析,并通过立法明确规定必须在社会保险中利用精算分析进行分析和评估;在美国,联邦政府设有专门的精算办公室,聘用专业的经济学家、人口学家、精算师等人才,对人口状况、经济发展等方面资料进行全面分析和预测,并以此作出决策;世界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发了各自的社会保险精算软件,对社保基金的收入支出和债务状况进行长期的跟踪和预测。

四、结语

精算理论作为一个金融、数学、统计、经济、保险等多方面的交叉理论,其实用性极强。精算理论应用于社保改革之中可以提高我国社保改革高质量的平稳发展,因此国家和社会要更加重视精算理论的发展与改进,更加重视精算理论在社保改革中所发挥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让我国的社保工作更加规范和有效,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全面协作 共同发展-中国精算教育研究圆桌会议综述[J].精算通讯,1999,2(2).

[2]孙立娟,汪哲侃.精算思想的演进与精算理论发展综述[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3(28):95-103.

[3]周渭兵.社会养老保险精算理论、方法及其应用[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4]杨光.引入精算概念助力社保改革[J].中国财政,2015(21):35-36.

[5]柴社文.社会保险精算理论及其应用[J].社保财务理论与实践,2007(4):12-15.

作者简介:

张碧珍(1968—),女,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人,本科,经济师,德化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机关社保中心副主任 。

猜你喜欢

应用
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探讨
带压堵漏技术在检修中的应用
行列式的性质及若干应用
癌症扩散和治疗研究中的微分方程模型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微课的翻转课堂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