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调查研究

2017-09-30郝孟荣王睿尹国锋

科教导刊 2017年24期
关键词:调查研究校园文化高校

郝孟荣 王睿 尹国锋

摘 要 为了更好地完成课题实地调研任务,获取真实的并具代表性的、覆盖面更广的数据,课题组全体成员调动多方面力量和各种传媒渠道,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为重点,驻济南、青岛高校为辅,驻市地高校为点,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各高校开展了调研活动。为了避免调研对象的单一,所调研学校涉及了多个专业院系的学生。共发放试卷1000份,收回试卷835份。最后分10个小组统计汇总。顺利完成了课题调研的任务。接下来对所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问题,研究对策,最后,撰写了两万多字的结题报告。

关键词 高校 校园文化 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08.086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Shandong

HAO Mengrong, WANG Rui, YIN Guofeng

(Department of Music,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Qingdao, Shandong 266580)

Abstract In order to complete the investigation task, get real and representative, wider coverage of data, all members of the research group to mobilize various forces and various media channels in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Hua Dong) as the focus, in Ji'nan, Qingdao in the city as funny, for, based on the questionnaire. To carry out the research activities of the university. In order to avoid the singleness of research objects, the research school involves students from several specialized departments. A total of 1000 papers were issued, 835 copies of the test papers were returned. Finally, divided into 10 groups statistics summary. Successfully completed the task of the project research. Next, the data analysis, found the problem, countermeasures, finally, write a more than 20000-word report.

Keywords college; campus culture;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1 調查数据分析

统计数字显示,在收回的835份有效试卷中,文科占44%,理科占56%,调研的对象涵盖了四个年级,这其中大一的学生186人,与占总数的22%,大二的学生298人约占总分人数的36%,大三学生213人,占总人数的26%,大四学生138人,约占总人数的17%。被调研的学生分布比较合理,因为高校社团的团员多来源于大二和大三的学生。有半数以上的学生能够感受到大学校园里活跃的文化氛围,这与应试教育的中学校园显然有明显的差别。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为例,目前,学校有大学生活动中心和唐岛湾多功能厅两个室内演出场所,一个荟萃广场室外演出场所,其中两个室内演出场所除了节假日,几乎每天晚上都有不同的演出——各社团推出的,以及各种主题性的晚会。比如,各种毕业晚会等等。但这其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演出却非常少,多半只停留在自娱自乐的层面上。所以,目前大学校园不缺文化活动,缺的是有质量、有层次、有内涵、有影响力,传播正能量的校园文化品牌。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高校校园文化越来越受到受到学校的关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也得到蓬勃发展,校园文化建设在广度上、深度上不断进展,呈现出健康向上的态势。在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的同时,校园文化建设也存在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缺少规划、缺乏特色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1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特色

世界上看不到两所同样的大学。所谓高校特色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有别于其他学校校园文化的独特的风格、理念、目标、途径等。特色校园文化是在高校长期办学基础上积淀形成的,是一所高校优势所在。营造浓郁的高校校园文化是体现高校办学特色的重要途径。校园是学生长的土壤,校园文化是促其成长的营养剂。没有了文化积淀,任何特色都难以传承与发展。只有蕴含文化底蕴的校园文化,才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才具有旺盛和持久的生命力。高校校园文化应体现共性、突出个性。

1.2 高校校园文化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目前,高校校园文化管理制度不断完善,诸多高校把校园文化建设列入学校建设的总体规划之中,使得校园文化建设在制度上得到了保障,但规划中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从校园文化活动的发展状况分析,诸多校园文化活动还只局限于学校专业之内,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加强,而另一方面,一些专业院校受自身专业的影响,能够拓宽学生知识面的较少,使综合人文素质的提升受到影响。另外,校园活动文化建设的教育功能被弱化,娱乐和功利色彩浓厚。在很多校园活动中出现了偏离校园文化活动宗旨和作用的现像,其中具有明显功利化色的活动增多。这违背了“非功利主义”的校园文化的指导思想。校园文化活动的宗旨应该是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校园的文学艺术活动种类繁多,但特色活动少之又少,并且由于学校对传统校园文化传承的缺乏,高校校园文化继承优秀传统的少,自娱自乐的多。endprint

目前高校管理制度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高校文化管理体制的过于社会化。所谓高校社会化,是指高校从办学理念、管理机制、组织建构、决策管理等方面呈现与社会行政机构相似的特征。现代西方优秀的大学,虽也存在数量众多的行政机构和行政事务人员,但这些行政机构责任明确,运转科学,始终服务于学校的教学科研。而我国高校社会化严重是指大学官僚化,官场化,行政权力过度集中。社会化是我国高校当下办学的一个鲜明特征,在集中办学、培养急需的人才等方面曾发挥过重要作用,但同时也是制约校园文化发展的瓶颈所在。行政权力集中、学术资源分配不对等挫伤广大教师、学生的科研积极性,制约了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同时由于行政部分权力集中,无法发挥基层教师的积极性,让老师和学生疲于应付,缺乏创新。因此高校社会化,行政化是束缚高校校园文化健康、蓬勃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2)校园文化建设普遍缺乏系统性。高校招生的扩大,导致学生素质差异,增加了高等教学工作的难度,给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和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

第一,管理滞后。高校扩招后学生人数迅速增多,高校不得已扩大学校规模、多校区办学,而相应的管理人员无法迅速跟进,出现管理滞后。

第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管理不规范、规划不合理。诸多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缺少大局意识,没有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的历史、文化、专业等结合在一起,多数仅局限在学生的思想教育上,校园文化建设缺少系统性、长远性,无法深入到学生内在追求上。这也就限制了校园文化功能的发挥。

第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主体不清。很多高校把校园文化主体局限在学校的管理部门,如:团委、学生工作处以及学生社团,把学校的其他部门排除在外。而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一个系统的工程,它需要学校的各部门的紧密团结、配合,尤其需要不同专业、不同兴趣爱好的教师参与,因为这些老师丰富的人生阅历、渊博的学识能够充分发挥其在校园文化建设的教育主导作用,而现实中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缺失显然是与此背道而驰的。

(3)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制度不完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探索,在制度的建设上已经趋向饱和,但同时也出现重复建设的苗头,这在更深层次上是反映了制度建设的低水平。虽然制度上相对稳定,但并非一劳永逸, 应该继续在制度的建设及实施方面更具前瞻性。

1.3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薄弱

互联网络快速融入高校的教学和生活中,同时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也越来越受师生们的青睐。但目前仍有一些学校管理者没能充分认识到网络的力量。高校网络文化是校园文化在新形势下,新的网络环境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它同高校的校园文化具有同功性,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目前新的网络环境下,高校应把校园网络文化纳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并为其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目前网络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具有本校特点高校网站资源贫乏。正如前面关于山东省多所高校的调查,学生们可以接触的网络资源是无限的,校外资源的内容高校是不可控制的,而校内的资源往往大多限于专业方面,忽视在网络时代媒体传播的特殊性,仍然体现着传统的官方媒体姿态,传播主题主要以死板说教为主,贴近学生生活和心理需求的较少,形式也比较单调,多无新意,最终导致无人问津。

(2)对网络的认知偏差导致行为失去规范。网络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虚拟的空间、时间,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一书中的经典名言“在Internet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只狗。用夸张的说法渲染了网络的“虚拟性”。而网络的虚拟特性淡化网络行为主体的责任意识,从而导致网络行为失范的发生。只有让学生认清“虚拟网络”的本质,才能为相应的责任承担奠定基础。

(3)沉迷网络带来的健康问题。面对网络这个新鲜事物,许多学生缺乏很好的抵抗力和自制力。不良网络内容对上网者身心造成的损害和上网过度引发的身体健康问题是我们需要面对的问题。沉迷其中会导致意志消沉、丧失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目前的调查显示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日趋严峻,如何在网络不断普及的今天,减少网络对大学生各方面的影响成为我们需要面对的严峻考验。

1.4 高校校园社团文化建设不足

学生社团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近代以后尤其是五四运动时期出现的社团,在历史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的高等教育得到了迅猛发展,学生社团数量也是只增不减,加入社团的大学生也日益增多。高校社团成为大学生参与学校事务的重要平台,是促进大学生思维方式、人格塑造、素质拓展的重要平台。在促进高校教育管理和学生全面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目前各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整体上呈现稳健上升的局面,是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力量。但在背后依然存在着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

(1)高校社团建设缺乏新理念。由于社会的进步和环境的变化,高校学生价值取向更加多元化。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面临许多的困难和问题。在管理理念上,一些陈旧的管理模式缺乏对社团成员主体地位的尊重,在管理方式上过多的参与管理与干预,制约了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的创新活力。在资金支持、设备场地、师资指导等方面缺乏支持和帮助。一些高校的社团组织凝聚力弱、发展不均衡、特色不鲜明、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创新等。

(2)社团运行保障缺乏、缺乏发展后劲。目前高校学生社团大多面向本校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需要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地,但对于这些活动场地、设施的日常维护需要资金的支持。学校拨的款项是有限的,虽然部分企业和商家可以为社团活动提供一些赞助和资金支持,但他们是以拓展校园的市场、谋取利润为目的。

(3)学生社团规章制度建立不完善。目前许多高校社团管理仍存在行政化因素干预。高校设有专门部门和教师负责管理,直接或间接对社团组织的活动、人事管理拥有决定权。社团活动全程在校方管理部门严格的管控下进行。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下,高校社团的发展缺乏自主性,这种体制阻碍了大学生创新力的發挥,阻碍了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endprint

2 山东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目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与学校决策者对校园文化在学校建设中的作用认识不到位有关,不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对校园文化建设漠然视之的态度造成的。所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以这些不足为切入点,努力开创校园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2.1 提高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

高校管理层是否重视校园文化,直接会影响到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发展,进而会影响到学校人才的培养。一个没有文化底蕴的高校,是很难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的。为此,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切实纳入学校发展的规划,使校园文化建设成为学校未来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每个高校管理者应该认识到的。高校园文化建设可以使学生从中找到表现和发展自己的空间,可以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锻炼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才能。加强和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理应成为高等教育思想和理念的重要内容。一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一朝一夕就可以能完成的,它需要长期的坚持与艰苦的努力才能收到一定的成效。高校校园文化对学校的发展和进步具有直接的影响力。校园文化能否持续健康的发展会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学校发展的目标能否实现。忽视校园文化建设,就等同于放弃最基本的育人阵地,必然会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高校领导一定要充分认识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性,切实把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列入重要工作议程,列入学校改革发展的总体规划。

2.2 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管理制度

(1)高校校园文化制度的建立。高校文化建设的制度必须要始终围绕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立足高校自身的特点,进行有效的制度制定与调整。时刻把握时代发展脉搏,与时俱进,不断地完善创新高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通过努力学习,不断强化自身的专业素养,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实力。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离不开校园文化制度的建设,设立文化制度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全校师生的需求,不断完善其管理和工作机制,在思想内涵和价值取向上保持一致。制定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是约束师生的日常行为和道德规范,建立良好的教风与学风的重要保障。

高校在制定校园规章制度的过程中必须要体现出校园文化建设制度的科学化、规范化与人性化,时刻以广大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主体,根据广大师生员工的需求去制定和实施科学的、合理的、人性化的规章制度,尊重高校的教育发展规律,坚持国家所颁布实施的各项法律法规,维护师生员工的切身权益,并结合本校学生的具体特点,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易操作落实的、合理的规章制度。

把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宣传部门、学生工作部门、共青团组织要共同参与,管理上既要避免单打独斗,又要避免指手画脚,统一规划指导校园文化建设,使校园文化建设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健康持续的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不断发展。

(2)加大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管理。要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发挥社团等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推进作用,就必须加强管理机制。校园文化建设肩负着对外传递学校人文色彩,对内创建无声课堂的重要职责,任务重,责任大,工作复杂,只有各管理部门协同努力,齐抓共管,才能使校园文化建设繁荣健康发展,才能调动全校师生的积极性,才能把校园文化建出特色。高校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后勤保障。把校园文化建设的资金纳入学校的总体预算,增强社团活动场地建设,增加活动经费投入,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建立良好的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利用各种传媒,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综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3)做好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的管理工作。目前,高校校园及学校周边环境日趋复杂,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学校正常的秩序,给校园管理工作增添了难度,良好的育人环境受到影响。各级教育部门和高校领导要定期对校园内外环境进行检查,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综合治理或专项治理。教育管理部门还应该对高校周边环境进行定期检查、评估,确保学校周边环境的人文质量,同时,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

2.3 加强大学生社团的文化建设

当前高校社团发展面临机遇,同时也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高校社团数量越来越多,参加者的人数也越来越多,高校社团管理部门不断收紧管理权限,影响了学生活动自由,学生社团的发展空间越来越有限,对此探讨高校如何构建起一套有效的运行机制来促进高校学生社团的健康蓬勃发展是很必要的。

(1)大力扶持学生社团的建设。大学生社团在丰富学生的校园学习和文化生活、提升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起到了积极重要的作用。社团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在高校校园文化中承担重要角色。加强对社团发展的监管和引导是学校管理所必须承担的责任。坚持对社团的统一领导和管理,鼓励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建立激励社团发展的良好机制,引导社团走上传播正能量的校园文化之路。

(2)要加强大学生社团建设的管理。当前高校社团发展面临机遇和挑战,高校社团数量越来越多,参与人数也越来越多,然而高校社团管理部门不断收紧管理权限,影响了学生活动自由,学生社团的发展空间越来越有限,如何紧密围绕大学人才的培养任务和目标,通过有效的管理机制和管理团队,引导大学生社团健康、长远的发展,是高校教育管理者和高校学生工作者所面对的一个十分紧迫的课题。积极扶植一批高水平的、有影响力的社团,打造校园文化品牌。使高校校园文化从真正意义上成为展现学校风采的窗口,成为大学生的无形课堂,寓教于乐,健康发展。

(3)健全大学生社团建设的监督、管理和评价机制。大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与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是分不开的。通过对大学生社团活动质量、成效、社会影响度以及社会评价度等内容进行综合评价,进一步规范和引导大学生社团良性发展,让社团真正成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阵地。从目前高校的现实情况看,我国关于高等教育发展的方针政策、高校教育理念、高校党行政部门的管理风格,所有这些要素对于鼓励、扶持、引导与管理大學生社团,都起到不同的保障作用。endprint

2.4 重视网络文化在高校文化建设中的地位

随着高校校园信息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如何合理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提高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水平,是高校管理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1)要充分利用网络优势。网络的迅速发展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更快捷、更便利的交流平台。占领文化传播的主要阵地是大学教育的所必须承担的责任,网络平台的建立与发展是打造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校园主网站作为广大师生学习交流、获取信息的主流网络平台,备受广大教职工和大学生的关注和喜爱。网络平台的建立,不仅方便了校内师生的沟通,同时还拉近了高校之间的距离,通过网络各高校之间可尽情展示不同学科的特点,加强了与兄弟高校的交流。因此,创建各具特色网络平台,积极利用新网络技术,拓展校园网站新功能。利用搜索工具,建立专业知识开放平台,还可以建立一个与学校学科特色相结合的综合知识网站。可以建立校园网络论坛,让师生互动,了解学生关心的热点、思想动态。

(2)注重网络文化建设的多元性。传统传媒的交流平台,如报纸、杂志、宣传单等,已难以满足师生教学和学习的需求。建立校园网络传媒平台,聚焦校园热点,关心师生生活,传递考试信息,让师生随时了解学校的各项活动资讯,繁荣校园文化建设,为师生的校园生活提供方便。随着网络传媒的极速发展,微博、QQ、微信等公共平台已引起高校歌方面的广泛关注,通过这些平台还可以进行不同专业、院系甚至不同学校的联合,充分发挥网络传媒的优势,不但让邻近的高校分享自己高校的信息,同时分享其他高校的各种资源,彼此沟通彼此了解相彼此磋,共同发展。通过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建立我为校园校园为我的发展机制,为校园文化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3)建立校园网络文化的长效管理机制。制度的完善是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同时又是网络文化健康发展的坚实基础。我们要健全网络监管制度、信息发布审查制度等,依法、科学、有效的严格管理,使网络信息的传播有法可依,规范有序。还要强化网络文化建设中的道德规范教育。由于网络自身的特殊性,其各类信息传播速度之快,如果不加强引导和教育,后果必然是难以预料的。

3 结语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是一个漫长而为复杂的工程,包容高校的生活、学习、以及校园管理和社团活动多个方面,是高校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也是一所高等教育学校的办学传统、校风校纪、校训等精神品格传承,体现了高校教师、学生的价值取向、行为准则和思想观念。校园文化同时也体现了学校的管理水平,教师、学生的教风、学风和素质。在目前市场经济发展高速发展,国际交流日趋频繁,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形势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日趋显现出了建设薄弱、管理不到位、缺少系统规划的弊端。加強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理论素质、思想道德品质,是培养社会需要合格人才的迫切需要。

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编号:15CX04119B

参考文献

[1] 丰捷.中外大学校校长论著综述[N].光明日报,2004-08-05.

[2] 刘智运.高等学校办学特色研究.大学教育科学,2003(1):9.

[3] 杨海波,郑廷.创造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高教探索,2003(4):66.

[4] 陈洪林,辛彬.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1:149-151.

[5] 陆海,任献华.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定位[J].理论界,2006(5):138.

[6] 李原刚,张延平.浅谈我国内地部分高校的行政化[J].学习月刊,2006.12:23-24.

[7] 冉亚辉高校行政化与去行政化论析[J].现代大学教育,2015.1:11-15.

[8] 比尔·盖茨.未来之路[M].辜正坤,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120.

[9] 张书明.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局限性及其对策.山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1).

[10] 韩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11] 黄健,王东莉.数字化生存与人文操守[[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10).endprint

猜你喜欢

调查研究校园文化高校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企业管理视角下村级财务人员素质研究
西安体院学院体育专业学生人生规划研究
西安市体育旅游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关于技工院校学生德育课堂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