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数学绘本提高小学数学阅读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2017-09-21王娅玲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7年8期
关键词:绘本阅读小学数学策略

王娅玲

【摘 要】数学阅读是提升数学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长期以来,“阅读”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但在数学教学中,却很少提及。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而忽视了数学阅读。数学绘本结合孩子的生活经验,以简单的文字以及丰富的场景展现数学概念、数学认识等,丰富了小学生数学阅读的素材,开启了小学生多样化阅读的模式,创造了形式多样的交流契机。通过阅读数学绘本,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品味故事、获取知识、拓展思维。

【关键词】小学数学;绘本阅读;策略

一、数学阅读的含义与现状

(一)数学阅读的含义

数学阅读过程同一般阅读过程一样,是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包含语言符号(文字、数学符号、术语、公式、图表等)的感知和认读、新概念的同化和顺应、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等各种心理活动因素。同时,它也是一个不断假设、证明、想象、推理的积极能动的认知过程。但由于数学语言的符号化、逻辑化及严谨性、抽象性等特点,数学阅读又有不同于一般阅读的特殊性。

(二)数学阅读的现状

笔者对本校一、二、三年级随机各抽取了一个班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读得最多的分别是寓言类童话故事、教辅类图书、作文类图书,而数学类的书籍读得非常少。大部分学生在阅读的数学类书籍中又局限于阅读数学课本和教辅用书,只有少数学生阅读奥数类书籍。由此可见,学生的数学阅读是非常匮乏的。

二、数学绘本丰富了学生数学阅读的素材

(一)丰富优美的图画,勾起阅读的欲望

绘本阅读是国外备受重视的一种阅读方式,近年来,我国的儿童文学专家方卫平教授、梅子涵教授也一直呼吁让孩子阅读绘本,认为绘本是“人生第一本书”。数学绘本以其鲜艳的色彩、富有童真童趣的图画,很快就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勾起他们阅读的欲望,因此受到了大多数儿童的欢迎和喜爱。如果能将数学绘本广泛运用到早期数学阅读教育中,培育学生阅读的兴趣,帮助其认识图与文的相互关系,就能很好地为将来的继续阅读活动打下基础。

(二)言简意赅的文字,降低阅读的难度

由于小學低年级学生的识字量不大,在阅读中较受限制,而绘本作为一种以图画为主,文字语言为辅的阅读材料,它的语言简洁、通俗易懂,顺应了这一阶段儿童的阅读特点,深得他们的喜爱,是世界公认的最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的优秀读物。

(三)生动有趣的故事,激发阅读的兴趣

数学绘本是一本动听的故事书。它抓住了儿童天生喜欢听故事的特点,以生动的故事来呈现数学知识。当数学知识是以有关学生生活的事物为背景出现时,不仅牢牢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让他们体会到原来生活中有许多有用和有趣的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生动有趣的故事很好地激发了低年级学生的数学阅读的兴趣。

三、数学绘本开启了学生多样化阅读的模式

(一)师生共读模式

一年级的小朋友自主阅读能力不强,比较适合采用师生共读模式,教师带领小朋友读绘本故事,边读边展开问题讨论、猜测、推理等活动。通过师生共读,小朋友既可以感受故事情节的生动,又能轻松愉快地学习蕴含在故事之中的数学知识,领悟数学思想方法。为孩子喜欢读数学、能自主阅读数学课外读物埋下小小的种子。

【案例1】《乱七八糟的魔女之城》的故事内容很单纯,一位勇敢的公主要拯救好朋友“小王子”,在拯救王子的途中,公主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和难关。学生通过帮助公主解决问题和难关,探寻事物的排列规律。教师采用边“讲故事边提问”的模式让学生展开阅读。欣赏封面,提问:封面上有谁?引出主题,这幅图上的物体摆放是什么样子的?坚强的公主在去解救王子的路途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你们愿意帮她吗?你觉得哪一把钥匙才是正确的?坚强的公主走哪条路了呢?教师讲故事、提问题,小朋友们进行猜测、讨论、推理等活动,师生共读绘本真是乐此不疲。

教师在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参与之后,以问题驱动儿童阅读:公主遇到了哪些问题?是怎样想办法解决的?这些问题需要学生理性思维的参与,也培养了孩子们带着问题去阅读的习惯。通过师生共读故事,引导孩子们探索身边存在的规律,带领学生寻找隐藏在生活角落中的数概念。通过师生共读,让孩子感知到“模式排序”的规律,感受排序让事物变得有规律,感受规律之美,感悟数学之美。

(二)自主阅读模式

随着年龄的增长、识字量的不断增加,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到了中年级,我们要逐步过渡到课内共读、课外自主阅读的模式。

【案例2】《和邻居亲密相处》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其中蕴含有趣的“分数”问题。我们先进行范例式导读,重点引导学生把握故事的叙述特点,抓住其中的关键问题:熊和猴子是怎么分土地的?学生会先独立思考,尝试解决。

我们鼓励学生形式多样化地解决问题,并做上阅读批注。有了读书方法的引导,再继续读这个故事时,学生就能够迁移运用。遇到不懂的问题,做上记号,再到课堂上来讨论交流。

(三)亲子阅读模式

亲子阅读,又称“亲子共读”,就是以数学绘本为媒,以阅读为纽带,让孩子和家长共同分享多种形式的阅读过程。阅读心理学指出:“家庭因素对儿童阅读活动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课外,鼓励家长共同参与绘本阅读,以更好地提高孩子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在每一本数学绘本最后都有一些游戏项目,不仅有游戏目标,还有游戏道具,为家长提供了内容参考和方法指导,指导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数学能力。

【案例3】创造力思维是孩子很缺乏的,教师在上完《认识图形》这一单元内容后,可以利用数学绘本《吃了魔法药的哈哈阿姨》最后的亲子活动“七巧板游戏”让孩子在家长的陪同下,以竞赛的形式,比一比看看谁拼出的图形多。家长可以通过拍照将孩子的拼图保存下来,统一发到班级微信群里。教师根据活动剪影、拼出的作品等评选出“亲子阅读优秀家庭”和“拼图小能手”,并给这些学生和家庭发奖状,以资鼓励,同时也激励没获奖的小朋友以及家庭以后要认真参与。

在亲子阅读之后开展亲子数学活动,让家长融入孩子的学习之中,能够真正帮助孩子的学习。通过共读,父母与孩子共同学习,一同成长;通过共读,为父母创造与孩子沟通的机会,分享读书的感动和乐趣;通过共读,可以带给孩子欢喜、智慧、希望、勇气、热情和信心。

四、数学绘本创造了学生多样化交流的契机

(一)品读交流

相关绘本故事情节介绍,这些都是组织学生进行数学阅读的好素材。我们将组织学生充分阅读材料,并鼓励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让学生从中了解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同时帮助学生体悟其中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游戏活动

从儿童心理学角度来看,儿童的很多生活常识和行为规则是通过游戏而学习和积累的。为了让绘本更好“玩”,我们要寻找儿童游戏与绘本的接洽点,让绘本游戏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使幼儿习得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

(三)动手实践

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动手实践对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帮助理解数学知识、培养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的一天》是通过119消防队员一天的工作经历,介绍了钟面的“长针短针”。教师设计一个实践活动:制作一小闹钟。让学生在做好的钟面上指一指时针、分针;按教师指令拨一拨整时,同桌任意拨一个整时给同桌认一认。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学习到时间的相关知识,感悟要珍惜时间。

数学绘本,是一盏盏让人幸福、让人的心灵变得柔软,让人的思维变得灵动,让数学与生活有效联结的灯。让我们都来成为孩子阅读旅途的点灯人,照亮孩子数学阅读的天空,和孩子一起体验来自阅读的欢乐和感动,让他们在温暖而智慧的灯光中走近数学绘本,喜欢数学阅读。

参考文献

[1]李萍.“读说写”一体的小学低年级绘本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浙江教学研究,2015(02).

[2]陈丽娜.培养数学思维 提升科学素养——谈绘本对完善学生数学思维与方法的作用[J].新课程:小学,2015(03).

[3]方岚.数学绘本: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一种新可能[J].江苏教育:小学教学,2013(11).endprint

猜你喜欢

绘本阅读小学数学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绘本阅读教学中如何运用恰当有效地提问促进幼儿积极情感体验的发展
新课改背景下英语绘本阅读分析
孩子们与绘本的那些事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