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城镇化进程质量测度及区域空间差异分析

2017-09-12何刚李恕洲朱艳娜

关键词:空间差异熵值法聚类分析

何刚+李恕洲+朱艳娜

摘要:基于新时代背景下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内涵,构建出人口、经济、社会、生态宜居、城乡统筹等五个子系统的新型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安徽省为例进行实证分析,运用熵值法对其2005-2014年新型城镇化进程质量进行综合测度,并采用系统聚类法对测算结果进行聚类分析,进而分析其省域空间差异性。结果发现:从时间上看,安徽省新型城镇化水平的发展整体呈不断上升状态;从空间差异上看,其城镇化水平呈中高周低、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最后,根据聚类分析的结果对安徽省16市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具体分类,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进程质量;空间差异;熵值法;聚类分析

中图分类号:F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101(2017)02-0014-06

Abstract:Based on the core connotation of new urbanization 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era,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urbanization level is constructed, including such five subsystems as population, economy, society, eco-friendliness, overall planning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hui Province is chosen as a case in point for empirical analysis. Entropy method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process quality in new urbanization in Anhui Province from 2005-2014. And the method of system clustering is used for cluster analysis, and the result is analyzed.The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In terms of time, the development of new urbanization level in Anhui province enjoys an overall rise. From the spatial perspective, the level of urbanization is high in the central area and low in the surrounding areas, the north being high while south low. Finally, the new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level of 16 cities in Anhui province is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cluster analysis of the 16 cities in Anhui Province.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given.

Key words: new urbanization; process quality; spatial variability; entropy method; cluster analysis

城镇化的发展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是我国全面实现现代化和中国梦的动力引擎。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我国最大的内需潜力和动能所在。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要进一步扩大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范围 [1]。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的发展也十分迅速。2015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6.1%,较上年提高了1.33个百分点,城镇常住人口达到了7.7亿,预计到2020年我国的城镇化率将达到60%[2]。与此同时,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背后也隐藏着诸如城镇化扩张无序、城市环境恶化、人居环境与生活质量下降,城乡贫富差异及区域空间差异逐渐扩大等问题。这就使得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我国城镇化的发展,为其制定新的方向,走新型城镇化之路。城镇化发展的本质不仅仅只关注“量”的增加,更应该注重城镇化发展“质”的提高。十三五规划指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必须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以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为支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努力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3]。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应该注重质和量的协调发展,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之路,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人民生活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文献回顾

近年来,城镇化已成为国内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总体来说,国内学者对城镇化的研究主要是从区域城镇化的综合水平测度和区域城镇化进程质量分析两方面展开,进而分析区域空间差异性。区域城镇化综合水平测度方面的研究具有代表性的有:趙永平利用熵值法对我国30个省(市、区)2000-2011年的城镇化水平进行了综合测算,并对其驱动机制进行了研究[4]。王新越构建了包括八个子系统的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将熵值法和灰色关联分析相结合,对我国整体城镇化的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测度,并进行了区域差异研究[5]。赵爽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对河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了测算,进而找到了制约河北省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6]。王江华对安徽省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测度,并通过聚类分析将安徽省16个地级市分为四类分别进行了空间差异分析[7]。城镇化进程质量测度的研究主要有:路子雁采用主成分分析和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对太原市2002-2011年的城镇化质量进行了相关研究[8]。刘树峰以山东省为例,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其2002-2012年的城镇化规模与城镇化质量进行了协调性测度,并进行了区域空间格局研究[9]。酒二科以河南省为例,通过将熵值法和加权变异系数相结合对其2002-2012年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了综合测度和差异演变过程分析,进而分析了其城镇化水平的空间格局 [10]。endprint

综上所述,国内学者无论是在区域城镇化综合水平测度还是在进程质量测度方面的研究成果均比较丰富,但城镇化综合水平测度仍未形成一个系统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且测算结果也存在着较强的区域性特征。本文在进行大量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刻了解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建立了较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安徽省为例,结合其2005-2014年新型城镇化的实际发展现状,对其近十年来的城镇化进程质量进行测度,并利用聚类分析进行区域差异分析。

二、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综合测度

(一)研究方法的选取

鑒于主观赋权法在综合指标体系测度中的局限性,本文使用客观赋权法(熵值法)来确定权重。熵值法是依据客观环境中的原始信息来赋权的,并借助各指标所提供的信息量来确定相应指标的权重,赋权方法较为科学。其主要步骤如下:

1. 评价矩阵的构建

(二)指标体系的构建及数据来源

1. 指标体系的构建

在深刻了解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和大量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并充分考虑到指标的科学性,系统性、全面性以及可操作性等原则,从人口、经济、社会、生态宜居、城乡统筹等5个子系统出发,选取21个具体的衡量指标来构建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2. 数据来源

以安徽省为例,借助2006-2015年度《安徽省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及《安徽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公报》和安徽省各地级市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可整理出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所需相关指标的原始数据,部分缺失的指标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中的线性回归法进行估计。

三、安徽省新型城镇化进程质量及空间差异分析

(一)安徽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过程

近年来,安徽省新型城镇化经历了飞速的发展。2005年安徽省城镇化率仅为35.5%,到2015年已上升为50.5%,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6个百分点[11]。城镇化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动力,“十三五”期间,安徽省将进一步合理引导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逐渐打破现有的城乡二元结构,从而缩小和发达省份之间的差距。但是,在安徽省城镇化飞速发展的背后也隐藏着一系列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对其进程质量和空间差异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根据以上熵值法的计算步骤和统计数据,对安徽省新型城镇化2005至2014年21项指标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可计算出各指标的权重(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指标权重排前三位的分别是人均GDP(0.073 5)、第三产业产值比重(0.070 7)以及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0.066 0)。前两位都隶属于经济子系统,这表明在过去的十年里,经济增长对安徽省新型城镇发挥着最重要的作用;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隶属于城乡统筹子系统,这表明近年来安徽省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进程中逐渐重视到城乡统筹发展的作用,也表明安徽省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将会有所改善。此外,人口城镇化和生态宜居对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的影响也相对较大。

(二)安徽省新型城镇化水平时间差异分析

统计整理2006-2015年的《安徽统计年鉴》中测度安徽省新型城镇化水平的相关原始数据,按以上熵值法的计算步骤,可得出2005至2014年近十年来安徽省新型城镇化水平的综合得分的变化过程,见图1。

由上图可以看出,近十年来,安徽省新型城镇化水平的综合得分呈现出一种在波动中上升的状态,新型城镇化水平综合得分由2005年的0.165 3上升到了2014年的0.523 9,可见其新型城镇化进程较快。

(三)新型城镇化空间差异演变

根据以上熵值法的步骤,可计算出安徽省16市各自的人口、经济、社会、生态宜居、城乡统筹五个子系统的得分,进而得出2005-2014年安徽省各地级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以下挑选近十年中的2005年、2010年、2014年三年来对安徽省16市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时空进程进行具体分析,见表2。

为从整体上反映2005-2014年安徽省16市新型城镇化综合水平的区域空间差异,运用SPSS20.0统计分析软件,对选取的2005年、2010年及2014年三年安徽省各市的城镇化综合水平得分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并根据系统聚类结果将安徽省16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划分为4个等级,分别为高水平、较高水平、中等水平以及较低水平4个等级,具体空间分布情况如图2所示。

由表2和图2可以看出,2005-2014年近十年内安徽省各市的城镇化综合水平均呈不断上升的状态。在空间上,还可以发现安徽省各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差异十分明显,整体上呈中间高、四周低;南部高、北部低的空间格局。合肥市作为省会城市历年来城镇化水平得分均处于最高水平;其次是铜陵、马鞍山、芜湖和蚌埠等,这些城市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要么是资源型城市,要么就是交通枢纽型城市;处于中等水平的大多数是一些南方城市(如宣城、黄山、安庆等);北方城市和南部山区城市的城镇化水平相对来说处于较低的水平,其中以宿州市和六安市为代表。

近年来,安徽省逐渐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财政投入以及深入贯彻绿色城镇化的发展理念,2015年安徽省在节能环保方面投入的财政支出为124.825亿元,占当年GDP比重的0.57%,占比较2005年提高了128%。这也就从侧面映衬了安徽省在加快城镇化步伐的进程中一直致力于绿色城镇化及不断提高城镇化质量的决心。与此同时,安徽省在不断推进城镇化发展速度的同时还密切关注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之间的发展,区域差距有着明显的缩小,这也就从实际上佐证了近十年安徽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趋势。此外,城镇化的发展都必将经过一个不断在摸索中发现问题的过程,安徽省一直贯彻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时代内涵,表现出了一个早期研究摸索,中期飞速发展,后期区域协调的稳定发展趋势,这就从理论上支撑了安徽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进程和区域差异。endprint

四、结论及对策建议

基于安徽省近十年新型城镇化进程质量测度及空间差异分析,可以发现:第一,从时间上看,近十年来安徽省整体的新型城镇化水平呈不断上升的状态,安徽16个地级市的城镇化水平也相应呈不断上升的状态,但安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整体水平偏低。第二,从空间上看,安徽省各市城镇化水平差异十分明显,总体上呈中(以省会合肥为代表)高周低、南高北低的状态。第三,从城镇化发展质量上看,资源型城市和交通发达型城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相对较高。近年来,伴随着煤炭能源地位的下降,煤炭资源型城市(以淮南市和淮北市为代表)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后劲表现出了严重不足。相反一些以发展旅游业为代表的城市(如黄山市和池州市)和交通便利型城市(如芜湖和蚌埠)的城镇化发展速度和发展后劲相对来说较好。第四,工业主导型城市(马鞍山)较农业主导型城市(阜阳)城镇化水平高。

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需根据自身实际,认清自身的发展现状,有针对性的打破现阶段面临的发展困境,最终实现新型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的协调发展。安徽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应根据各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发展策略。第一,处于城镇化发展高水平的城市应加快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投入,从而提高其城市的综合承载力。如省会合肥市应充分利用其政治和经济地位吸引外资和高科技人才及技术,在提升自身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的同时充分发挥其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此外,合肥市城镇化的发展还应坚持走生态和城乡统筹的新型城镇化之路。第二,城镇化水平处于较高水平的基本上是资源型城市或是交通枢纽型城市。如铜陵、淮南、淮北凭借自身的能源优势城镇化发展较快,但是由于近几年能源地位的下降导致其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表现出了明显的后劲不足。因此,该类能源型城市应加快进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同时加大对科技的投资,走集约化,高效能之路。交通枢纽型城市(芜湖和蚌埠)应充分发挥自身独特的区位优势招商引资,提高自身经济实力,为其新型城镇化的持久健康发展提供新动能。此外,工业型城市的城镇化水平也较高,必须进一步促进工业生产力的提高,扩大工业对农业的反哺作用,促进农业人口向非农人口的转变,最终实现城乡统筹。第三,城镇化水平处于一般水平的基本上是南方城市。这些城市可以通过开发自身的独有资源发展第三产业和服务业,例如黄山和池州通过开发其旅游资源为其城镇化的水平和进程质量的提高发挥了巨大的贡献。第四,城镇化水平较低的城市基本上是区位条件和基础设施较差的城市,如大别山区的六安和亳州以及北方的阜阳和宿州。大别山区的城市可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从而走出一条生态环保、绿色的新型城镇化之路。皖北城市应调整产业结构,吸引外资,进行区域间的经济合作,互助共赢,借鉴城镇化水平高的城市的发展经验,缩小两者之间的差距。

参考文献:

[1]央视新闻网.深改要闻[EB/OL].[2016-03-09].http://opinion.cntv.cn/2016/03/09/ARTI7eE0taKe

3ziwzMcxl2VZ160309.shtml.

[2]央视新闻网.2015年我国城镇化率已达56.1%[EB/OL].[2016-01-31].http://news.cntv.cn/2016/01/31/ARTId9OddRLgesp2igMzBRJW160131.shtml.

[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十三五”规划:推进新型城镇化[EB/OL].[2016-03-05].http://cpc.people.com.cn/n1/2016/0305/c64387-28174382.html.

[4]赵永平,徐盈之.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综合测度与驱动机制研究—基于我国省际2000-2011年的经验分析[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4(1):116-124.

[5]王新越,亲素贞,吴宁宁.新型城镇化的内涵、测度及其区域差异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8):69-75

[6]赵爽,吴红霞.基于灰色关联度的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J].企业经济,2015(5): 153-156.

[7]王江华.安徽省新型城镇化水平测度及空间差异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5(10):12-15.

[8]路子雁,郑君焱,孙泰森.基于PCA-DEA模型的太原市城镇化质量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5):429-435.

[9]刘树峰,刘雷.城镇化规模与质量协调性测度及空间格局研究——以山东省为例[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6):83-87.

[10]酒二科,韓增林.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综合测度及空间格局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5(5):72-76.

[11]安徽统计局.2015年安徽统计年鉴[EB/OL].http://www.ahtjj.gov.cn/tjj/web/tjnj_view.jsp_index,2015-12-31.

[责任编辑:范 君 李 丽]endprint

猜你喜欢

空间差异熵值法聚类分析
城市化包容性发展的综合测度及驱动因素研究
城市化包容性发展的综合测度及驱动因素研究
基于改进突变级数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绩效研究
灰色关联模型在白酒企业财务竞争力评价中的应用
松嫩—三江平原地区农业水土资源匹配格局研究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分析
基于省会城市经济发展程度的实证分析
基于聚类分析的互联网广告投放研究
“县级供电企业生产经营统计一套”表辅助决策模式研究
昆明市县域经济发展空间差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