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严复的“信、达、雅”浅谈翻译原则

2017-08-04付晓马晓晨

东方教育 2017年10期
关键词:严复翻译

付晓++马晓晨

摘要:严复是近代中国伟大的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对当今的翻译活动仍然适用。它是“实用的”、是“精练之至”的、是“经验之谈”、是杰出科学的翻译理论总结和宝贵的翻译理论遗产。本文将从“信、达、雅”三个方面谈论翻译原则,便于进行翻译实践活动。

关键词:严复;信、达、雅;翻译

一、严复及“信、达、雅”

19世纪的中国不仅在政治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文化传播领域也有了新发展,严复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严复(1853-1921)是中国近代学者和启蒙思想家,被誉为“寻找救国救民真理的先进中国人”。他的突出贡献在于大量翻译介绍西方资产阶级学术著作,宣传民主与科学的思想。他翻译赫胥黎的《天演论》一书,被誉为“介绍西洋近世思想的第一人”,在社会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严复在《天演论》译例言中提出了“译事三难”,即: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择犹不择也,则达尚焉。海通以来,象寄之才,随地多有;而任取一书,责其能与于斯二者,则已寡矣。其故在浅尝,一也;偏至,二也;辨之者少,三也。”用较为通俗的语言解释大意为:能够对原文实现基本还原(信),能够流畅的向读者表达原作者的意思(达),拥有文笔优美,富有文采(雅)。严复先生在自己的翻译工作中总结出了“信达雅”这个完整的原则体系。这个体系对中国的翻译史有着巨大的贡献。

二、具体从“信、达、雅”三个方面谈论翻译原则

1“信”强调对原文的忠实。翻译的忠实性原则一直以来都是翻译家推崇的首要原则,严复的“信”表达的就是忠实的意思,“信”强调原文内容的传递。首先要充分理解所要翻译的材料,对翻译内容深刻理解,才能做到翻译到目标语言的时候保持对原文内容的尊重。不缺少内容也不胡乱增添内容,把原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完整传递给读者,这才是译者要遵守的最基本的翻译原则。这对译者本身的素质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译者需要了解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以及翻译材料的文化背景,才能充分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合理又准确地把文章内容和思想传递给读者。翻译工作中做到真正的“信”自然不是单纯的语言外形的变化,而是要求翻译者通过原作的语言深刻地体会原作者思想感情的一次艺术创造的过程,把握住 原作的精神,在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体验中找到最合适的印证,把原作的内容正确无疑表现出来。这样的翻译过程,才是把翻译者和原作者合二为一,好像原作者用另外一国文字写自己的作品。

2如果说“信”是站在作者的角度考虑的,那么“达”则是从读者的方面来思考的。“达”强调我们翻译的文章语句要通顺,目标语言国家的读者读起来不费力,不晦涩不拗口,符合他们的说话习惯。从英汉互译角度来看,由于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很大,想要简单地实现“达”这个目标也不是很容易。举个例子来说,英语中定语从句的使用非常普遍,如果直接按照英语的句式翻译到汉语中,就不符合我们中国人的说话习惯。同理,还有被动语态的句子。汉语里偏好使用主动语态的句子,硬是按照原文的句式,在译文里出现“被...”这样的句子,读者读起来也不会很顺畅。英语中还有可能出现很长的句子,汉语的习惯用短句来表达意思,所以在翻译的时候不必拘泥于英语的句式习惯,为了读者容易理解,必要的时候可以做句子的拆分。再者,汉语里也有很多意象或事物无法直接翻译出来,或者翻译出来的意思有偏差。举个例子来说,唐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里“烟花三月下扬州”这一句里的“三月”和“扬州”如果直接翻译成March和Yangzhou,似乎诗句本身所蕴含的感情和事物代表的含义都有弱化了因此。“三月”在诗中并不代表一个具体的月份,而是指的是春天;“扬州”也不仅仅是一个城市的名字,更多的寄托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在做文学翻译的时候,我们不能仅仅只看字面的意思,而是要跳文字材料,更多地考虑材料背后的文化背景,作者的思想感情,文化差异等等,反复琢磨,需要用一些翻译方法和技巧进行语言的转换,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让译文更具文采,读起来更通畅明了。要想使译文实现“达”这个目的,少不了必要的翻译方法,例如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的翻译方法,做适度的异化和归化等等。

3“雅”则是翻译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它强调译文要文雅含蓄,传神优美。属于推敲阶段,严复提出的“雅”其思想核心是要注意文字的润色,如果译文有“信”和“达”但是译出来的文字枯燥乏味,就仍不能称之是一个好的译作。然而,随着时代的不断的发展,文化的不断进步,严复所提的“雅”也有了它的局限性,我们现在所说的“雅”应该赋予了更多的含义。每个人对“雅”的理解都是不同的,每个翻译文章对“雅”的展现方式也是不同的。不能简单地从某一点来判断文章翻译的好与坏。所以我们不仅应当从概念上而且更应该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去理 解“雅”,在“雅”这样的一个框架里,根据自己的认识和经验来不断充实、丰富“雅”字的内涵,从而使我们的翻译理论日益完善起来”。那么这样,我们的翻译学问才能越做越好,翻译的文章质量才能更上一层楼。

三、总结

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翻译原则在目前仍然受到大家的推崇,对我们的翻译实践也有了很好的指导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任何一个理论原则也都会慢慢展现它的不足之处。在翻译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例如我们说到“信”,怎样才算是“信”?是只考虑文章内容的忠实度还是同时也要兼顾原文的风格和结构?面对不同的翻译材料对这一条翻译原则的理解是不是应该有所不同?再说“达”,我们翻译的内容是要面向读者还是面向作者?坚持直译还是意译还是直译意译相结合的翻译方法?由于每个人对“雅”的理解方式不同,欣赏的风格也不同,所以这是不是也對我们译者本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问题和思考会促使我们不断提高自身翻译能力,为读者提供更准确更通畅更优美的文章。

参考文献:

[1]《“信达雅”在中国翻译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影响》 马志媛 延安大学学报 2012年6月第34卷第3期

[2]《解读严复“信达雅”》 林璋 中国科技翻译 2000年11月第13卷第4期

[3]《诗歌翻译的“信达雅”》 杜敏 淄博师专学报 2009年第1期

[4]《理论的创新与实践的支点》 刘云虹、许钧 中国翻译 2010年第5期

[5]《论以忠实为取向的翻译标准》 曹明伦 中国翻译 2006年7月第27卷第4期

猜你喜欢

严复翻译
严复的遗嘱
谁在“复活”严复
严复:落日青山一片愁
严复:落日青山一片愁
严复:落日青山一片愁
严复修改试卷
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改革与实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
浅析跨文化交际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