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确处理“教师语言”课程教学四种关系

2017-07-19刘天胜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23期
关键词:教师语言慕课翻转课堂

摘 要:当越来越多的课程资源出现,越来越多的“慕课”出现,翻转课堂成为必然趋势,翻转过后的课堂中究竟该做什么?笔者认为,在“教师语言”教学过程中应当处理好四种关系,即独立性与关联性、线上与线下、模块化与要素化以及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以期将这门教师教育专业基础课建设得更加完善。

关键词:教师语言 慕课 翻转课堂 要素化

“教师语言”课的前身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教师口语”课。2011年教育部颁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中规定,“教师语言”是教师教育专业基础课程之一。2013年,吉林师范大学“教师语言”成为“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建设课程。目前,“教师语言”慕课正在建设中。面对不断发展的形势,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教师语言”教学过程中应当处理好四种关系,以期将这门教师教育专业基础课建设得更加完善。

一、独立性与关联性

“教师语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教师语言专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所使用的教师职业用语;广义的教师语言则包括以语音为信号的口头语言、以文字为信号的书面语言和以眼神、手势、身姿等为信号的态势语。教师语言课注重培养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语言运用能力,让学生获得“教育信念与责任”,培养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观”“教育观”;获得“理解学生”“教育学生”“发展自我”的“教育知识与能力”;获得“观摩”“参与”“研究”教育实践的“经历和体验”。在教师教育专业基础课程系列中,无疑是具有独立性的。

目前,高等师范院校开设课程数不断增加,部分院校不得不压缩“教师语言”课程内容,有的只是在普通话训练基础上加入少部分交际语训练。究其原因,普通话训练是传统“教师口语”课重要内容之一,必须得练,有的占到二分之一还多,而最能体现教师职业特点的教育教学语言训练缺失。吉林师范大学“教师语言”开设在大二下学期,学生在此之前学习过“教师职业技能”。“教师职业技能”以“两字一话”为重点训练内容,“两字”包括粉笔字、钢笔字,“一话”指普通话,有“教师职业技能”做铺垫,“教师语言”可将精力集中在一般交际及教育教学语言训练上,提升教育专业学生的语言能力,避免课时不足带来的困扰。

就课程系列而言,前有“教师职业技能”做铺垫,“教师语言”后应助力“教师资格证”考试。2011年教育部率先在浙江、湖北开展教师资格“国考”改革试点工作,目前大部分省、市、自治区已加入全国统考。改革后的教师资格考试分三个学段,考试包括笔试和面试两部分。从改革试点省市的考试情况来看,通过率不足三成。作为教师教育专业的基础课,“教师语言”应当具有足够的倾向性,助力“教师资格证”考试。最显而易见的是教学语言训练,引导学生学习并提升导入语、讲授语、提问语、结束语的设计技能,可为参加面试提供助力。设置课程内容时,可寻找更多结合点。譬如:演讲,学生在“教师职业技能”以及其他课程中多次进行过课前演讲,主题通常是“我最喜爱的一本书”,但不少学生停留在复述层面,并非真正意义的演讲。演讲中必备的“以体态语言为辅助手段”“针对某个具体问题”“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事理或抒发情感”“进行宣传鼓动”均无体现。为了避免审美疲劳,“教师语言”课演讲训练,可推荐经典教育电影,如《放牛班的春天》、《蒙娜丽莎的微笑》、《生命因你而动听》等,建议学生一边观看一边结合《综合素质》科目中的教师观、学生观、教育观、职业道德等要点,撰写演讲稿,做3-5分钟演讲准备。既可锻炼口语表达演,又可积累诸多素材,为建立教育论文资料库做准备,而对教师观、学生观、教育观、职业道德的了解,可为解答《综合素质》中材料分析题做准备,可谓一举三得。

二、线上“慕课”与线下实操

在以往“教师语言”教学安排中,有的教师担心时间有限,完不成教学任务,占用大部分学时讲解理论,有效训练时间不足。学生厌倦“一言堂”“灌输式”教学模式,语言技能提升有限,教学效果不理想。也有的教师侧重训练,忽视理论讲解。众所周知,没有理论做指导的训练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目前,吉林师范大学“教师语言”慕课正在制作中,之前全部课程资源均已上传至爱课程网站“资源共享”模块,这些资源为实现“翻转课堂”提供有利条件。线上部分有系统理论讲解,可安排学生自主观看,课堂时间用在训练和指导上,实现“翻转课堂”。“翻转课堂”是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重构:“信息传递”由学生在课下进行,教师除指导学生登陆网站观看视频资源外,还可提供在线辅导;“吸收内化”在课堂上通过互动完成,教师提前了解学生困惑,在课堂上给予有效辅导。对 “教师语言”课来说,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不仅助于促进知识的吸收内化,更能获得“观摩”“参与”“研究”教育实践的“经历和体验”。

需要注意的是,课堂展示和讨论,需要教师细致观察和精心准备,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举例来说,朗读技能模块,传统方式是教师做主,按照“一条理论+几个案例+几道练习”的模式全程讲授。或者教师干脆放手,把内容分成几块,分别交给几位学生,让学生主场,而学生套用的也是上述模式。这两种方式的有效性都值得商榷。翻转课堂过程中,教师需要检验学生是否看过资料并有无收获,需要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学生自己意识不到的隐性问题。可以尝试如下模式“一项朗读技能+一段模仿+朗读思路分析”,请学生观看视频后就某一项朗读技巧要点进行说明,既检测是否学习,也可训练学生概括思维能力及复述能力;来一段模仿,可以检测实际技能状况,教师需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朗读思路分析,可以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并非口号,教师应精心打造语言训练的环境,使学生最大程度受益。

在实操过程中,还可对部分内容进行深化,比如,教育用语部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教学活动中始终贯穿着教育,因此教师教育语言大量表现在各种教学场合,教师教育语言直接反映教师的素养和形象,直接影响师生关系和学生健康进步。就教育語言来说,教师语言只有顺畅地进入到教育对象心灵深处,才能产生良好效果。可现实环境中,很多教师不自觉地在使用暴力语言。因此,这部分内容需要深化,在现有教材内容基础上,可结合心理学中的积极聆听、正面表达等内容,教会学生基本的人际交往技能,这对学生的人格养成和职业素质养成具有重要作用。还可以融合有关情绪梳理的部分内容,既可以体高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为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未来成长保驾护航。

三、要素化与模块化

新课程强调课程内容的五性特征,即科学性、社会性、生活性、实践性以及整体性。在“教师语言”课程内容设置中,阶段性、模块化特点非常鲜明:普通话模块是第一阶段,一般交际语言模块是第二阶段,教育教学语言是第三阶段。一般交际语言训练是普通话训练的继续和深化,也是教育教学语言训练的基础,教育教学语言训练是一般交际语言训练的提高和拓展。这三部分呈阶梯状上升态势。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也往往按照这样的次第进行。比如,朗读环节,教师结合案例逐一介绍朗读技能,講练结合,整个内容大约4-6学时,然后进入下一环节。这样做的好处是思路清晰、阶段性强、易于把控。但就一般语言训练而言,朗读、演讲等技能应该是逐渐锻炼提升的,集中讲授的效果有待调查。可将这部分内容打碎,实现要素化,融合在课程中,每节课请学生讲解一项朗读技能,并结合某些电视栏目如《朗读者》、《见字如面》等做模仿,模仿后就某一句进行具体分析,分析朗读中用到的技能。再比如,学生虽然在大一阶段都进行过普通话训练,参加过普通话测试,但还有很大上升空间,普通话发声方法部分也有必要做进一步介绍,可以将内容要素化,不定时地穿插在学生朗读或演讲点评过程中。因结合具体案例,更有针对性,更易给学生留下印象。再比如,教师体态语也是同样,可将内容打碎,要素化,融入每节课程中,作为热身练习。总之,可打破现有的按照内容划分的格局,使教学内容要素化,重新编织组合,实现课程内容多元化。

四、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

新课程改革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变灌输式课堂为引导式课堂,变一言堂为互动式课堂。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教师的导向作用非常重要,教师要对整个教学过程有所把控,不能一说到放手,就将整块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任由其发挥。真正做到教师为主导,教师应该对任务的目标和具体步骤进行精心设计和细微把控,并对任务过程进行监控,确保学生完成任务后能真正掌握内容,提升技能。

1.五人小组

设置五人小组,开学初认领各自的内容,比如态势语小组、导入语小组、提问语小组等。要求小组组员合力完成相应知识点的讲解并组织练习。同时,五人小组成员长期合作,在后面的态势语训练、教案书写和教师评价语中互助合作。

2.“五个一”任务

每位学生都必须完成“五个一”,即一份讲稿、一段朗读、一场演讲、一段讲课、一份教案。讲稿要求学生选择一节中学课程内容,设计完成讲稿撰写;朗读,要求每人录制一段音频,音频中要包含朗读和朗读思路解说;演讲要求观看一部推荐的电影,结合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教育理念、教师职业道德五方面之一立论;一段讲课,让学生根据所学专业的教育教学目标、要求及内容,自主设计10分钟左右的教学过程,并在课堂上进行实战演练;一份教案,要求在讲稿的基础上进行教案编写。

3.评价提升

采用“生—生”和“师—生”等互动方式,对演练过程进行评价。教师给出教育教学语言评价指标,让学生学会评价,并对案例进行点评。在同学的帮助下,找出存在的问题,明确训练目标,对问题进行强化训练。学生也可以在练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增强自信心,明确自身优势与不足。

4.资料保存

教师将优秀学生的教育教学视频上传网上,供讨论与学习,通过范例评价不断提高学生驾驭教育教学语言能力,也可以为课程建设保留更多鲜活生动的视频资源。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也可以利用花椒直播等更贴近年轻人的网络手段,进行人气PK等活动。融入新资源,比如《见字如面》,比如与教师行业相关的电影资源等,比如融入心理学技巧等,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和互动积极性。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的职业特点以及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决定了教师语言的重要性。优秀教师应该有驾驭教学语言的高超技能,既需要科学性,也需要艺术性,既是没有止境的科学,也是永远不会完美的艺术。师范专业学生在“教师语言”课上所受的训练是专业基石,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学生奠定和夯实这块基石,助力成长,终至佳境。

参考文献

[1]马晓琴.论高等师范院校“教师口语”课教学模式的创新[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02)

[2]王艺寰.近十年来国内教师语言研究综述[J].中国校外教育,2013(06)

[3]张华,敖莹.教师语言模块训练的有效性分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6)

作者简介:刘天胜(1979.08-),女,吉林四平人,吉林师范大学职业技能教研部讲师,硕士,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与大学语文研究。

猜你喜欢

教师语言慕课翻转课堂
幼儿教育中教师的语言技巧微探
高校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的运用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借助语言促进交流,通过话语引导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