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教育专业与传统美术文化的继承

2017-07-17李竑镔

大观 2017年6期
关键词:民间美术美术教育学前教育

李竑镔

摘要:本民族文化的发展,要立于世界,就要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文化,立足传统,善于世界外来文化交融。才能在世界屹立不倒。从我国早期中华文化的形成直到两汉文化的高峰,既便是盛唐文化的发展,虽也受到西域、印度文化的影响,但中国文化始终在自我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而现在我们深受外来文化的影响,本土文化危机四伏。说明我们在教育上存在问题,所以我们要面对现实,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肓。只有继承、善于交融才能最终真正成为自己文化的主人。

关键词:学前教育;传统文化;美术教育;三峡地域文化;民间美术

学前教育,是幼儿学习的启蒙阶段,有着非常重要的人生指引地位,良好的启迪会影响其一生的思想,所以幼师的职业素养就显得非常重要。而幼儿教育除了家长,教师的教育就是重点,所以在学前教肓教师的培养上就要开始重视。首先要从跟本上解决我们应该确立本土文化的重要性,传承文化的发展,既要尊重民族艺术的地域性,展现中华民族的审美文化传统,又要接轨现代文化的内在现实追求。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从本质上看,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传统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中国历代文化传承的影响,古代圣贤的思想代代相传影响着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发展方向。

而现代的美术教育在引进西方文化后往往忽视了本民族的本土文化继承,从而一味的学习外来文化,从而丢失了传统文化的精神。学前教育学生在美术学习中除了本身的基础文化学习,往往对诸如卡通,网络形式的动漫文化很感兴趣,这种形式的文化是一种流行文化,并没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和沉淀,而本民族的文化由于诸多因素却少有接触。在大多数学生中认识最多的是可能还是国画、剪纸等形式的认知。毕竟学前教育学生不可能象专业美术生哪样会去系统学习美术专业知识,所以在文化传承和其它领域的学习中重视不够,遂渐就边缘化了。

我们应该重视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中优秀的作品,保留文化的延续,学前教育在幼儿教育中起到启蒙的作用,这一阶段对一个人的一生具有重要的影响,如果我们把一棵传统文化的种子埋在幼儿的心里,不仅能影响一生,而且能凝聚本民族文化共识。

所以,我们要重视学前教育的传统文化,而对于美术教育这一块,我们要理清头绪,认真研究,我个人认为,在美术教育这一块要从两个方面去学习,第一,从文化思想上,认识和学习传统艺术文化的意义和重要性。第二,从美术方面,对传统民间美术表现形式应该去深入学习和了解 ,特别是本地地域文化和民间美术的学习和挖掘。我生活在湖北宜昌三峡,这里是巴文化和楚文化的发源地。三峡民间美术历史悠久、品类丰富多样、艺术造型鲜丽,装饰色彩和工艺制作特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地域民间美术,是中国丰富多样的民间美术中的一枝奇葩。她蕴藏在深山乡村中,播撒在长江三峡流域。但随着岁月的流逝,三峡民间原生性的美术形态已渐渐衰落与消亡。我们要重视这个问题,保护传统文化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

比如说三峡地域梁平年画,就是中国民间年画的一朵奇葩,它在独特的地域环境中,有其独到的艺术特色。梁平年画古朴粗犷,浑厚野俗,显示巴渝文化的淳朴憨厚的气质。表现内容上主要描绘风俗人情,戏曲神话,民间故事,作品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表现出三峡库区人的风俗习惯。我们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和聘请当地传人来校教课的形式学习,让学生学习这一独特的传统画种,从而认识传统绘画的技法,传承这一画种甚至加以发挥。

还有长江三峡石艺术,从自然中寻觅、构思、加工、塑造出寓意生“灵”的造型观。有的似人物、动物、植物,或具有诗意文采的表达形态,有些峡石经过匠心描绘,加工处理,组合成造型美妙,寓意深刻,趣味无穷,比自然美更高的“灵美”。我们可以让学生考察三峡自然风光,向大自然学习,向民间艺人学习,认识三峡石艺术的独特魅力。

另外,三峡根雕也是三峡民间传统的一门造型艺术。长江三峡根艺蕴藏十分丰富、独特,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千奇百怪、十分绝妙的造型树根。有的质面光滑、细腻,有的粗糙斑驳;有的姿态易妙,有的十分简括;有的大如磐石,有的细小如微;有的沉如铁石,有的轻若芦蒿;有的色泽光亮,有的暗洗晦涩;三峡根雕艺术深受民间爱好的喜爱,三峡美术家把这些天然造化树根作为一种情愫的载体,赋予丰富的想象与创造,神奇地构建了三峡根雕的美。而这需要我们发扬光大,如何使这一传统文化艺术后继有人,需要我们通过参观学习,和根雕美术家交流学习,从技法和美术认识上继承这门艺术。

三峡民间美术中还有刺绣与挑花,三峡地区的刺绣工艺以渝东地区,湘西部分地区最具代表性。其中,渝东地区的枕头挑花形式多姿多彩,造型考究,布局独具匠心。而湘西地區,特别是土家族,苗族的刺绣如帐沿、门帘、儿童花帽,荷包、衣饰,也是品类繁多,精美无比。

三峡民间挑花,最有代表性的应该是达县的挑花和巫溪、巫山的围腰挑花。巫山和巫溪的挑花围腰有土家风韵,一般都在深色(黑色居多)的棉织物上以白色棉线挑出浅色图案,常见内容有“双凤石榴”“笑面罗汉”“娶亲图”“二龙戏珠”“杂技人物”等。边饰图案一般配以牡丹、蝴蝶或几何纹样,工艺极具匠心,看后让人赏心悦目。

挑花和刺绣世世代代传袭。其图案纹样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那些久居深山的村妇,用她们的双手绣织出丰富多彩的艺术品,让人叹为观止。一件腰围,一组图案都是一首妙不可言的清丽三峡小诗。而现在这些民间美朮作品由于各种因素有着失传的危险,学习和继承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三峡地区的民间美术还有很多,它都需要我们去传承和发扬!在学前美朮教学中,我们应该釆取多样化方式去学习,学习不应仅仅是规范的美术基础和一些大众化的美术教学,我们更应该立足地域美术文化,丰富我们的美术教学内容,学前教育的学生如果能立足本地文化,学习本地民间美术,不但可以传承和发扬,更能够通过他们的教育和感染使儿童在幼小的心灵中扎根,使我们的民族传统文化得到延续和发扬。中国地域广阔,文化多样,正是这种多样的传统文化丰富和凝聚着中华文明的根脉,我们只要守住自己的文化,才不惧任何外来文化的侵蚀,振兴和凝聚中华,实现中国梦。

【参考文献】

[1]吕思勉.中国通史[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14.

[2]文聘元.西方哲学故事[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2009.

[3]南怀瑾.南怀瑾选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4]余远国.三峡民俗文化[M].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民间美术美术教育学前教育
浅论天津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创新
创新民间美术传承模式 生态式发展新农村文化建设
浅谈小学生的美术教育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听障儿童美术教育方法研究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