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验视角下季节性乡村旅游景区生产性景观营造

2017-07-12刘轩孙新旺王浩

关键词:体验营造

刘轩++孙新旺++王浩

摘 要:季节性乡村旅游资源是非常宝贵的自然旅游资源之一,近些年来由于风景资源闲置和浪费造成的“短期性、季节性”竞争存在于许多季节性乡村旅游景区中, 给景区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所形成的景观是生产性景观的初始形态,随着人类文明进程的发展,生产性景观的作用已然不仅仅局限于其生产功能,人们正在逐渐察识生产性景观的娱乐休闲功能、启蒙审美功能与生态恢复功能并加以推广利用。乡村旅游景区生产性景观来源于农业生产,具有大尺度、单一性、季相明显等特点。从游客体验需求的视角出发,提出从系统性景观体系构建、主体生产性景观的艺术展现及内涵拓展、设施小品设计的乡土性、生产活动的开发利用等方面进行生产性景观营造,并结合兴化千垛景区规划设计案例实践,探索季节性生产性景观资源的科学利用。

关键词: 季节性乡村旅游景区;生产性景观;营造;体验

Abstract: While seasonal rural tourism resource is one of the most precious resources, numerous landscape resources have been kept idle and left unused in recent years, which brings about problems like fiercer seasonal competitions in rural scenic spots. The landscapes formed by human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rudimentary forms of productive landscap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civilization, the role of productive landscape has extended from production function to functions of recreation, aesthetic enlightenment and ecology restoration. The productive landscape in rural tourism comes from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with characteristics of large scale, lacking variety and being seasonal. Based upon the case study of Xinhua Qianduo Scenic Spot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ourists experiences, this paper proposes to construct rural productive landscapes through the setting up of landscape system with stress on the art exhibition, the connotation extension, the localism of facilities and design, and the exploitation of productive activities.

Key words: seasonal rural tourism spot; productive landscape;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生產性景观源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劳动,是一种最自然、最常见的景观类型,兼具生产和景观功能。中国的“园囿”、西方的“伊甸园”,均被认为是生产性景观的起源,最早将农业生产同景观休闲有机结合。现代城市的急速发展催生城市景观的多样化和乡村旅游的兴起,引起人们对农业生产性景观的高度关注。当下,许多有特色农业生产性景观资源的乡村地区正加快旅游开发,纷纷设立景区、或与美丽乡村发展相结合,追求对农业生产性景观的高效利用,但在其景观营造上还停留在简单的初级层面。针对季节性较强的生产性景观资源的特征,如何从景区全面发展的角度去审视生产性景观的营造,值得我们去思考。

一、生产性景观

生产性景观来源于生活和生产劳动,融入了生产劳动和劳动成果,包含人对自然的生产改造和对自然资源的再加工,是一种有生命、有文化、能长期继承、有明显物质产出的景观。1以农业生产为依托的生产性景观,依其生产内容不同可分为粮食作物、花卉苗木、茶、蔬菜等景观类型,常见的农业生产性景观构成元素包括果园、菜地、农田,鱼塘、农业设施等。从景观设计的角度出发,可将农业生产性景观分为主体生产景观、生产设施景观和生产活动景观三个组成部分。

(一)主体生产景观

农业生产性景观以生产为基础,一定区域内会有一到两种主栽作物,成为该区域生产性景观的主体,一般具有规模大、纯度高、季节性较强等特点,如我们常见的麦浪、稻田、花田、荷花荡等,因其尺度大、色彩纯度高,容易抓住人的眼球,形成一定的震撼力,成为旅游的主体资源(图1)。主体生产性景观是活的生命体,会随着季节的交替而呈现出来不同的景致,春华秋实,向人们展示季节美和自然美。

(二)生产设施景观

在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劳动人民凭借智慧,为了提高生产效益,不断去改进生产模式和生产条件,出现了辅助生产的相关设施,如沟渠、干渠、堤坝、水井、鱼塘、栅栏、水车、棚架、农具等。这些设施是农业生产的附属物,但往往也可引起有游客的兴趣,独立或与主体生产内容一起形成景观,并具有体验性强、地域特色突出等特点。以现代科技为支撑的设施农业带来了新的生产模式如水培蔬菜、无土栽培蔬果等,生产主体与设施高度融合,也是一种新型的设施景观。

(三)生产活动景观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非物质化的元素,如农业生产活动中的采莲、择藕、捕鱼、捉虾、采茶等环节,也包括人们为庆祝丰收的节庆活动及长期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风俗民情。这类非物质化的元素根植于某一环境,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也可通过适当的方式转化成可视景观,丰富生产性景观的内涵。

二、季节性乡村旅游景区中的生产性景观

城市快速化发展后带来了人们回归田园、回归自然的热情高涨,促进了乡村旅游的兴起,依托大规模农业生产而设立的乡村旅游景区逐渐增多。因农业生产性景观资源季节性明显,这类景区呈现“旺季人多、淡季无人”的特征,本文将其界定为季节性乡村旅游景区。

(一)季节性乡村旅游景区生产性景观的特征

1.规模大

在长期的农业生产过程中,基于对立地条件的适宜性选择,某些区域逐渐形成以一个或两个主栽品种的生产模式,如江苏兴化的稻和油菜轮作、兴化和宝应等里下河地区的大规模莲藕种植,春季金灿灿的油菜花、夏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意境很快被转化成旅游资源。因规模化生产的需要,种植面积动辄成千上万亩,花开时节很具有震撼力,引人入胜。

2.季节性明显

农业生产作物在生长过程中一年四季会表现出不同的状态,出苗时是生机盎然,花开时是色染半边天,凋零时又是萧萧瑟瑟,不是每个季节都适合观赏,最佳时节当属花季,但花期毕竟有限,适宜观赏的景观随季节转换而变化明显。

3.景观层次弱

在第五届国际环境美学大会上,有国外学者提出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即为什么在当代我们可以欣赏大规模的农业景观,尽管它们是如此单一。1大规模农业生产主要考虑生产的便利性和科学性,布局上多是横平竖直,因此而呈现出来的生产性景观层次单一,尺度大但不一定有层次,也容易让人审美疲劳。

(二)景观营造中存在的问题

1.设计手法简单,季节性问题突出

在乡村旅游热的大背景下,许多拥有生产性景观资源的地区发展旅游的动力强劲,目前许多乡村旅游景区片面跟风,划定界线、设立大门就变成了景区,对生产性景观资源的利用过于简单,对景区整体缺乏合理规划布局,景观设计手法较为落后,观赏性大大下降。由于生产性景观的季节性特征,旺季旅游设施的超量承载和淡季的闲置,常态化旅游尚未形成,旅游资源的价值不能发挥,旅游效益得不到提升。

2.设施小品设置随意、简陋

景观小品是景观设计中不可欠缺的点缀,既给景区增添了活力,又丰富了景区的空间情趣。季节性乡村旅游景区因前期投入及管理人员的视野等问题,为景区配套的设施小品设置随意、造型不佳,观赏性不高。

3.参与度不高,景观模式单一

乡村旅游景区在生产性景观的应用过程中过度强调景观效果,一切规划着眼于形式上的美感,同时游客无法参与其中,与之产生共鸣,景区设施建设比较粗放,且是资源驱动型,旅游景观观光产品的体验性、科技性、知识性等不强,景观模式单一。

三、季节性乡村旅游景区生产性景观营造思路

(一)营造目标

生产性景观營造重在对景观资源的合理展现与提升,结合季节性生产景观资源的特征和景区健康发展的需求,运用艺术手法,理景与造景相配合,实现观光与生产相结合、游赏与体验相结合、旺季与淡季相结合的发展目标,突出主体景观资源的特色,丰富景区的旅游产品类型,提升景区品质,进而提高景区的活力。

(二)营造原则

1.突出特色

生产性景观的地域差异性十分明显,地理位置不同,植物所能适应的生长环境也不相同。 生产性景观本身就具有较强的观赏性,景区营造过程中应注重展现其地域特色,保证本底景观的优势。

2.扩充内涵

用艺术化的手法对主体生产性景观提升加工,挖掘内涵,丰富可游内容。

3.简单经济

生产性景观营造要适应乡村区域管理粗放的特点,充分了解立地条件,尽量采用简单宜行的手法,并多采用乡土材料,减少造价。

(三)营造方法

1.系统性的景观体系构建

在以生产性景观为主体的季节性乡村旅游景区中,景观营造过程应从景区发展的角度出发,立足于游客多元需求及景区经营要求,构建系统的景观体系,形成主体生产性景观突出、辅佐景观艺术化、接待环境宜人化的效果。首先确保主体生产性景观的主角地位,紧紧围绕主体景观资源做文章,形成景区的特色和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同时考虑辅佐生产性景观的开发利用,丰富景区可游赏内容;第三还要考虑与景区相关的沿路、沿水等区域的景观营造,与主体景观相辅相成。

2.主体景观的艺术性展现

季节性乡村旅游景区中的生产性景观是游客游赏的主体资源,适度的艺术化处理可以增强展示效果和感染力,如在设计上采用框景、夹景的手法聚集游客的视线,或设置转折,由大景转变为精致的小景,多角度、多方向观景可以使游客的视野更加开阔,也可以有更多的方式去体验景观,融入景观。

3.生产设施和小品的乡土化

生产设施是生产性景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利用能为主体生产性景观增色,如通过陈列、聚集、变异等设计手法将生产农具置于展示景观之中,增加了浓浓的乡土气息。既可将生产设施元素作为乡土景观元素直接运用于景观营造中1,也可将这些素材提炼加工,变成实用性的景观小品,成本较低的情况下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4.生产活动的开发利用

景区中的主体生产性景观建立在生产的基础之上,劳动生产带有较强的参与性和体验性。景观营造中可结合生产过程设置采摘、劳作制等体验性的活动项目,让人们参与到其中,体会返璞归真的快乐。重要的是基于参与者的需求进行设计,参与者来自于各行各业、不同人群,群体的庞大和复杂性迫使设计师需要考虑如何满足更多人的需求,因此,人性化设计突显出其重要意义。2

四、兴化千垛景区生产性景观营造

(一)兴化千垛景区规划概况

兴化市地处江苏省中部、泰州市域北部,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规划区地势低洼,水域众多、河沟纵横交错,农田区域一个个形态各异、大小不等的垛田,四面环水、各不相连,形同海上小岛,星罗棋布,形成兴化特有的“千垛”景观,与平旺湖湖泊地貌,共同构成了该区域的地形地貌特色。

千垛景区规划占地面积169 hm2,以奇特垛田地貌和油菜花海形成了“河有万湾多碧水,田无一垛不黄花”的景观特色(见图2)。规划分为垛田游赏、田园体验、生态休闲、民俗文化活动和入口服务等五个大的功能分区。千垛景区的定位可以概括为“春花秋菊,青青菜园;水街土巷,悠悠乡村”,打造兴化市首家“可以行走的花海”。以三个不同主题的园子串联其中,星罗棋布地分散着八个带有兴化当地特色的乡村作坊,为游客提供一条不可多得的乡村游览、农宿、购物、休闲、体验路线。通过设计,形成以南方水村特色为主导的集千垛花海观光、垛田休闲体验、乡村游憩、文化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旅游景区。

(二)兴化垛田景区生产性景观体系构建

立足垛田资源特色和品牌价值,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科学利用,充分考虑农作物的特征和产业价值,在主要观赏区实施油菜花与多种作物的轮种,营造艺术化的花海景观,在配套服务区内配套全方位的观景设施,形成从水上、陆上、空中观赏垛田与花海景观的观光旅游产品,在此基础上,在其他剩余区域深入挖掘垛田的内涵底蕴,并整合其他特色资源,以市场为导向,创意打造互动性、参与性的旅游项目,开发休闲体验性的旅游产品,同时提升环境景观、完善配套设施、塑造品牌形象、延伸产业链条,建设独具水乡垛田特色、景观独具匠心的高品质生态旅游景区。

(三)兴化垛田景区生产性景观营造

1.主体生产景观营造

垛田是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全国乃至世界罕见,具有很高的科学和历史文化价值,是规划区发展的核心依托,开辟景区的南部片区域作为彩色菜花的试验田,对接农业科学上最新的研究成果,种植彩色油菜花,成为兴化市及周边的首个彩色油菜花研究试验园(见图3、图4)。兴化地势低洼、湖荡纵横,为了抵御洪水,千百年来世世代代垛田人于湖荡沼泽荒滩之上手挖肩挑堆垒,形成垛田;还有一种传说,垛田是当年泰州知州岳飞大战金兵摆设的八卦阵。将这两种垛田来源的说法结合,在现在景区东侧的垛田上,利用花卉植物,适当搭配其他农作物,按设计图案进行种植搭配,打造八卦图案。花田间设置“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景观石。

目前,游客在景区内主要通过观光塔从空中观赏垛田、油菜花。但是,观光塔容量偏小,需要丰富完善高空观景设施。可在生态休闲区的东南角建设氦气球观光点,氦气球可上升至30 m左右的高度,游客登上去,放眼远眺,可360度鸟瞰垛田的全貌,视觉震撼力强。对垛田的形态进行仔细研究,发掘一些“象形”的垛田组合,如像某个文字、图形、图像等,在游客高空观景时,可引导其辨认,增加观光乐趣。

大空间的处理上以大面积的花海景观为主,辅以多种乡土以及生产性植物间植与轮植,拉开种植层次,采用框景、障景、借景、对景、漏景等中国传统造园手法,运用现代的景观元素,创造出一个有“起、承、转、合”的完整而富有变化的空间序列,达到步移景异、大同小异的景观效果,形成多层次、多种类、多季相的植物种植设计。

2.辅助生产设施景观营造

水乡兴化,湖荡遍布,河网纵横,历史上兴化是“吾邑独少宛马来,大泽茫茫不通陆”。垛田与生产性景观的结合需要辅助生产性景观来营造,将景区的菜花元素加以拓展,以增加游客的观赏乐趣。采用菜花的象形主入口设计,强调景观秩序,形成标志性景观,在水系与建筑连接处,用菖蒲、水葱等软化建筑与水面生硬的交接关系,丰富水系的倒影,增添其空间层次;建筑徽式基调为景观带来具有民族气质的底图,而建筑相邻之间的空间,用竹子可以打破建筑单纯白色的立面效果,减少两建筑相互的视线污染,并起到分隔空间效果的作用;道路摒弃现有城市风格浓重的面包砖材质,以原生木材的栈道和弹石铺装为主;小品上在垛田游赏区对油菜秸秆进行创意利用,把昔日农村常见的稻草人艺术化,赋予稻草人新的生命,在景区内展示多种多样的稻草人,稻草人的制作可融入多種元素,形成丰富的主题,如水乡生活主题、历史经典主题、童真童趣主题、卡通动漫主题、水乡物产主题、现代发展主题等,设计丰富的稻草人形象,宣传旅游(见图5、图6)。

农趣体验园给游客提供了一个可以亲自下田体验农民耕作的环境(见图7、图8),在这里游客可以学习到在城市里见不到的农村风俗,了解老一辈人的农作手法、农具以及田间的习俗。园区内蜿蜒的水道设置于金色花海之中,水里种植菱角,再现垛田“十里菱塘”的景观,游客在欣赏完垛田、花海美景之后,可以到自驾船园里自己划船,可以垂钓,在菱角成熟的季节,还可体验采菱角的乐趣。

3.生产活动的艺术再现

油菜花海景观最美的时刻在于万千油菜花集体盛开的时候,柠檬黄最为醒目的颜色,对人的视觉冲击也最大,纯度如此高的色彩作为生产性景观的主色调,具有很大的视觉审美性,而在花落之后,审美性逐渐降低,生产性质慢慢凸显,打菜籽、榨菜油是另一番收获景象,也可以看作为一种实用性人文景观。可以在景区入口的道路两侧现场展示木榨榨菜籽油的工艺流程,从筛籽、车籽、炒籽、磨粉、蒸粉、踩饼、上榨、插楔、撞榨到接油等十多道工序,全部靠手工完成,游客也可以亲身参与其中,感受不一样的菜花之旅。垛田不只带给人们“千岛漂浮、星罗棋布”的视觉震撼和“水垛相依、遍野金黄”的美景享受,还有深厚的文化、特有的民俗、丰富的物产和动人的传说。

兴化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有水的地方离不开桥,兴化的桥文化同样博大精深。在景区内对兴化的桥文化进行集中展示,并可借鉴江南水乡的桥文化,对已建桥梁进行外观的修饰、文化符号的增加,新增桥梁的建设从功能和景观上双重考虑,形成结构稳定、外形美观、兼具文化底蕴的水工建筑物,营造风格特色,形成“桥桥是景、一桥一景”,将整个景区打造成兴化桥文化博览园(见图9、图10)。同时对桥梁进行文化内涵的注入,挖掘兴化的民间故事,通过涵洞壁刻、桥上小品等形式在桥梁上展现,形成“水乡故事集锦”,游客走过一座桥,就聆听一个故事,对兴化增加一份了解。

兴化引进应用水车大概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民间有“无车(水车)不种田、车(水车)少难出盐”之说。兴化水车包括踏车、泼车、牛车、风车、洋车,统称“五车”。人力的叫“踏车”和“泼车”,风力的称“风车”、“洋车”,畜力的称为“牛车”。目前,景区内已设置了水车,可在此基础上,增加踏车、泼车、牛车、风车、洋车等,既让游客可以亲身体验,又可以展现兴化传统农耕文化。

兴化水网密布,水产品丰富,渔业历史悠久,渔具渔法众多。游客可体验各种取鱼之乐,可垂钓,可用柴钩、牛屎钩、瓦钓、跳白、出充、轰沟等五花八门的渔具去捕捞,可徒手抓捕,可捕鱼、抓虾、捉螃蟹、张甲鱼、钓黄鳝等,享受劳动的快乐(见图11、图12)。其余的生产活动可通过多媒体、图片、实物、景观小品、现场表演等方式展示垛田的农耕渔猎风俗、农具渔具、饮食习俗、服饰文化、婚嫁习俗、寿诞习俗、丧葬习俗、岁时节庆风俗、特色农产品水产品等,让游客了解垛里蕴藏的内涵,形成多样化生产性景观。

五、结语

生产性景观立足于生产,是对农业生产的再开发,其营造重点在于游客视线的引导组织、提升景观的艺术感和感染力,景观配套设施建设和景观资源的深度开发。做好季节性乡村旅游景区生产性景观的营造,一方面可增强景区的品质,提高游赏价值,同时对淡季的旅游开发也能起到促进作用。国内乡村旅游发展正当时,有许多与生产性景观有关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探索。

[作者简介:刘轩,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硕士研究生;孙新旺,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副教授;王浩,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 朱凯)

猜你喜欢

体验营造
营造闲静的诗境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加强法制建设 营造和谐幼儿园
体验式学习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运用
谈数学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浅谈演员“第一自我”与“第二自我”的转化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