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隐裂性牙髓炎一次性根管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

2017-06-27黄静文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16期
关键词:口腔科

黄静文

【摘要】 目的 研究并探讨一次性根管治疗在隐裂性牙髓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100例隐裂性牙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取计算机随机序列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 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多次根管治疗, 观察组患者实施一次性根管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牙周菌斑指数、牙龈出血指数、疼痛评分、随访1年治疗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 高于对照组的7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牙周菌斑指数、牙龈出血指数、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t=6.246、5.112、5.868, P<0.05)。随访1年,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为90%, 高于对照组的7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采取一次性根管治疗法对隐裂性牙髓炎患者进行治疗的近期疗效显著, 可有效减轻疼痛及牙龈出血情况, 且具有显著的远期疗效, 可在隐裂性牙髓炎的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隐裂性牙髓炎;一次性根管治疗;口腔科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6.016

Analysis of clinical value of one-visit root canal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cracked pulpitis HUANG Jing-wen. Qingyuan City Peoples Hospital, Qingyuan 511518,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nd explore the clinical value of one-visit root canal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cracked pulpitis. Methods A total of 100 cracked pulpitis patients as study subjects were divided by computer random sequence grouping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5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traditional multiple-visit root canal therapy,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one-visit root canal therapy. Comparison were made on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periodontal plaque index, gingival bleeding index, pain score, success rate in 1 year follow-up in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higher clinical total effective rate as 94% than 78%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lower postoperative periodontal plaque index, gingival bleeding index and pain scor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t=6.246, 5.112, 5.868, P<0.05). After 1 year follow-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higher success rate as 90% than 74%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One-visit root canal therapy shows significant short-term curative effect for cracked pulpitis patients, which can effectively relieve pain and gingival bleeding situation, along with significant long-term curative effect. So it can be popularized and applied in clinical treatment of cracked pulpitis.

【Key words】 Cracked pulpitis; One-visit root canal therapy; Stomatology department

隱裂性牙髓炎在临床上多采取根管治疗, 但临床上关于治疗隐裂性牙髓炎应选择一次性根管治疗还是多次根管治疗尚存在争议。本次研究通过对本院2014年1月~2015年7月收治的100例隐裂性牙髓炎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 分别实施一次性根管治疗、多次根管治疗, 并比较两种根管治疗后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及相关指标, 以探讨一次性根管治疗在隐裂性牙髓炎中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7月收治的100例隐裂性牙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为单颗牙齿发生病变, 且均符合隐裂性牙髓炎的诊断标准[1]:牙齿颌面存在纵向裂纹, 叩痛程度为++~+++, 患牙松动程度为Ⅰ度。此次研究在患者及其家属知情的情况下获得其同意, 且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许可。采取计算机随机序列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 各50例。对照组中, 男21例, 女29例, 年龄最小19岁、最大65岁, 平均年龄(40.84±14.51)岁;观察组中, 男20例, 女30例, 年龄最小、最大65岁, 平均年龄(41.06±13.42)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患者实施传统多次根管治疗, 先在患牙上粘带环, 以预防患牙在治疗过程中发生劈裂、断裂, 再对患者的患牙进行X线拍片;对患者进行2~3 d的常规引流, 待引流结束后, 对患者进行常规开髓、拔髓以及扩根处理;1周后复诊, 对根管长度进行测量, 进行根管预备, 并使用氢氧化钙进行暂时性根管封药消毒处理;于1周后进行复诊, 询问患者是否出现不适症状, 如无不适症状, 对患者进行根管充填, 如出现不适症状, 应再次进行暂时性根管封药消毒处理, 待不适症状消失后行根管充填。

1. 2. 2 观察组 患者实施一次性根管治疗, 先在患牙上粘带环, 以预防患牙在治疗过程中发生劈裂、断裂, 再对患者的患牙进行X线拍片;采用利多卡因对患牙牙周进行局部浸润麻醉, 待麻醉药物起效后, 对患牙进行常规开髓、拔髓处理;采用X线片对根管长度进行测量, 根据测量的根管长度数据, 采用镍钛器械制备根管;采用浓度为3%的过氧化氢与生理盐水对髓腔进行反复冲洗, 再采用EDTA络合剂对根管进行消毒处理, 消毒完毕后, 采用牙胶尖沾上根管Ahplus糊剂对根管进行严密充填。

1. 2. 3 根管充填后处理 两组患者充填完毕后, 再次对患牙摄片, 如根管充填满意, 即可封闭根管, 使用复合树脂进行窝洞填充, 告知患者应禁止采用患牙咀嚼硬物, 1周后再对患牙进行全冠修复。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后1周)、牙周菌斑指数、牙龈出血指数、疼痛评分、治疗成功率(治疗后随访1年)。

1. 4 评价标准

1. 4. 1 牙周菌斑指数 测量采用探针轻轻划过牙面, 根据菌斑厚度进行计分, 总分为0~3分, 0分表示无菌斑, 1分表示牙面存在薄层菌斑但视诊不可见, 2分表示牙面及邻面存在菌斑, 3分表示牙龈沟内或牙龈缘区存在大量的软垢[2]。

1. 4. 2 牙龈出血指数 根据视诊与牙周探针综合判断, 总分为0~5分, 计分越高, 表示牙龈出血越严重[3]。

1. 4. 3 疼痛评分 评估工具为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 从0~10共11个数字, 对应相应分值, 总分为0~10分, 0分表示无痛, 1~3分表示轻度疼痛, 4~6分表示中度疼痛, 7~10分表示剧烈疼痛, 得分越高, 疼痛越剧烈[4]。

1. 4. 4 临床疗效[5] ①近期疗效:显效, 即治疗后1周患牙疼痛基本消失, 牙髓炎症得到有效控制;有效, 即治疗后1周患牙疼痛程度和牙髓炎症均有所减轻;无效, 即治疗后1周患牙疼痛和牙髓炎症均未减轻, 甚至出现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②远期疗效:患牙未出现疼痛或不适症状, 患牙咀嚼功能恢复正常, 根管充填完好平整, 即为治疗成功, 反之则为治疗失败。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 高于对照组的7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的术后牙周菌斑指数、牙龈出血指数、疼痛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牙周菌斑指数、牙龈出血指数、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t=6.246、5.112、5.868, P<0.05)。见表2。

2. 3 两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比较 随访1年,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为90%, 高于对照组的7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3。

3 讨论

近年来,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饮食结构发生改变, 隐裂性牙髓炎的发生逐渐增高。隐裂性牙髓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牙髓炎症感染, 多发生于第一恒磨牙, 临床表现以牙裂纹为主, 早期牙裂纹较细, 与牙齿正常的点、缝隙重叠, 容易被忽视, 待患者出现明显的牙疼症状时, 往往已经发展为隐裂性牙髓炎, 如患者此时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很可能会导致患牙劈裂, 对咀嚼功能造成不利影响, 甚至会导致牙缺失[6], 因此, 临床上应对隐裂性牙髓炎患者实施积极有效的治疗, 以避免患牙劈裂、牙缺失。

由于隐裂性牙髓炎患者伴有牙裂纹, 牙髓出现炎症感染, 因此, 临床上多采取根管技术对这类患者进行治疗。传统的根管治疗主要是指多次根管治疗, 这种根管治疗需要患者进行多次复诊, 根据复诊情况决定是否进行根管充填, 耗时较长, 加上首次摄片后对患者进行开髓处理, 开髓后患牙的脆性增加, 很可能在下一次复诊前患牙就发生劈裂或折断, 导致治疗难度增大[7, 8]。临床上针对多次根管治疗的局限性开展了一次性根管治疗, 一次性根管治疗主要是指在对患者进行开髓、拔髓处理后, 立即制备根管, 对根管进行冲洗、消毒后直接进行充填, 无需多次复诊, 可有效缩短治疗时间, 降低患牙在治疗过程中劈裂或者折断、感染的风险, 但一次性根管治疗的无菌要求、技术要求均较高, 故临床上还存在一定的争议[9, 10]。

本次研究結果显示, 实施一次性根管治疗的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4%, 高于对照组的7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牙周菌斑指数、牙龈出血指数、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t=6.246、5.112、5.868, P<0.05)。说明一次性根管治疗对隐裂性牙髓炎的近期疗效显著。随访1年,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为90%, 高于对照组的7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隐裂性牙髓炎实施一次性根管治疗还具有显著的远期疗效。

综上所述, 采取一次性根管治疗法对隐裂性牙髓炎患者进行治疗的近期疗效显著, 可有效减轻疼痛及牙龈出血情况, 且具有显著的远期疗效, 可在隐裂性牙髓炎的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阳元坝.隐裂性牙髓炎106例一次性根管治疗分析.中外医疗, 2011, 30(16):37, 39.

[2] 王国平.一次性与多次根管治疗隐裂性牙髓炎的临床疗效比较.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 34(15):2243-2244.

[3] 耿雅娟.隐裂性牙髓炎两种根管治疗法治疗效果探讨.医药前沿, 2014, 4(26):115-116.

[4] 张军.60例隐裂性牙髓炎根管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 9(5):71-72.

[5] 姬春华, 郭凯茜, 付秀莉, 等.两种根管治疗术治疗隐裂性牙髓炎的疗效.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 35(8):2257-2258.

[6] 孙益民.一次性根管治疗法与多次根管治疗法治疗隐裂性牙髓炎的临床疗效对比.医药前沿, 2015, 5(25):88-89.

[7] 孙文军.一次性根管治疗隐裂性牙髓炎疗效观察.中国社区医师, 2015, 17(19):45-46.

[8] 王磊.隐裂性牙髓炎应用一次性根管治疗的疗效评价.中国社区医师, 2013, 15(7):130.

[9] 张富兴.两种根管治疗法治疗隐裂性牙髓炎的疗效观察.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36):65-66.

[10] 鲁莉莉, 路春宇.隐裂性牙髓炎一次性完成根管治疗术的临床疗效分析.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3, 13(16):18, 22.

猜你喜欢

口腔科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眶下间隙感染的影响因素及五水头孢唑林钠的干预效果研究
口腔科根管治疗术中的四手操作护理配合分析
“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在口腔科带教中的应用
精细管理在口腔科护理安全中的应用
口腔科卫生材料成本控制与管理探讨
关于奥硝唑羧甲基壳聚糖与基础治疗用于牙周炎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锥形束CT在口腔科的临床应用价值
探讨优质护理在缓解口腔科恐惧患者不良情绪的临床效果
四手操作技术在口腔科门诊实施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