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子电气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途径

2017-06-13金文兵刘哲纬孟庆波程文锋

职业技术教育 2017年11期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创新意识创新思维

金文兵+刘哲纬+孟庆波+程文锋

摘 要 针对我国电气电子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缺乏有效的方法与途径、创新能力培养仅关注产品制作与比赛、培养对象仅注重少数学生等问题, 遵循“能力为本,产教融合,注重创新”理念,按照创新型人才必须具备的主要素质内涵——“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品格、创新能力”,以“培养方案优化、课程项目化设计、学期项目实施、社团创新活动、技能大赛训练、课堂教学改革”为抓手,校内外、课内外、能力与素质结合,营造学生为主体全员全程参与的氛围,形成“四创”特色的高职电气电子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使毕业生较好地满足电气电子技术高速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就业质量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关键词 创新型人才;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品格;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7)11-0028-04

一、问题提出

打造创新型社会,是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必由之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构成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与改造传统产业的“双引擎”之一,也是我们国家重要发展目标。这些都需要大量的各种行业、各种层面的创新型人才。目前我国对创新人才的理解差异很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说到创新型人才大家普遍会联想到创造发明者,对创新人才的理解大多局限于“创新”上,对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个性品质的全面关注不够;第二,把创新型人才与理论型人才、应用型人才、技艺型人才对立起来,有的认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就是要使学生具有动手能力,而把创新能力与知识对立起来;第三,认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就是为学生开设几门“创造学”“创造方法”课程,而把创新素质与人的全面发展特别是个性发展对立起来;第四,受领导人讲话或政府文件的影响较大,表现出很强的实用性,缺乏支持其概念的理论基础;第五,认为创新型人才只适合研究性大学培养,高职院校不适合培养创新型人才。发达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多是把当代社会对创新的需要融入到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过程之中。掌握了所谓的创造知识、创造方法的人未必就能成为真正的创新型人才。对创新型人才理念及认识上的局限性,容易导致对创新型人才的误解和实践上的偏颇。

二、创新型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内涵分析

培养创新型人才,要首先明确创新型人才必须具备的素质内涵。创新型人才素质内涵主要包含的内容各有各的说法,但是大同小异,把“四创”即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含方法)、创新品格、创新能力作为创新型人才的主要素质内涵是比较合理的。

創新意识是指人们在客观事物的刺激下,自觉产生改变客观事物现状的创新意愿和创新欲望,创新意识是创新活动开展的先决条件,也是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的原始起点。其包括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适度的怀疑感、积极地进取心态和求索意识。

从广义上说,创新思维是指在创新过程中发挥作用的一切形式的思维活动的总和;从狭义上说,创新思维是指人们在创新实践中由已知探求未知,从而获得有价值的新观念、新方法和新技术的思维活动;或者是指产生新颖独创有价值思维结果的思维活动。创新型人才应具有独特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有助于科学方法的掌握以及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创新思维具有独创性、突发性、求异性和模糊性的特征,是人们创新实践和创新活动的灵魂和核心,包括发散思维、收敛思维、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

创新品格即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品格以及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较强的承受能力等个性品质,是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方法论和坚忍不拔的毅力等众多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是创新型人才表现出的整体精神面貌。因此,培养创新型人才,不能只注重知识、能力,同时还要注重创新品格的养成。没有创新品格,人的创新潜能很难充分发挥。创新品格主要包括顽强的意志、毅力、能经受挫折、失败的良好心态及坚韧顽强的性格。

创新能力是指人在顺利完成以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的创新事物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潜在的心理品质。创新能力具有综合独特性和结构优化性等特征,包括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洞察力、严谨的研究能力和较强的创造能力等。

三、电子电气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途径

目前我国电气电子类专业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方面还存在着仅注重少数学生参加的产品制作和比赛、缺乏全方位的培养方法与途径、没有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整体素质方面进行顶层设计与思考、培养的毕业生不能很好地满足创新型社会需求等问题。

学校培养创新型人才应该根据其应有的内涵素质开展有针对性的、综合的培养。在培养对象上不能只针对少数学生,在培养过程上不能仅在某一环节,而应针对大多数甚至全部学生并把创新型人才应有的内涵素质的培养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对此,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电子电气类专业针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进行了相应探索。

(一)做好创新型人才培养顶层设计

学校要制定政策、建立机制支持保障创新型人才培养改革,各专业要紧跟高新技术发展,如与西门子、浙江中控等高新技术企业深度合作建立技术创新实训室,根据创新型人才的“四创”内涵,重构课程体系,以课堂教学改革、课程项目化设计、学期项目实施、社团创新活动、技能大赛训练、培养方案优化等六个环节为抓手,形成具有“能力为本,产教融合,突出创新”特色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二)“六抓手”融入“四创”培养

以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六个主要节点为抓手,每个节点融入“四创”的培养。通过培养方案设置创新能力培养模块,包括:创新型思维与创新方法、电子产品创新设计、智能仪表创新设计与应用、PLC控制系统创新设计、组态软件HMI创新设计、自动控制系统集成与创新。专业课程进行项目化教学设计示例见表1。整合多门课程和综合多项技术设计学期项目示例见图1。开设如智能机器人创新协会、电子创新协会(硅谷来风)、西门子自动化技术应用创新协会、工业机器人应用创新协会、电气自动化协会 (电气潮)、智能家居创新协会等创新社团。组织参加各种技术技能大赛,如国家和省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工业机器人仿真及应用比赛、小型智能控制系统设计比赛、人机界面设计比赛、西门子自动化技术应用比赛。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如图2所示。

1.培養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及项目教学通过“置情境、引活动”激发好奇心与求知欲。设置专业导论、工业博览会参观,企业实施方案参观与实习,“电气潮”“硅谷来风”等创新社团活动,参观“无人机”“机器人”“平衡车”等新产品展示和体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训练创新思维与方法

项目驱动、脑力激荡是训练创新思维的较好方法,如“智能叫号系统”实施小组讨论、脑力激荡、答辩,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主动质疑、探索、归纳、提出解决问题方法等,注重知识的获取过程。

3.培养创新品格

通过耐挫折教育锤炼学生不惧失败的毅力和意志。学校及学生社团经常组织比赛、课堂教学引入比赛模式、学校技能节及上级部门技能大赛训练过程中,采取多次比赛评比选拔,体验比赛胜败经历;学校实施“PLC与HMI创新设计”“ 单片机应用创新设计”等学期项目,鼓励学生不惧失败,重头再来;实施过程中不予过多指导,让其在经历多次挫折不成功后,甚至产生动摇时给予适当疏导和帮助,锻炼其意志及毅力;选拔优秀学生组建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的的“圆方创新特色实验班”,并实现动态淘汰机制,使学生养成耐挫折的品质。

4.培养创新能力

在各教学环节注重学生知识的灵活应用、技术集成应用、知识与技术跨界应用。对“工业网络技术”“电子产品创新设计”等课程进行递进式、综合式项目化设计,整合多门课程,综合多项技术,设计学期技术应用项目,如“电子电路创新制作”“自控系统集成与创新”等,项目实施分团队组建、课余设计、课堂汇报、现场答辩、点评与完善、安装调试、项目验收等环节;精心设计全员参与的年度技能节项目,如“六足仿生机器人”“智能晾衣架”“自动浇花系统”;精心组织“电子设计”“智能楼宇”“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等大赛训练。项目实施分组队、设计、答辩、装调、验收等。在各教学环节注重学生知识与技术灵活应用。

四、实施成效及特点

在借鉴新加坡共和理工学院“一天一题”和南洋理工学院基于CDIO的“学期项目”、台湾龙华科技大学“创新、创意、创业”的三创教育、香港理工大学的“全人教育”以及国外其他高校教学改革经验基础上,以“六个环节”为抓手,探索高职电气电子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2011年成立“圆方创新特色班”开始深入试点,普通班进行部分试点,2012年开始进行全面实施,实施过程中遵循“能力为本,产教融合,突出创新”理念,以“六个环节”为抓手实现创新能力的四维度培养。学生在参加国家、省厅、教指委、校级和技能节等各类竞赛中,获奖率及获奖等级高,获奖数量多。有些学生专升本毕业后被浙江工业大学等高校录取为硕士研究生。毕业生均可选就业岗位超过6个,就业率近100%,就业质量高。由浙江省教科院提供的三年(2013-2015)调查数据显示,学校电气电子类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连续名列全省前茅。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途径与方法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一是紧跟电类高新技术发展,与名企深度合作建立技术应用创新平台,重构电类专业创新型课程体系,制订电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课堂教学改革、课程项目化设计、社团创新活动、学期项目实施、技能大赛训练等,系统化设计高职创新型人才培养有效途径,突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形成“四创”特色高职电气电子类人才培养模式;二是诠释了高职电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四创”素质内涵,形成有效的培养途径与方法;三是实现了教学过程中创新能力培养的全覆盖,创新型人才素质内涵培养的全覆盖,学生受益面的全覆盖。“六抓手”培养创新型人才,覆盖了高职教学的全过程;从“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品格、创新能力”四维度着手培养,覆盖了创新型人才应具备的能力素质内涵;创新能力培养进课堂、进计划、进方案,全部在校学生受益。

参 考 文 献

[1]罗时华.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8-9.

[2]郭家铭.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路径建设[Z].人大经济论坛论文库,2015.

[3]景巧玲.高等教育改革中创新型人才培养非智力要素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7):107-109.

[4]朱春玲.企业创新型人才素质模型的构建——基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调研数据的质性研究[J].管理学报,2014(12):1737-1744.

[5]张辉.创新型人才的剖析和塑造[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6):133-137.

[6]杨晓慧.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15(1):39-44.

On the Way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Talents in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Specialties

Jin Wenbing,Liu Zhewei,Meng Qingbo,Cheng Wenfeng

Abstract Problems exist in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in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specialties in China, such as the lack of effective ways and means, simply focusing on product production and competition and only focusing on a few students. Thus, it is necessary to follow the theory of“ability based, production-education integration, focusing innovation”, according to connotation of the main quality that the creative talents must possess, it is suggested to regard“training scheme optimization, semester course project design, project implementation, corporate innovation, skills contest training, classroom teaching reform”as the gripper, build the atmosphere that all students as the main body participate in whole journey, form innovative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with“four innovation”characteristics to make graduates majored in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specialties to better meet the demand for talents of rapid development as well as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industry, so as to improve the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employment quali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bility of students.

Key words innovative talents;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innovative thinking; innovation character; innovation ability

Author Jin Wenbing, professor of Zhejiang Institute of Mechanical & Electrical Engineering (Hangzhou 310053) ; Liu Zhewei, associate professor of Zhejiang Institute of Mechanical & Electrical Engineering; Meng Qingbo, Cheng Wenfeng , Zhejiang Institute of Mechanical & Electrical Engineering

猜你喜欢

创新型人才创新意识创新思维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高校艺术专业打造“众创空间”模式研究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巧用“错误”激活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培养职校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