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趣味教学

2017-06-01汪艳霞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14期
关键词:合作交流情景教学教学方式

汪艳霞

摘 要:品德与社会课,是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的主渠道,但由于品德与社会大多都是理论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讲,内容显得枯燥乏味,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品德与社会课老师们共同探究的问题。

关键词:情景教学 教学方式 合作交流 迁移拓展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那么,如何上好品德与社会课呢?我认为,在教学实际中应努力走进生活,贴近学生,创设开放、互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营造自由、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与教材中的 孩子一起面对并解决这些问题和烦恼,学会如何做事,如何做人,与教材中的孩子共同享受成长的乐趣。

一、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要在教学中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乐于思考、乐于求得问题的答案。

1.设计课堂提问要注意层次性。根据由近及远、由浅入深、 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规律, 提问要注意围绕一个中心,层层深入地提出一系列问题,使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入。如教学《要管得住自己》一 课,我讲完故事后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1 )故事的主人公他改掉了什么习惯?(2)他是怎样改掉吃甜食的 习惯的? 如果他不改掉这个习惯,结果会怎样?(3)从达尔文改掉吃甜食的习惯这件事, 你懂得了什么?这 些问题的设计既紧扣课文,引导学生学习和体会达尔文顽强的意志力,又循序渐进地指导了学生思维的路径,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设计课堂提问要加强针对性。 针对性是思想品德课的生命所在。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教育观点 能渗入他们的内心世界,产生正向的心理效应,课堂提问必须加强针对性。如教学《做妈妈的小帮手》一课, 我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1 )你们在家里是怎样做妈妈的小帮手的?(2)有的同学在家里是独生子女,爸妈 不让干家务活, 该怎么办呢?由于设计的问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符合学生的年龄、生活实际,学生有话可说 、有话想说,因此人人争相发言,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在这种愉快而热烈的讨论中,不仅强化了学生对自己是 家庭中的一员,有责任做家务活的认识,而且增强了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做媽妈的小帮手的主动性, 从小学会生活自理。

二、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良好的教学氛围,是学生学习保持最佳状态的关键,它可以感染激发学生潜在的认识兴趣,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主体学习的兴趣,并让学生把所学归于生活,就必须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来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情境中诱发学生探究性的思维活动,以加强教学的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语言描绘、实物演示、游戏、猜谜、看录像、听音乐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形象的教育情境,使他们在课一开始就集中注意力,形成最佳的学习状态。因此,导入课文的环节很关键,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那么后边的课上起来也就顺利了。 我们可以多方面采集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深入浅出,让课本上的图画,课本上的事例活起来动起来,让事实说话,将遥远的拉近,让历史复活??这样就可以使枯燥的问题趣味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明化,深刻的问题通俗化。如《想想他们的难处》这个课题的教学目标是:1.体验残疾人在生活中的实际困难;2.增进对于残疾人尊重友爱的情感。教学这一课题时,我让学生进行模拟残疾人的活动,体验一下残疾人的生活。我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让他们分别进行不同的模拟活动,可以是用拐杖走路,但腿不能用力,也可以是单手穿上外衣,或是把腿绑在一起行走,体验肢残人生活的困难;蒙上眼睛走路,体会盲人走路的困难;用手势向别人表达一件事,比如把那本书递给我,体验聋哑人生活的困难。课堂上,我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每个小组模拟一项活动,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参与体验的机会,领学生参观学校或公共场所的残疾人设施。然后,我让学生在小组里、在全班交流自己在模拟活动中的切身感受, 从而让学生的内心明白对残疾人要尊重、友爱的情感,并能从真实感受中产生帮助残疾人的意愿。促使学生在社会生活中,自觉为残疾人让座,让道;在公共场所设置残疾人窗口,这难道不正体现出品德教育的成功吗?

三、运用教师的教学艺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兴趣

要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应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老师身上,这就要求老师运用语言、体态及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单调乏味的思品课变得悦耳、动听、充满乐趣。

1.注意语言艺术。教师讲课时注意两点:一是语言要有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讲重点内容时要语气加重并适当放慢,甚至短暂停顿,非重点内容可语速加快,一带而过。二是语言要丰富多彩,既有古今中外名言警句、诗词、典故,又有通俗易懂的俗语、谚语、歇后语,既有现代知识信息,又有史料笑话、幽默,使整堂课的语气、语调、节奏都有鲜明的对比,这样,学生注意力的花朵才不会枯萎。

2.发挥体态语言。教师可以用手势、眼神、表情等体态动作与学生交流。如在开始上课时用目光扫视一下全班同学,学生会意识到上课了,该安静了;而发现有的学生在看闲书或者在说话,只要在他身边一站或者示意个眼神,就可以使其“回心转意”,且不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反而使学生更加尊重老师的人格。这样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提高思想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趣味性,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多种途径进行,只要思品教师勤思多学,大胆实践创新,让学生怀着浓厚的兴趣自主学习,就能让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陈红庆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快乐高效课堂” 《中小学教育》2013年4月总第130期

[2]潘茂春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优势及不足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年第09期;

[3]刘洪冉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品德与社会课 《新课程学习(上)》 2014年08期

猜你喜欢

合作交流情景教学教学方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模拟情景 重在参与
有效创设“情景”以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效果提高
让数学课堂成为探索能力的训练场
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运用情景会话构建高效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情境教学在语文课堂的应用浅探
自主探究 张扬个性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